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能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研究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发育的灰岩可以划分为微晶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其中微晶灰岩和颗粒灰岩又分别细分为5个小类和4个小类;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膏化微晶白云岩和粪球粒微晶白云岩,但以微晶白云岩为主。飞仙关组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压实-压溶、胶结、重结晶、交代、白云石化、溶蚀、充填和破裂等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可分为3期,溶蚀作用也可分为3期。建立了重要储层段飞二段的成岩序列,结果表明成岩作用中充填作用最强,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次之,泥晶化、溶蚀、重结晶及破裂作用较弱,白云石化作用最弱。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是飞二段储集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倘若局部地区受到较强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如热液白云石化、破裂作用等,就易形成较好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
应用沉积学理论,通过岩心观察、室内薄片研究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1段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该区对储层发育有利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去膏化作用;破坏性作用有重结晶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喀斯特作用形成最重要的孔隙网络系统,经埋藏期溶蚀作用改造构成良好储层.根据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总结出成岩演化序次,并将本区分成3个成岩相4个成岩亚相.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去膏化泥微晶白云岩相区,去膏化-去白云石化含灰(灰质)白云岩相区次之,微晶白云岩相区和喀斯特微粉晶白云岩亚相区则不利于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3.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白云岩岩相特征,应用全岩及矿物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及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白云岩地球化学及成岩环境特征。研究后可知,奥陶系白云岩主要有6类:1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化作用的块状泥晶云岩,以高白云石含量、泥晶结构、低有序度和较高的δ~(18)O,δ~(13)C为特征;2形成于准同生及微生物白云化作用的生屑云岩和藻云岩,以高白云石含量、生物骨架结构、低有序度、较高δ~(18)O和较低δ~(13)C为特征;3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化及淡水淋滤与溶蚀作用的角砾白云岩,以含灰质及溶孔、角砾结构、低有序度、较低δ~(13)C为特征;4形成于卤水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的细—粉晶白云岩,以含残余灰质、细粉晶结构、高有序度、较高δ~(18)O和δ~(13)C为特征,经淡水淋滤之后发育晶间孔,同时δ~(13)C明显下降;5形成于海水交代白云化作用的残余结构中—细晶白云岩,以含灰质组分及晶间孔、残余颗粒结构、高有序度、高δ~(18)O和δ~(13)C为特征;6形成于埋藏封闭环境重结晶作用的镶嵌结构中—粗晶白云岩,以高白云石含量、镶嵌结构和似斑状构造、异形白云石及高有序度、保持原岩δ~(18)O和δ~(13)C为特征。孔、缝中的热液或淡水白云石均以高有序度、极低的δ~(13)C为特征,淡水白云石较热液白云石,具有较高的δ~(18)O,Fe2+及较低的Mn2+。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的δ~(18)O,δ~(13)C以及白云石有序度等地球化学参数是识别白云岩岩相、成岩条件和成岩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白云石的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多种技术分析,认为飞仙关组白云岩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两种成因类型。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的鲕粒白云岩主要沿台地边缘呈带状分布,回流渗透白云石化形成的膏质泥晶白云岩或膏质砂屑白云岩呈片状分布于泻湖环境中。进行了白云石化分区分带研究,为下步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南缘,本次研究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对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类型分为:蒸发微晶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多为泥晶—微晶白云岩、含膏微晶白云岩;混合水白云岩多为粉晶—细晶级结构,主要为大气淡水、海水及咸化水混合渗透成因的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多为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常可见到压溶缝合线构造等;热水白云岩为细—粗晶白云岩。最后总结了三种白云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靖边气田东侧马五1-2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马五1-2亚段为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靖边气田储层主要由含溶孔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构成。有利于形成储层的岩相是潮上带(含)石膏结核泥晶—细粉晶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含石膏晶模泥晶—细粉晶白云岩。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石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表生岩溶期淡水选择性地溶解白云岩中石膏结核和晶体建立了储层的轮廓;溶孔中各种矿物(渗流粉砂白云石、自生石英、亮晶方解石、亮晶白云石和高岭石等)的充填作用和埋藏期溶解作用,决定了早期溶孔能否保存和储层的最终状况。将马五13小层划分为3类共8个成岩作用区。储层变化总体趋势是,从西往东马五13小层沉积微相有利条件逐渐变差(即沉积期白云岩中(硬)石膏含量逐渐减少),溶孔充填程度增高,孔隙发育程度变差;从北到南不同区块储层发育情况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沉积相分析为基础,应用多种测试手段研究白云石化作用后发现,沉积相不但控制早期白云石化的类型和强度,而且还影响后期白云石的稳定化作用。交代高能多孔颗粒岩形成的白云岩要比交代低能致密微晶灰岩形成的白云岩更容易稳定和有序化。淡水交代形成的白云岩阴极发光为玫瑰—浅紫色,Sr~(2+)<150ppm;海水交代形成的白云岩阴极发光为黄色,Sr~(2+)>150ppm;淡水方解石胶结物基本不发光;海水方解石胶结物发姜黄色光。淡水白云石化一般发生在开放体系中,而无淡水介入的成岩稳定化作用多发生在近封闭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发育,主要分布在台缘鲕滩和局限-蒸发台地环境,其岩性为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通过应用同位素、包裹体、微量元素、阴极发光等先进测试方法对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机理进行研究,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是与蒸发泵有关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产物;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构鲕粒白云岩是混合水白云岩化产物,晚期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早期是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为主,晚期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同时分析得出各类白云岩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澄江上震旦统白云岩,其白云石有序度与沉积和成岩环境有关。浅滩相的颗粒白云岩,其白云石有序度为0.857,MgCO_3=50.574%Sr/Ba=0.206,小于1,为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式产物;潮坪-泻湖的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也高,为0.922-1,MgCO_3=50.230-50.912%,Sr/Ba=0.277-0.313,小于1,也是有淡水参加作用的库龙白云石化模式产物;只有萨布哈的膏质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低,为0.588,Sr/Ba=2.475,大于1,CaCO_3≈MgCO_3(无序排列),系蒸发泵白云石化模式产物,震旦系白云石也有无序的。  相似文献   

10.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1-5)段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主要产层段,其勘探潜力巨大。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马五段进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苏里格东区在马五_5期为局限台地相带的潮坪亚相沉积。马五_(1-4)为含膏云坪亚相,马五5为颗粒滩相;发育含膏细-粉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_(1-5)段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2大类,其中孔隙主要为溶蚀孔、膏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包括溶蚀缝、微裂缝和构造缝等。储层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决定了多类型储层发育;马五_(1-4)层段准同生白云石化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及马五_5段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决定条件,白云石化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苏里格气田马五_(1-5)层段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不同阶段溶蚀作用(同生、表生、埋藏)而形成有利的溶孔、溶缝储层,提高了储层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都结剖面为例,逐步开展沉积环境分析和岩石学分析方面的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右江盆地下石炭统都安组白云岩的研究程度.该白云岩形成于同生、准同生阶段的萨布哈模式,并在后生埋藏阶段受到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都安组白云岩地层、下伏潮间带黏结灰岩地层及浅水潮下带颗粒-泥粒灰岩地层共同构成环潮坪型碳酸盐岩米级旋回,为晚古生代冰川...  相似文献   

12.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自云石有序度和Sr含量及Sr同位素等资料,对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广泛发育的白云岩成因进行研究,从中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其中具有储集意义的仅为多期次埋藏交代成因的成岩白云岩,包括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主要结构类型.综合成岩埋藏白云岩的结构与有序度和Sr含量及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埋藏白云化过程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成岩阶段.各阶段储层白云岩的岩石结构虽然有显著的差别,但微量元素Sr含量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周源性,不仅显示了埋藏白云化流体为具备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海源地层水而与大气淡水无关,同时反映了多期次的埋藏白云化作用是发生在继承性发展演化的过程中的和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因此,对储层的发育和天然气的聚集成藏都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结合最新钻井、地震资料,剖析了中新世生物礁体沉积构成以及成礁演化模式。揭示了研究区造礁生物主要为钙藻,其次为六射珊瑚,附礁生物以有孔虫和介形虫为主。根据是否发育造礁生物将岩石分为礁格架-骨架岩和非礁格架-骨架岩2类,前者包括珊瑚藻格架和珊瑚骨架焦白云岩及红藻-仙掌藻白云岩2种,非礁骨架岩分为生物碎屑灰岩、粒泥灰岩和泥粒灰岩3种。沉积相包括礁格架相、礁坪相、礁后滩相、泻湖相和生物碎屑滩相5种。中新世生物礁是在相对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沉积演化的,属于加积-退积型生物礁沉积旋回,礁体发育期可分为奠基、初始繁盛、顶峰、暴露衰退4个阶段,暴露衰退末期发生强烈的白云化作用,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形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飞仙关组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通过对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地层沉积相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储层发育的机制。研究发现,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陆棚、缓坡、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及台地边缘礁滩等沉积单元,台地边缘礁滩相为该区最有利的储层微相,礁、滩相发育有关的各种颗粒岩、泥粒岩或鲕粒岩,经白云石化和选择性埋藏溶解作用形成的各种次生孔、洞、缝的储渗体,它们被周围致密岩体的包围、封堵及上覆含泥质、膏质岩层封盖而形成圈闭。  相似文献   

15.
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统计大量白云岩成因的例子, 追溯其离子来源, 得出: 地质环境中白云石化所需Mg2+主要来源于成岩流体、岩浆岩及其他固体矿物和生物, 这些Mg经特定的流体动力学机制交代方解石中的Ca2+使之转化为 白云石。根据Mg2+来源和流体动力学机制, 目前较成熟的白云石化成因模式主要有蒸发模式( 萨布哈模式)、渗透回流模式、混合水模式、海水模式、埋藏模式以及热液成因模式。根据不同的埋藏条件, 可将白云石化分为3 类: 浅层白云石化(<1000 m)、中深层白云石化( 1000 ~2000 m) 和深层白云石化(> 2000 m)。  相似文献   

16.
乐山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发育了一套白云岩沉积岩层。在野外实测剖面、显微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先锋剖面岩石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分为四个岩性段:灯二段下部以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二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偶见藻白云岩;灯三段下部为藻白云岩,偶见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三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藻白云岩。根据室内微相分析的结果,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可识别出云坪和藻云坪两种沉积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在时空上的有序组合,构成了研究区灯影组二-三段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内的潮坪亚相。根据沉积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建立了该区的沉积相模式,相对海平面的海退-海侵-海退-海侵沉积旋回很好的控制了沉积相模式的演化,为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川东地腹区长兴组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泥晶化、填积、胶结、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其中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起控制作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类等是很好的盖层,因此,礁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成岩圈闭型气藏。对北部、东部的“干死型”和南部、西部的“淹死型”生物礁成岩序列也有叙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沉积相剖面、岩石结构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油气源岩性质对比及流体非均质性与运移路径分析等新技术方法,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新理论,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和成藏特征,确定此2个层位的优质生物礁相和鲕滩相白云岩储层成因主要与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有关,都属于同源流体和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多期次、多阶段埋藏白云岩化与连续的重结晶作用产物,论证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与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及多期次油气运移、充注和成藏过程也受同一流体输导体系和同一油气源控制。依据埋藏白云岩化过程的成岩系统划分与成藏过程在时空上的耦合匹配关系,提出以通源断裂/裂隙带为核心的,由断裂/裂隙带、不整合面和优质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为主控因素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19.
产于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滇东南木利生物礁是华南泥盆系众多生物礁中层位最低的。礁类型特殊,属发育在砂泥质陆棚坡折带的堤礁。该礁长约8km,宽150-200m,高70-80m,由间隔黑色页岩的三层礁体组成,每个礁体可划分出6个亚相和5个生长演化阶段。通过锑矿定位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该礁对锑矿有极重要的层、相、位控制作用,控矿机理为礁型古“油气捕”转化为“矿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