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磨矿过程进行模拟,是提高磨矿效率、降低磨矿能耗的基础研究。针对水泥厂的磨矿环节,进行了生产过程采样和实验室实验,以此为基础对磨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从一般的磨矿方程出发,经过对水泥厂的磨矿过程进行抽象,推导出适合于工业磨矿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磨矿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所得模拟产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与实际产品的基本相似,这表明用适当的模型来模拟工业磨矿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Mentat对热量通过纺织品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模拟了热量以单纯传导方式以及传导、对流同时发生时,热量通过纺织品的传递过程。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织物截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单纯传导和传导与对流同时发生时织物温度分布及热传递过程中热流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2种传热机理对热量传递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本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指导,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进行了系统重构,过程环节质量标准进行了再造,并就过程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进行了规定,基本反映了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4.
浓缩过程现代数学模型的建立,为沉降-浓缩工艺过程模拟仿真及其设备的选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工业实践中,浓缩设备通常处于稳态运行状态。因此,建立浓缩机稳态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浓缩过程稳态模拟仿真,对了解浓缩工艺过程,优化浓缩工艺参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工业稳态浓缩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浓缩过程稳态数学模型,并初步开发了稳态浓缩过程仿真程序。又通过对理想浓缩机进行了稳态模拟仿真,得到稳态过程的浓缩设备工艺参数的变化及其规律和浓缩机给料参数发生变化时对工艺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对底流浓度的影响,其模拟结果可作为浓缩机设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万芳新 《石河子科技》2015,(1):54-55,58
先对有关热工过程主要的种类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火力发电厂热工过程控制的现状进行介绍,对先进控制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探讨了过热气温过程、单元机组负荷过程、锅炉给水系统、锅炉燃烧过程以及制粉系统的先进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腿形机器人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简化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多项式规划方法对角度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相似系数和滞后系数,并建立了起跳判断条件.使用算例对起跳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相似系数和滞后系数对起跳过程的影响.最终得到近似于青蛙起跳过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将工程配置划分为面向产品结构的配置和面向过程开展的配置。在面向产品结构的配置研究中 ,利用模型概念对虚拟产品的组成和实现进行抽象表达 ,并构造了面向产品结构进行配置的应用环境。在面向过程开展的配置研究中 ,首先定义了 3个配置条件 ,利用实例对面向过程的配置步骤进行了分析 ;最后 ,结合产品的形成过程 ,从集成的角度对工程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生物材料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探讨,着重对材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现象进行了分析,引入了材料的收缩率概念.干燥过程中随着材料的不断收缩,湿分从材料的内部向外部的传递受到阻碍.本文就收缩过程对自由水、边界水和蒸汽运动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及各主体所面临的制度约束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财政投入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主体、各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兼并行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其运动规律有助于加深对企业兼并行为的了解和控制。该文应用随机过程中的泊松过程对一类企业兼并行为进行分析;对其兼并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揭示了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并对模型中的各种参数的实际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带纵向内筋筒形件滚珠反旋工艺模拟和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筒形件滚珠旋压工艺特点的分析,依据有限元原理建立了筒形件滚珠旋压反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软件对筒形件滚珠旋压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带内筋的筒形件滚珠旋压的变形机理及椭圆形端口和表面剥离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椭圆形端口是金属变形规律而产生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表面剥离主要是由于压力角较大而产生的,增大滚珠直径可以减少表面剥离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倾斜类管件单道次缩径旋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非轴对称旋压的成形机理,并为以后的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MSC.MARC软件,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倾斜类管件的旋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单道次旋压成形时的金属流动特点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预测了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其区域.模拟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倾斜使得旋压件的变形网格、应力场、应变场、壁厚分布都呈非轴对称分布,旋压件的三向主应力、应变在圆周方向大致呈正弦或余弦分布;成形时毛坯向0°域倾斜,该区域的起旋点附近具有较严重的壁厚减薄现象,是倾斜类管件旋压成形时较容易发生破裂缺陷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芳纶Ⅱ(PPTA)是采用干-湿法液晶纺丝成形的.这种纤维会产生皮芯结构.本文着重对皮芯结构的研究来探讨不同工艺条件下,皮层含量的变化对纤维强度和回潮率产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工艺条件对皮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浆液浓度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性能、高质量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壁管,尝试采用滚珠热旋压方法进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的成形.通过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进行滚珠热旋压成形模拟,获得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坯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并进行了旋压载荷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旋压件主变形区的温升可达100℃以上,故不宜选择太高的旋压初始温度;旋压成形时主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这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塑性变形;主变形区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数值均由外壁到内壁逐渐减小,说明旋压成形时管坯的外壁比内壁更容易满足塑性屈服准则;随着旋压温度的升高,各方向的旋压载荷均呈下降趋势,轴向载荷远远小于径向载荷和切向载荷.  相似文献   

15.
针对A356铝合金轮毂多道次旋压成形,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轮毂多道次旋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汽车轮毂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坯料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并分析了轮毂各道次下减薄率、进给比、旋轮圆角半径等工艺参数对旋压力的影响。从分析中发现轮毂各道次下减薄率是影响旋压工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simplified axisymmetrical forming model, a elasto-plastic FEM simulation system of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is developed. Taking the typical draw-spinning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mechanics model, research on the first pass of spinn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with FEM system develope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and strain are obtained by three types of roller-trace curves: straight line, involute curves and quadratic curv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v...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在密闭环吹条件下,多孔纺丝过程的数学模型.借计算机求得各层纤维温度、速度、张力、速度梯度沿纺程的分布和各层纤维凝固距离、双折射△n等变化.对探讨纺丝机理、选择最佳工艺、改进设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SYS软件对缩径成形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模拟结果与实际工艺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偏心旋压与传统轴对称普通旋压的区别,利用ANSYS软件对偏心类管件的缩径旋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并解决了模拟中的动态边界及摩擦问题.通过模拟得到了变形瞬间接触区工件的应力场分布,工件的网格变化,变形终步毛坯的应力场、应变场分布以及轴向伸长量,并分析了偏心旋压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及缺陷.模拟结果表明:偏心旋压不同于传统轴对称普通旋压,其成形参数的变化明显呈非轴对称分布;成形机理受旋压方式、偏心距、进给比、旋轮圆角半径、道次下压量以及毛坯壁厚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轴对称普通旋压的旋压力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文中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就不同工艺参数对偏心旋压下旋压力及成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科氏力对高速旋转汽轮机叶片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解析的方法,建立了高速旋转汽轮机叶片中科氏力和科氏动应力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在叶片动态特性分析时难以考虑科氏力影响的问题,导出了科氏动应力和非稳态气流动应力比值的计算公式以及科氏力和离心力比值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科氏力对叶片轴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没有影响,对切向振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科氏力所产生的动应力不到非稳态气流动应力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