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曲线梁桥具有"弯-扭耦合"特点,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横向滑移,严重影响曲线梁桥的使用性能.文章首先介绍产生横向滑移的影响因素,然后以S32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产生的支座滑移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探讨在各种荷载作用下桥梁横向滑移,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离心力是引起横向滑移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移动荷载时程分析支座残余位移的累积是横向滑移增大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支座布置方式对横向滑移影响的比较,发现单向活动支座可以有效降低曲线梁桥的横向滑移,可为同类型新建曲线梁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推出试验,研究型钢轻骨料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虑了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型钢埋置长度、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等因素对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回归了特征黏结强度和特征滑移值计算公式;提出了型钢轻骨料混凝土平均黏结应力于和加载端滑移SL的本构关系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埋置长度la与型钢截面高度d的比值和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对黏结强度影响较显著;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相对于型钢普通混凝土有较小的黏结强度和较陡的荷载滑移下降段.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综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危害,分析了综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处理综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方法及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滑移顶梁支架的稳定性指标和失稳条件。得出结论:滑移顶梁支架结构、放顶煤工作面围岩和工艺特点是引起放顶煤工作面滑移顶梁支架失稳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在放顶煤工作面,不仅滑移顶梁支架会失稳,其它类似支架也可能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5.
李家峡层状岩体人工开挖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峡水电站坝址区层状岩体人工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多处出现变形坍塌现象.通过对人工边坡坡度、边坡类型、岩体结构与变形破坏类型等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了该工程人工边坡三大类六个亚类变形破坏模式:即顺向坡的平面滑动型,横向坡可产生双面滑动和单面旋转的楔体滑动型,逆向坡多属倾倒坍塌、倾倒滑移、倾倒拉裂等倾倒破坏类型,并对楔体滑动型提出了对称楔体、不对称楔体、定位楔体、随机楔体等概念和新认识,这为边坡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横向剪力传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上的横向滑移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将BSP梁中横向剪力传递类比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提出了可用于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分段线性简化模型.从而得出了由混凝土梁和钢板抗弯刚度及螺栓连接剪切刚度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实用计算方法.该简化模型的适用性得到了试验成果的检验,并可用于指导BSP梁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7.
用有限元迭代法分析有滚柱支架的架空热力管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架空热力管道系统中有滚柱支架时,热胀的管道与支架问的横向和轴向位移的摩擦系数不同,导致摩擦接触面处于正交各向异性摩擦接触状态.本文提出了处理这种摩擦接触情况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用有限元迭代法分析计算了有滚柱支架的架空热力管道系统的位移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影响管线变形的主要因素是沿管道横向的摩擦力.设置滚柱支架使管线在支架处的横向位移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陡倾角顺层岩质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特征、发育条件及形成机制。白龙江干流受区域构造环境条件的影响,纵向河谷发育,河谷两岸志留系白龙江群的砂质板岩、千枚岩等较发育,尤其在甘肃的舟曲、武都一带以软质、薄层状的绢英、碳质千枚岩为主。这些干流段岸坡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顺层岸坡段滑坡较发育,且多以滑移-弯曲(溃曲)、滑移-拉裂模式为特征。通过对白龙江干流水泊峡水电站的Ⅶ#滑坡、碧口水电站库区的青崖岭滑坡与孟家干沟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揭示了在陡顺倾层状岩质斜坡中还发育一种特殊的倾倒变形破坏模式,即滑移-倾倒模式。该类变形多发育在临空条件好、坡度40°以上由软硬相间或软硬互层状、岩层倾角一般在65°以上的高陡层状岩质斜坡中,是在斜坡应力场或遭受水、地震等作用下,坡脚首先发生初始倾倒变形,同时上部岩体发生滑移-倾倒,最终岩层发生连续弯曲变形、根部折断,折断面贯通而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应力变分法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模型。该模型既能圆满地满足边界条件,又综合考虑了材料特性、保护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及粘结滑移关系沿钢筋位置的变化,且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变形和裂缝宽度及应用有限单元法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性能提供了一个较实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压型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板抗滑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配置横向剪力钢筋的压型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滑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横向剪力钢筋连接的破坏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横向剪力钢筋连接的计算方法,计算中考虑了焊接形式、混凝土抗拉强度、横向钢筋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采高采场上覆岩层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采高采场上覆岩结构及其运移规律,给大采高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3DEC数值模拟软件,以某矿6.2 m大采高工作面岩层赋存特征为工程背景,分别建立采高为2.2 m,3.2 m,4.2 m,5.2 m,6.2 m时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采高下的上覆岩层垮落规律.结果表明:采高较低时,随着采高的增加,碎胀系数随着增加,冒落高度也随着增加,但是当采高增加到5.2 m时,随着碎胀系数的增加,冒落高度却几乎不变.采高为2.2 m时,最大离层量为1 m,随采高的增加,离层量基本呈直线增加,当采高大于4.2 m时,离层量增加迅速,当采高增加至6.2 m时,最大离层量可达到3.05m.随着离层量的增加,基本顶失稳时容易给支架造成冲击性载荷,增加动载系数,影响大采高支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倾斜-急倾斜多层矿床各矿层间的位置关系,并结合国内外采用充填法作业的矿山工程实例,运用函数拟合方法,推导出多层矿床安全开采高度的计算公式。以某铜矿为研究对象,设计采用5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对安全开采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讨论主要影响因素与安全开采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矿层间距、矿体倾角和地下水对安全开采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围岩地质构造特征和普氏系数的影响次之;安全开采高度与矿层间距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矿体倾角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影响程度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根据所推导的计算公式以及实际的矿体赋存条件和围岩参数,得到该矿的安全开采高度为3.71~5.38m,同时针对开采方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淮北矿区"三软"煤层赋存特点,对ZY10000—26/56两柱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提高"三软"煤层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控制大采高支架倾倒,由此引发大采高支架倾斜的影响因素入手,坚持以防为主、以调为辅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三软"煤层下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通过在淮北矿区的使用证明,能够保证支护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大采高支架在使用中的技术难题,满足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需要,实现了矿井的高效高产保证了支护的高可靠性,实现了煤矿的高效高产。  相似文献   

14.
激光加工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传统机械加工不可比拟的优势。影响激光切割木材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切割机参数和工件的性质,由于木材的性质很复杂,并且激光切割时的镜头高、功率、切割速度等参数具有交互作用,造成三因素同时作用的显著性不明显,使激光切割木材的效率不易控制。为获得更理想的切割效率,对激光切割木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为了减少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细化加工参数,分析镜头高和功率二因素对切割缝深的影响程度,以樟子松为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重复试验方法,在切割速度一定的条件下(v=100 mm/s),确定镜头高和功率对缝深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参数为功率41.6 W、镜头高6 mm,或者功率65 W、镜头高6.5 mm。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切割缝深为4.5~6 mm。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研究大采高工作面瓦斯涌出随开采过程的变化规律,文中结合晋煤集团寺河矿W1301工作面实际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面阻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及瓦斯涌出浓度,掌握了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显现特征,进一步分析了瓦斯涌出与矿压显现的规律.实践证明: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显现并不强烈,动载系数平均为1.34;当工作面来压显现时,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支架工作阻力降低时,工作面瓦斯浓度也随之降低,大采高条件下钻孔瓦斯涌出量与其所在位置支承压力大小成反比关系;支承压力增高区的钻屑量大,支承压力降低区的钻屑量较小.  相似文献   

16.
大采高开采的方法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也造成工作面覆岩破坏严重。为此,文中以宁东煤田赋存的覆沙层下特厚煤层为背景开展大采全高工作面覆岩运移研究,运用相似模拟的方法并综合多种监测仪器从模拟现象、力源两个角度对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下沉乃至垮落的特征进行了全程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垮落初次来压步距较大,支架带压移架后极易发生直接顶乃至老顶的突然垮落,工作面来压强烈、伴随有明显的支架动载现象;延伸至地表的裂隙有诱发地表覆沙层弯曲、有溃入工作面的可能;模型开采结束后形成了6条贯穿至地表且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成60°的垮落裂缝;模型内部各岩层下沉范围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扩大,呈U字型下沉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浅埋煤层老顶岩块回转过程中的溃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浅埋煤层老顶破断岩块回转过程中的溃沙机理,在岩块不发生回转失稳的条件下,确定了浅埋煤层中防沙开采的合理采高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岩块端角接触面的高度;通过不同岩块端角接触面高度滤沙实验得出了不发生溃沙的最小接触面高度是5.0m,根据这一结论设计的安全采高与传统的防沙安全采高设计相比大大提高了煤炭采出率,顶板基岩很薄的1203工作面开采出现突水而未溃沙证实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以潘谢矿区某综采面为例,分别采用经验公式预测、数值模拟演算、现场试验等三种方法,初步探究了综采工作面覆岩运动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特征,用三种方法得到结果分别为34.03~49.50,47.92~58.71,50m,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偏小,数值模拟的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较吻合,最终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为50m。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中国对覆岩导水裂隙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在矿井安全生产、煤矿防治水、矿井保水采煤、采空区与回风巷上隅角瓦斯治理、煤与瓦斯共采、水体下采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类,重点论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各种预测、模拟以及实测方法,介绍了当前对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的新方法,表明现在的探测手段已向多种手段相结合、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地面与井下相结合等方向相发展,并且提出了导水裂隙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面加工中的情况,讨论了平面定位中导向定位面支撑高度对定位误差影响的不同情况,得出了其定位误差大小不仅与导向定位面的支撑高度有关,还与被加工面的大小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