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士来信     
看到贵刊2003年第1期上于光远的《勿置我于非科学之境地》一文.他的观点我同意:同时因为其文在贵刊上转载.使我想到有些意见说出来也许能产生点效果。所以我这里说点别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常相伴     
自您刊创刊时起,我就订阅了您刊,30年来从未间断。截至2007年底,您刊已出版172期,有14900多页、2500多万字。每一期我都珍藏着。您刊陪伴我度过了10000多个日子,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和学术伙伴。值此,您刊创刊30年之际,我谨向您刊历届编辑同志致以敬意,感谢和慰问!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更快更好地确立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我刊现已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从2021年3月起,凡经我刊终审录用的稿件均将首先在中国知网上首发,后视编排情况确定刊期,由我刊印刷版出版。  相似文献   

4.
为了以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更快更好地确立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我刊现已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从2021年3月起,凡经我刊终审录用的稿件均将首先在中国知网上首发,后视编排情况确定刊期,由我刊印刷版出版。  相似文献   

5.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自贵刊创刊时起,我就订阅了贵刊,25年来从未间断。贵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新信息,使我获益良多。值此贵刊创刊25周年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贵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和慰问!  相似文献   

6.
看到贵刊2000年第2期安锡培先生<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一文*,觉得终于找到了探讨"优生"一词的场所.作为多年从事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的编辑,我还是想把我在工作中所了解的人们对有关"优生"一词的不同看法和认识转达给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毕竟现在这个词还没有正式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从事作曲的音乐工作者,在我每年自费订阅的几十种报刊中,贵刊是我必订的刊物之一。贵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我虽然读不懂,但诸如科技政策、科技史等论著还是能够领略的。多年来我每期必读其中的部分文章,从中了解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快更好地确立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我刊现已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从2021年3月起,凡经我刊终审录用的稿件均将首先在中国知网上首发,后视编排情况确定刊期,由我刊印刷版出版。论文网络首发之后,在后续的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网络版和印刷版中,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及其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的文字修改。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 贵刊自1985年创办以来,由于贵刊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质量、端庄的文风以及它在“认真实行党的百家争鸣方针,实行我国宪法所保障的科学研究的自由”(见贵刊1990年第6期第80页刊登之《本刊约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篇小文章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见该刊2006年第4期《还学术以神圣性——从导师署名说起》)。发表的缘由是看到该刊关于“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的征文,便把自己心中积郁了许久的一点想法写出并邮寄给该刊。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于2017年5月收到读者来信,指出我刊于2015年第5期刊登的署名为黄毅的《论康德对赫尔德活力论与目的论的批判》一文,存在严重抄袭外文文献情况。本刊编辑部经与作者沟通,黄毅承认该文存在学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专业编剧,但做过十年左右的“科学梦”,那期间曾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想对贵刊围绕刘亚光问题出现的争端发一点局外人的议论。在此不谈这件事的具体是非,我只想谈谈我国科学成果的宣传问题,也包括文艺形式的科学宣传。先举几个历史例证——五十年代初,有一位教授把莴苣叶子喂桑蚕,据说长得特别大,丝又细,茧又厚……,其实,他把喂莴苣叶的蚕早期大量死亡这一点隐瞒了,到第三、四次蜕皮后重喂桑叶时,专挑大的,上山时又  相似文献   

13.
实验有其自身的生命吗唐磊“实验有其自身的生命吗?”这是一个对于象我这样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业余科学哲学爱好者非常有吸引力的问题。所以,发表于贵刊1993年第6期上的一篇精采的同名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实验有其...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5年第7卷第2期开展了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讨论,这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名词规范及统一,是有促进作用的.现仅就一些较有影响的辞书所反映的环境科学术语概念不统一的问题,试举几例,供研讨.  相似文献   

15.
看到贵刊 2 0 0 0年第 2期安锡培先生《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一文 ,觉得终于找到了探讨“优生”一词的场所。作为多年从事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的编辑 ,我还是想把我在工作中所了解的人们对有关“优生”一词的不同看法和认识转达给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 ,毕竟现在这个词还没有正式审定命名。安先生的文章中提到 :“优生”一词原袭用的“eugenics”英译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已与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 ,在国际上引起反感。 1 996年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明确指出不再使用“eugenics” ,并建…  相似文献   

16.
院士来信     
《科技术语研究》编辑先生:看到贵刊2003年第1期上于光远的《勿置我于非科学之境地》一文,他的观点我同意;同时因为其文在贵刊上转载,使我想到有些意见说出来也许能产生点效果。所以我这里说点别的意见。在科学术语上,我们现在与国际公认的尽量衔接,那么在计数上也宜如此。国际上以千、兆、吉(giga)、……来表达,我们传统上却是以万、亿为基。因此出现发电能力为××万千瓦,发电量为年××亿千瓦·时(度),道路长度为××万千米(公里),或者时间上用万分之×秒或千万分之×秒,等。我觉得很别扭,在有关科学、技术报道中不宜这样用,在政府文告中也不宜如此。翻译成外文时容易出错,口译时更易出错。贵刊可否提倡一下,在用万、亿时加注以千、兆、吉、毫、微、纳(nano)、……计的数值,让人们逐渐习惯后者。您以为如何?敬礼!洪朝生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来函照登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是《科学大观园》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我都仔细阅读,从中汲取了很多知识的营养。我特别喜欢看《科幻时空》、《探索频道》、《生物世界》、《文明之旅》等栏目。我希望贵刊能多刊登有关中学生方面的内容,比如《校园科幻》、《青春期教育》、《成才之路》等。得知贵刊即将改为半月刊,很高…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为"<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专辑"撰写的"编者按"(见本刊2008年第1期)中这样写道:"我们本来考虑编辑几卷文集,把30年来本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汇集起来,一是方便读者检索和研读,二是给学术界留下一点印痕.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读过贵刊1963年第1期上所载陆叁同志《围绕控制论科学成就的思想斗争》一文后,联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科学幻想小说《“苏埃玛”——一个机械人的故事》(安·德涅普罗夫著,《科学画报》1963年1—3期曾节译刊载),使我认识到这篇小说缺乏应有的科学根据,宣扬了一系列极其错误的观点,在读者中起了不良的影响。这篇科学幻想小说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科学家用电子元件、电动机等制造  相似文献   

20.
我是《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忠实读者。在贵刊迎来30周年华诞之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在这里把自己多年来研读《通讯》的感受和心得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