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地下住宅推挽式自然通风除湿系统,建立其传热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种种因素对其通风除湿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下金库通风除湿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金库内存放的品的安全和对温湿度的要求。通过地下建筑的特点以及地下金库的湿源的分析,文章介绍了地下金库的通风除湿系统设计,着重讨论了冷冻除湿过程,通见多识广主通风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根据货舱风险显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仿真软件包,可模拟系统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温度、压强,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风除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溶液除湿系统具有高效、温湿度独立控制、相较于常规空调冷凝除湿灵活与节能等优点,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提高溶液除湿系统的循环性能是解决极端热湿气候区高湿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为研究溶液除湿系统如何在极端热湿气候区通过优化循环结构来提高系统性能,以永暑礁为例,分析绝热型叉流除湿器与再生器的运行参数及联合循环方式,研究除湿自循环+级间循环模式的溶液除湿(SD-SIC)系统最佳回流比。通过对除湿器与再生器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表明:定风量SD-SIC系统最佳回流比为0.8,在该回流比下系统平衡时的除湿/再生量、除湿效率、溶液总能耗密度分别:4.69 g/s、60.53%、72.85 kW·kg/s,分别是SD-IC系统的2.2倍、1.2倍和0.6倍;调节除湿回流比可作为定风量工况SD-SIC系优化空气-流量匹配的方法:在定风量工况下,除湿回流比可以将除SD-SIC系统往最佳流量配比下的SD-IC系统优化,且比SD-IC系统更加节能。可见SD-SIC系统拥有良好的节能潜力,可为极端热湿气候区溶液除湿系统运行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金库通风除湿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金库内存放物品的安全和对温湿度的要求。通过地下建筑的特点以及地下金库的湿源的分析,文章介绍了地下金库的通风除湿系统设计,着重讨论了冷冻除湿过程,通风方式以及通风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除湿转轮处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的湿负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对新风承担湿负荷的要求及实施方案,认为吸附除湿优于冷却除湿.对利用除湿转轮处理系统湿负荷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低于30℃及相对湿度低于80%时,除办公类建筑外,除湿转轮均可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对于高温高湿地区,结合前置表冷器对新风进行预处理后利用转轮除湿不仅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而且可以达到低湿度;利用改变除湿转轮再生温度和处理风量的方法可以调节室内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改变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的输入空气、溶液的温度、湿度、流量、浓度等参数,研究输入参数变化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在优化的系统运行参数条件下,改变供能热源温度,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时输出参数的变化和系统制冷量、耗能量及COP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热源为90℃时,空调送风温度稳定在21℃,热力系数为0.6左右,基本能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送风要求.  相似文献   

8.
钱彩霞 《科技信息》2010,(35):I0049-I0050
本文构造了顺流式回路型热虹吸管制冷除湿系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实现了被除湿气体的预冷和再热。分析了除湿能力及表冷器能耗与进口空气状态的关系。实验与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热虹吸管能够显著增强除湿系统的除湿能力,提高单位功率的除湿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方热湿地区室外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室外气候特点,提出了南方热湿地区新风除湿的要求与条件.以重庆地区为例,根据土壤能的特点分析其在4~10月的部分时间有除湿能力,将其用于新风除湿是可行的.同时,试制了土壤能新风除湿通风装置,并进行了夏季运行实验,在实验新风量120m3·h-1时,装置出口空气温度在23℃时,含湿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开式太阳能旋转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开式旋转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分析了吸附剂性质、除湿轮结构尺寸、操作条件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除湿轮的结构参数是影响系统制冷性能的主要因素。将固定吸附床空调系统性能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建立的除湿轮的数学模型及系统模拟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其核心部件是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空气的第1级除湿器和采用氯化锂溶液的第2级除湿器,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其除湿效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采用氯化钙和氯化锂混合溶液(CELD,氯化钙与氯化锂质量比1:1)的系统相比,双溶液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更佳且能量利用率更高;在温度30℃、绝对湿度16.2 g/kg的工况下,双溶液除湿系统能够使空气的绝对湿度降至7.93 g/kg,系统的热力性能系数(COP)达到1.08;若采用太阳能驱动系统,当集热器出口的热水温度为87℃时,该系统性能最佳,COP值达到1.08;当热水温度为75℃时,基于太阳辐射的COP最高,其值为0.51.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消除湿烟羽系统.该系统由烟气冷凝过程和烟气溶液除湿过程构成,利用盐溶液对待处理烟气进行除湿达到消除湿烟羽的技术标准,同时回收待处理烟气自身显热和潜热驱动溶液循环,不需要消耗额外热能,还能够回收烟气中水资源.建立了系统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待处理烟气温度tg,in、相对湿度RHg,in以及室外空气温度ta,amb、相对湿度RHa,amb对排放烟气参数、系统消除湿烟羽性能以及回收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g,in和RHg,in的增大,消除湿烟羽性能逐渐降低,回收水分逐渐增多;当RHa,amb增大时,排放烟气温度、含湿量以及回收水分几乎无变化,但消除湿烟羽性能会逐渐降低;当ta,amb增大时,排放烟气温度和含湿量逐渐增大,消除湿烟羽性能逐渐增强,回收水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溶液型空气除湿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液体除湿实验系统,在该系统中以氯化钙溶液作为除湿剂,以装有波纹孔板填料的填料塔作为除湿设备。研究了除湿剂的流量、浓度等参数对空气出口湿度的影响,给出了传热与传质系数的准则方程式形式,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了传热与传质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HIPAS系统中热湿传输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连续介质流体力学的观点,采用局部体积平均方法,建立了一个描述作物覆盖条件下土壤湿迁移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以能量平衡原理及土壤层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根系吸水吸热、作物蒸腾和土面蒸发模型。两耦合适用于求解HIPAS系统中热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5.
跨海大桥除湿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较低的桥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保证以钢箱梁为桥体主要结构的跨海大桥安全运行以及延长桥梁寿命,针对海面空气参数和气象条件,建立了钢箱梁结构的传热模型和内部空气的传质模型.结合具体条件,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验,确定了避免钢箱梁内壁表面结露的下限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止外部空气无组织侵入所需的内部空气正压值,以及实现这一正压值所需的除湿通风量。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讨论了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分析了求解建筑热湿负荷的国内外现状及建筑热湿负荷的影响因素,指出建筑热湿系统是一非本征灰色系统,并对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建筑热湿系统提供了思路,最后指出该方法能够得到建筑热湿负荷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7.
地下汽车库的智能型诱导通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地下车库中汽车排出的废气主要成份CO与车库通风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汽车废气的排放特点并列举出常见的通风系统形式,对现有诱导通风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机启停控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蓄能型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蓄能型液体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除湿器的除湿效率相差很大,而除湿器是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因此系统性能受除湿器选型的影响很大。本文针对除湿器的除湿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水蒸汽分压差作为判据的方法,分别对顺流、逆流和叉流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建立了等温吸收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分析,对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得出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原因,对除湿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热湿迁移实验与数值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蒸发状况下土壤中的热湿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也相应条件作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能够相互验证,在此基础了阐述了土壤中热湿迁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针织内衣热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暖体假人和干燥剂法测试了针织纯棉内衣的保暖性能和透湿性能,研究和分析隔热值和透湿阻力这两个服装热湿性能评价指标与面料密度、厚度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隔热值、透湿阻力与面粒密度、厚度的回归方程,从而得出面粒密度和厚度是影响内衣热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