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生育率背景下的中国人口发展问题PopulationDevelopmentintheLowFertility¥//穆光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副教授北京100872)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急骤转变和生育率迅速降至更替水平,有关低生育率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  相似文献   

2.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 “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 当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提法包含着对过去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生育率转变机制的反思。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稳定”?至少是因为目前所观察到的低生育率还不够稳定,何况生育水平是关系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前景和问题演变趋势非常重要的一个变数,所以不稳定是不行的。 “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么一种提法,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生育水平”的高低问题、是一个数量问题,其实是一个“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而如何转变,实际上又是如何认识人口…  相似文献   

3.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 “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 当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提法包含着对过去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生育率转变机制的反思。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稳定”?至少是因为目前所观察到的低生育率还不够稳定,何况生育水平是关系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前景和问题演变趋势非常重要的一个变数,所以不稳定是不行的。 “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么一种提法,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生育水平”的高低问题、是一个数量问题,其实是一个“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而如何转变,实际上又是如何认识人口规律、如何调整利益格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文章将中国第一次人口转变分为五个阶段,结合人口转变趋势分析人口基本情况和人口的年龄结构,从三个层面剖析中国后人口转变时期存在的问题。宏观层面上,通过比较各国老龄化程度,锚定中国人口转变的重点;中观层面上,通过观察中国人口迁移方向,挖掘人口转变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微观层面上,通过理解个体婚育行为选择,警惕潜在的人口发展危机。最后通过与英国、日本两国人口转变经验的比较,结合中国第一次人口转变过程以及第二次人口转变的特征,提出相关行动策略,以期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变动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时俱进的特征明显。总体上,可以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酝酿探索、全面启动、加强管理、稳定水平、统筹完善、配套优化等重要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生育政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曾经对控制中国人口增长,对促进中国人口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时代,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逐渐配套与生育服务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问题最错综复杂的国家。文章通过对最新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中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失调及总和生育率过低的问题,比较分析了中日的人口问题,提出"计划生育"的微调政策--即凡父母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可以生二孩这一观点。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现在及以后的人口潜在危险,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所带来的人口老化问题、城乡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所带来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等方面,对现行人口政策与“1.90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我们用三种方案对我国人口未来六十年内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预测使用的年龄结构数据是根据1987年全国1%抽样调查的结果;生育模式、死亡率数据是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总和生育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其根据是1988年全国1‰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结果。首先,分城市、农村(乡、镇)两部分,从1988年总和生育率水平开始过渡到1990年,达到80年代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然后从1990年开始按以下三种方案预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口状况进入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利用抚养比作为测算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指标,测算出了重庆市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重庆市在人口红利阶段人口结构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人口结构对投资存在影响,在人口转变过程中,重庆市应该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5年的人口数据,从年龄、性别和城、镇、乡人口结构出发,以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为问题的目标,建立了从第n年预测第n+1年的简单递归模型,然后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未来几年的总体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构造出分年龄生育率和死亡率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各个年龄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并利用预测结果来实现递归计算,从而预测出未来几年的人口结构,在简单递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优化的中短期预测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0.
1.人口总量控制与年龄结构优化杭州市是浙江省和全国计划生育比较先进的地区,低生育率也较其他地区持续的时间长。预测表明,计划生育先进地区未来人口发展必然要经过正增长、前期负增长、后期负增长和稳定零增长4个阶段。杭州市的人口发展也要经过这4个阶段。从各阶段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一阶段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需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口。从这种意义上讲,控制得越严格,未来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越小,为后代留下的回旋余地也较大。但过于严格的控制,将使第二、第三阶段的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后代人对老年人口的负…  相似文献   

11.
百年中国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科学界公认,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人口急速增长.总和生育率(平均妇女生育数)从6.0降到1.8左右,已15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从2880万(1965-1970)降至1600万(200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只要再坚持一段低生育政策,25年后中国人口可望稳定在15亿左右,接近零增长.  相似文献   

12.
老年贫困:老龄化的人道主义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老龄问题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简称“发展问题”;二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否享受到体面有尊严、需求有保障的生活,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能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简称“人道主义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模式不同于西方,这与中国的人口政策、生育率下降和迅疾的人口转变关系密切。人口老龄化对现有体制来说,就是需要赡养的人群无论其比例还是规模都扩大了。体制内外的老年公民在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如何分享公共的养老资源,如何避免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老年贫困的加剧已经成为最为严…  相似文献   

13.
罗仕贵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206-207,210
我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而且这种快速的人口变动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众体育的影响自然也是题中之义.从三种不同的人口变动类型分析了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动、人口结构变动对大众体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的特定阶段形成的,即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阶段;通过对重庆市从1997-2011年间的人口储蓄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的数据分析,得出后3个因素对人口储蓄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得出重庆市人口红利也即人口年龄结构是造成储蓄水平波动和变化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的内涵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然后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国 “三结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农村人口的现状基数大,增长过快。目前中国总人口已超过11亿,其中80%是农村人口。自1980年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2.47,其中城市为1.33,县属乡达到2.84,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高出城市妇女一倍多。1962~1975年第二次人口高峰期间出生的3.6亿人正陆续进入婚育期。近几年来每年出生人数都超过2000万,其中2/5为多胎,2/5为计划外二胎。实际上,城市妇女大多数只生一个孩子,广大农村绝大多数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相当多的人生了第三个,还有部分人生四个以上。由此看来,人口问题主要是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如果保持目前的生育水平,即总和生育率2.47,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2100年人口将达21亿多,且不会出现峰值人口,人口将一直增长下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所面对的都是人口过多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出现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随着生育率的持续降低,人口老龄化危机正在中国静悄悄地迅速蔓延。2003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4。对于老龄化浪潮的加速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8.
李茜  朱方长 《科技资讯》2010,(10):233-234
"21世纪是老人的世纪",中国尤是。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了地区总人口7%时,就标志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占到14%,则意味着开始高度老龄化。1978年,中国政府正式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我国基本国策范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缓解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窘境,但在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显现。由于生育率大幅降低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等一些列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人口危机”与年轻人的“脱轨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韩国综合出生率(或称总和生育率,一国或一地区每一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降到了0.84的冰点,并且死亡人口多于了出生人口。上世纪60年代初期,韩国的人口增长率曾经高达2.9%,综合出生率约为5.5。为缓解人口激增,从1962年开始,韩国鼓励国民“少生优生”。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后,出生率的下跌超出了预期。在过去的15年里,韩国政府为鼓励生育,投人了约相当于1.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预算,但韩国人生育欲望低下的问题依然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20.
俞天任 《世界博览》2008,(21):69-71
因为人口出生率低,日本医院里妇产科的买卖也越来越不好做,可为什么还会频繁拒收产妇呢?发达国家都有个头痛的问题,就是出生率低下。联合国有一个叫做总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的衡量指标,就是平均一个妇女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总数,这个总生育率如果低于2.1的"人口替换水准"(Replacement-level fertility),从长远来看就会造成人口总数的降低。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