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发现盖·吕萨克定律的盖·吕萨克是一个为科学研究不惜性命的"拼命三郎"。1804年8月2日,他和法国化学家比奥为了研究大气现象和地磁的有关问题,决定亲自升到高空中去采集样品。他们用浸有树脂的密织绸布做成了一个巨大的气球,不断往气球里充进氢气,然后一同坐进气球下面悬挂的圆形吊篮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几个小时后,气球离开了地面,平稳上升。盖·吕萨克和比奥在缓慢上升的气球吊篮里,一边忙着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一边不断测量着地磁强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声时间过长,而且过于奇特,因此不免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张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洗设备。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上  相似文献   

3.
正在20世纪的长空里,烂如星辰的科技文明造就了许多奇迹,"东方魔稻"这一神话般的奇迹,它不仅使一个泱泱大国——中国走出了吃粮受限的低谷,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给不同肤色的人民带来福音.这是一个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奇迹,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农业发展史册上已定格了他的名字和成就,他的影响将延伸至21世纪或者更久更远.回顾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历史,他的确走过的  相似文献   

4.
气球传奇     
<正>2017年9月20日,我国吉林省临江市一位男子在乘坐简易氢气球采摘松子时,气球突然失控并飘向空中,至9月30日仍未找到。此事故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网友热议。事实上,虽然气球事故在全球并不鲜见,但气球史上也有不少传奇。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气球故事。气球传奇2017年9月20日,我国吉林省临江市一位男子在乘坐简易氢气球采摘松子时,气球突然失控,飘向空中,至9月30日仍未找到。家人预计这只气球可能已经飞出吉林。在氢气球飞走时,  相似文献   

5.
母猪咬死恶狼 一天,一位农民在山沟里拣回一只正在吃奶的狼崽子.天已黄昏,狼崽子嗷嗷待哺,他顺手把狼崽扔到猪圈里正吃奶的一堆小猪中间,狼崽立刻吃起了猪奶.不知是天黑眼花还是出于母爱的天性,母猪只瞅了一眼这陌生的"小客人"便若无其事地躺下了.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英国最受爱戴的人物,一位94岁高龄的全球巨星。他制作的影片在很长时间里避免讨论人类对于地球的影响。现在它们拉响了警报——但是否为时已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布里斯托尔怀特雷迪斯路上的BBC摄影棚里召开了一场会议。与会者讨论了一位已经为BBC工作了将近40年、灰白头发的自由工作者即将退休的事宜。"我们需要想想,当这个系列结束后,谁会接手大卫的工作。"副制片人麦克·甘顿(Mike Gunton)记得他的上级如此说道。那年,  相似文献   

7.
母猪咬死恶狼一天,一位农民在山沟里拣回一只正在吃奶的狼崽子。天已黄昏,狼崽子嗷嗷待哺,他顺手把狼崽扔到猪圈里正吃奶的一堆小猪中间,狼崽立刻吃起了猪奶。不知是天黑眼花还是出于母爱的天性,母猪只瞅了一眼这陌生的"小客人"便若无其事地躺下了。午夜,猪圈里传出一阵猪叫狼嚎声。由于害怕,这个农民没敢起床。天刚亮,  相似文献   

8.
雨薇 《科学24小时》2009,(12):46-46
顾杭的爸爸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假期里常带着他去野外做一些实地考察,偶尔也参加一些驴友组织的探险活动。有一次在珠峰登山时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崩。眼看着厚重的积雪如海啸般从不远处汹涌澎湃地滚落。雪崩结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搜救,顾杭也跟着爸爸一起加入了营救队伍。一位营员非常幸运地很快被找到,  相似文献   

9.
周曼 《科学之友》2010,(7):26-27
节日里,五颜六色的气球冉冉升起,天空被打扮得五彩缤纷。此时此刻,您可曾想到,正是气球第一次将人类送上白云飘浮的蓝天,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借气球升空,是人类飞行的前奏。飞艇是由气球演变而来的,它们都属于轻于空气的飞行器。在航空史上,气球和飞艇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本文向您介绍气球飞艇的兴衰以及和它们有关的一些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0.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5,(12):29-30
加州,莫斯海滩,清晨6:30。今天,我将与来自蒙特雷湾水族研究所(MBARI)的科学家和技术员一起对深海生物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其中的帕特里克·惠林(PatrickWhaling)是一位资深的海洋生物学家,也是这次考察工作的首席科学家。我们这艘名为“Point Lobos”的考察船在晨雾中静静地等待着。今天的出海人员包括惠林先生、一位海洋科学家、一些技术人员和实习生。船员们早已上船待命。7时整,Point Lobos缓缓地驶向大海。启航时,一群海豹在港口用吼声向我们送行。Point Lobos是蒙特雷湾水族研究所的一艘考察船。在它的甲板上有一个专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气球航行家计划仅用三星期,而不是五星期,待在一个悬吊在气球下的增压篮里,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飞行于海拔一万三千米高空,实现环球飞行这一创举.一批英国专家准备创造这样一项奇迹:乘坐无牵引气球,在海拔一万三千米高空,以平均一百六十公里的时速环球飞行。毫无疑问,这些专家十分大胆,而要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节日里,彩色气球迎风飘舞。放开了,它会冉冉腾空,直至云霄。为什么彩球会上升呢?因为球内灌的气体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一种——氢气,人们称这种彩球为“氢气球”。人们早在16世纪就发现了氢。氢在“元素周期表”中坐在第一位。同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有氢的“三兄弟”: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一种叫做"天气瓶"的小玩意儿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天气瓶就是在玻璃瓶里装有透明溶液,这些透明溶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长出各种漂亮的结晶,从结晶的形态还能看出当天的天气状况。这个小瓶子真有反映天气的神奇功能吗?何谓天气瓶自古以来,农耕文明都极其重视历法与气象观测。到了海洋文明时代,对气象预测的需求更加提升——如果在海上突然遇上一场风暴可不是闹着玩的。正因为如此,在那个科技  相似文献   

14.
最美的发现     
1916年夏.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波兰数学家施坦豪斯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和这浪漫氛围极不协调的谈话声:根号、测度、函数……当听到“积分”这个词时,他走向了谈话者。长椅上,一位面容清瘦的年轻人正在和别人讨论数学。施坦豪斯就这样发现了巴拿赫——他说:“巴拿赫是我一生最美的发现。”这一年,施坦豪斯29岁,巴拿赫24岁。在没有被施坦豪斯“发现”前,巴拿赫这匹千里马一直跑得趔趔趄趄:他出身贫苦.成年后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当数学家是他最大的梦想.为此他受尽磨难。但尽管他非常努力,可梦想却一直遥不可及,直到他遇到了施坦豪斯。  相似文献   

15.
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主人公借助热气球用80天的时间环游世界.而在现实中,美国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正在计划让无人气球去太空探险。目前,喷射推进实验室正在研发一个成本较低的太空探索新技术,即用无人气球探索其他星球。据悉,  相似文献   

16.
一位五十五岁的农民,由于连续的“小中风”,说话含糊不清。右臂和右腿也举止不便。他在佛蒙特医科大学接受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医生在他阻塞的脑动脉旁,另搞了一根脑血管。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医生用十几根象头发一样细的线,连接两根直径只有火柴棒一半的微血管。这次手术也许能排除一次会使他一命呜呼的大中风。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诊疗所,外科医生为一位四十四岁的家庭主妇摘除了唯一剩下的一个肾。医生在手术台上给一只象气球一样的肾脏主动脉瘤施行手术,如果右肾仍在病人体内,医生就无法接近动脉瘤。当这个手术完成时,动脉瘤被摘除了,主动  相似文献   

17.
关肇直 《科学通报》1960,5(9):267-267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我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在这伟大的时代里紀念无产阶級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具有无比深刻的意义。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数学工作者,我只准备談一下自己学习列宁的哲学著作和他关于自然科学中的哲学問題的光輝指示所获得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70年里,飓风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慢。如果风暴在一个特定区域停留时间较长——如2017年8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停留近1周的哈维飓风,将会带来更多降雨,并有可能比快速通过的风暴产生更大的破坏。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未来的飓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强度达到一  相似文献   

19.
正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一座由医院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实验室里,一位秃头男子坐在轮椅上,电线从他的头部连接到计算机上,这些计算机上连着似乎正在自行移动的黑色假肢,而这名男子真正的手臂弯折着放在大腿上。两名研究人员向他发出命令:"左,上,再向上,右,下……"并记录着来自视频监视器的数据。这位男子名叫巴兹·赫梅莱夫斯基(Buz Chmielewski),他面露怪相,试图将假肢伸展到贴在白板上的一组红色布球和蓝色布球上。他咕哝道:"抓住抓住,向前伸。  相似文献   

20.
正在采访齐鹏前,笔者已经在2020级启明星群里看到有媒体报道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扎针机器人的消息,前不久又在位于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见到了齐鹏,听他介绍扎针机器人的研制情况。在笔者眼里,齐鹏星友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现今还不到35岁的他已是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北京交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先后完成本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