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Si_3N_4-SiC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粒度为 50~70 nm的纳米级 SiC粉体与微米级的 Si3N4粉体复合来制备 Si3N4-SiC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对纳米SiC含量不同的Si3N4-SiC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质量分数为10%时,经热压烧结法制备的Si3N4-SiC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为 844 MPa,断裂韧性为 9. 7 MPa· m1/2。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还表明,纳米SiC的不同含量影响着基体Si3N4的晶粒形貌,从而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探讨了纳米级SiC在基体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对基体强化增韧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球形微米级CaCO3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形微米级CaCO3的制备赵振国丁丁(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关键词CaCO3粉体;粉体制备中图分类号O648.15几何尺寸为微米级的微粉体开始出现表面效应,有的有实用价值。CaCO3微粉可作为纸张和塑料制品的添加剂。以高分子量低...  相似文献   

3.
CaZrO3粉体是电子陶瓷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原料之一.作者针对干法合成CaZrO3困难这一实际问题,采用先共沉淀后煅烧的湿法制备技术,并利用化学分析、离心沉降法和透视电镜照相(TEM)等检测手段探讨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可制备颗粒均匀、粒径小于0.5μm、纯度在99.0%以上的CaZrO3粉体.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先驱沉淀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铝铵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尺寸均一、颗粒细小分散的碱式碳酸铝铵先驱沉淀物的工艺。研究表明反应物的混合方式对先驱沉淀物的尺寸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先缓慢滴加,在反应物充分混合且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将沉淀剂雾化加入的工艺有利于得到分散、尺寸均一细小的NH4AI(OH)2CO3先驱沉淀物,为纳米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Cu2(OH)3Cl-Cu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铜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2(OH)3Cl-CuO纳米粉体,并借助XRD、TEM及IR等技术对粉体结构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uCl2浓度为0.5-3.0mol/L,NaOH浓度为4.0-6.0mol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Fe3O4的磁性超微粒,并研究了各种制备条件对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电弧等出子体法制备纳米铜活性组分,物理法制备出负载型的米Cu/γ-Al2O3催化剂,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发现催化活性在催化过程中呈规律性变化,即初始活性较低,空气中焙烧预处理易使纳米粒子长大,催化剂的氧与CO还原实验表明铜氧化物活性高于Cu^0。  相似文献   

8.
用300W CW-CO2激光引发化学气相反应,以BCl3和H2为原料制备超细硼粉,非接触式测温方法监测反应焰温度、反应焰模式以及反应参量对反应焰温度的影响规律。He-Ne激光粉体密度测定法监测粉体制备的动态过程,给出有关计算方法,并测定了粉体在反应焰中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9.
高纯钛酸钡粉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并据正交试验结果选择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合成的BaTiO(C2O4)2·4H2O和BaTiO3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0.
催化剂种类对间苯二酚甲醛气凝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以K2CO3、Ca(OH)2为催化剂制备RF炭气凝胶,相同条件下溶胶转变为凝胶的时间(tg)最低达到40min,且密度优于Na2CO3催化得到的RF气交,最低为0.047g/cm^3。TEM表征结果显示:Ca(OH)2催化得到的气凝胶具有纳米级网络结构,构成网络的球状颗粒均匀,平均直径5~10nm,网络结构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1.
高能球磨纳米镍粉制备块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晶Ni粉末,对纳米晶粉末进行预压烧结,获得纳米晶镍块体材料.采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纳米晶粉末和块体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所得镍粉平均晶粒尺寸为10 nm;预压烧结块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在100 nm以下;块体相对致密度在烧结温度为0.6Tm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将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粉体在不同温度(700~900℃ )下煅烧,以提高粉体的结晶度,粉体的粒径从40nm增大到80nm。煅烧后的粉体经过干压成型后,在1100℃下保温2h烧结得到的钛酸钡最高室温介电常数为2880,相对密度为90%,晶粒尺寸达到0.70 μm左右。讨论了煅烧温度对粉体的烧结性能、陶瓷的介电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液相沉淀法制备β-磷酸三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NH4)2HPO4和Ca(NO3)2.4 H2O为原料,液相液相沉淀法制得磷酸钙盐的混合粉体.混合粉体高温煅烧处理后制得β-磷酸三钙(β-TCP)粉体.化学分析法分析了混合粉体的钙磷比,对β-TCP粉体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体系的pH对粉体的晶相有影响,过高的pH导致晶相的组成中羟基磷灰石(HA)的存在;液相沉淀法制备的粉料晶粒细小,在高温下有较快的β-TCP转化速率,750℃,2 h,即可获得完全β-TCP相.  相似文献   

14.
以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Y2O3:Er纳米前驱体粉末,采用XRD和TEM对纳米粉末的物相结构及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纳米粉末为分散均匀、轻微硬团聚、粒径均一、Y2O3立方晶相。前驱纳米粉末经研磨、高压钢模成型和1570℃真空烧结6h得到Y2O3:Er透明陶瓷。通过光学显微镜对陶瓷表面及断裂面观察和分析,定性讨论了低温燃烧法制备的纳米粉体的特性对陶瓷透光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煅烧B级高铝矾土为集料,以纯铝酸钙水泥和四节粘土共同作为结合剂,以煅烧A级高铝矾土细粉作为掺合料,井加入SiO_2微粉研制成高铝质低水泥耐火烧注料。借助X射线衍射、电泳实验和其它常规理化性能测试手段证实:此种材料同普通水泥浇注料相比具有低温强度高、中温强度不降低、高温性能好、耐侵蚀性强等优点。本文还对诸如粒级的正确选择、颗粒级配的合理调整;外加剂、超微粉的选择和比例量的调整、加料顺序的严格控制等有关工艺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热合成法在温度180~240℃和KOH浓度7~18mol/L的条件下合成了四方相KTa0.6Nb0.4O3(KTN)超微粉.通过XRD、UV-Vis和电导率等的测试分析,对粉体的水热合成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KTN超微粉的相结构随着合成温度和矿化剂浓度的增加,从立方相过渡到四方相,且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当KOH浓度增加时,KTN的禁带宽度Eg值由3.24eV增至3.34eV;当合成温度升高时,Eg值几乎没有变化.在KTN中掺杂金属W6+离子,可降低KTN陶瓷的电导率和漏电流,增大极化强度,使其易于极化,提高KTN材料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掺杂微量元素钾的钨粉进行粒度分级后,发现钾的浓度是对粉末粒度敏感的因素,随粉末粒度减小,钾含量(PPM级)是增加的,几乎呈线性关系。由不同粒度钨粉分别制成的制品,钾的浓度依然遵循着粉末中的规律,但由于钾的微量差别引起制品许多物理性能的明显差异,也存在着较好的规律。俄歇分析表明钾可能存在于粉末颗粒表层的100A范围。在坯条中主要富集于晶界和气孔内,在棒丝中,晶界及解理面均存在有钾,经高温处理后,钾主要的钾泡形式沿丝轴排列。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CoTiO3材料的气敏特性,结果发现纳米CoTiO3对C2H5OH非常敏感,而且选择性,响应和恢复时间也很好。利用表面吸附理论,文章分析认为纳米CoTiO3材料的气敏机理源于其极高的表面活性;气敏选择性则源于气体的稳定性和被吸附的量。  相似文献   

19.
以退火纯铁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退火结合高速压制技术的方法制得高密度压坯(7.70 g·cm-3),经烧结后获得高密度高性能的纯铁软磁材料.研究退火粉末的高速压制行为,以及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磁性能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退火粉末的压坯密度随压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坯密度最高可达到7.70 g·cm-3,相对密度可达到98.10%.烧结温度为1450益,烧结时间为4 h时,材料密度达到7.85 g·cm-3,相对密度为99.96%,最大磁导率达到13.60 mH·m-1,饱和磁感应强度为1.87 T,矫顽力为56.50 A·m-1.  相似文献   

20.
超细/纳米W-10%Cu复合粉末制备与烧结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W-10%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将该粉末压制成形后进行一步烧结,研究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粉末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粒度、氧含量、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粉末可在较低温度下还原较完全,还原后的W-10Cu复合粉末粒度细小,团聚体粒度为100 nm左右,单颗粒晶粒粒度约为22.6 nm,W-10%Cu复合粉末在1 350~1 400 ℃烧结可达近全致密,其显微组织主要是细小的球形钨晶粒均匀弥散分布在铜相中,其中钨晶粒粒度约为1.0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