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水质模型是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的主要工具,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按照J2EE标准,在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代码复用率思想指导下,以中间件技术的应用框架为基础,以二维水质模型为代表,采用MVC设计模式,实现了水质预测中间件,并建立了面向Web的水质预测系统。该系统可缩短建模周期,提高模型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小清河河口段的水质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潮汐河流的一维有限段水质模型。经模型的标定、验证和灵敏度分析,证明了该水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对小清河河口段水质模型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浊漳河水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浊漳河污染源调查和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建立了浊漳河吴家庄水库的水质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水库建成后的水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用稳态模型计算潮汐河道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动态水质模型出发,将该方程组对潮周时均化,并将所得结果与稳态水质模型进行比较,从理论上找出了这两组方程的等值条件,提出了潮汐河道中采用稳态模型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文中还引入并推求了影响稳态模型计算可靠性的河道潮汐加速度,建立了潮汐加速度变化对水质计算参数影响的估算式,对用稳态模型计算潮汐河道中污染物浓度所产生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调水工程对五里湖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五里湖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应用该模型模拟五里湖在不同计算工况下的CODMn浓度,分析调贡湖水入五里湖时五里湖水质的改善状况.计算结果表明:(a)各引排水方案下五里湖水质均能逐步达标,但所需引排水时间不同.(b)陆典桥处不抽水时,五里湖西部区水质很难得到改善.(c)考虑底泥释放时五里湖水质达标时间较未考虑时长3~4d.建议对五里湖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6.
河网水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河网水质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反映了网状河道中非稳态的水流及水质变化特点,还反映了水体分别处于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下的水质及底泥中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模型中的参数都是在分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得到的.文中还研究了模型的动态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应用实际资料验证模型,取得良好的结果.本模型已用于为改善无锡河网水质而进行的水量、水质调控方案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质模型1号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独特的河流水质模拟方法——RWQM1模型,并分6个主要步骤具体描述了建立此水质模型的过程,为河流水质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质模型简介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宇  闫妍 《科技信息》2010,(25):31-32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水质模型是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有效工具,它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随时间和空间迁移转化的过程。文章简要描述了水质模型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分类标准和几种常见模型,并分别应用S-P模型和完全混合模型对某造纸项目的地表水环境进行了预测,旨在说明正确选择水质模型是作出准确预测结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改善河流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因此,对我国环境工作者科学地选择、使用水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龚增荣 《科技资讯》2009,(11):85-86
从给水管网水质监测技术的分类,给水管网水质监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指标及其意义,监测点数量和位置的优化选取,监测系统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水质监测模型五个方面介绍了给水管网中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建立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原则和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网地区降雨充沛,河道水质受点源排放和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排放影响出现时空动态变化。针对小流域水质达标评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栅格化空间重力汇水流向的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并通过耦合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点源、面源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我国常州市武进港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该模型系统进行了率定,确定了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建立的模型系统能够实现对河网水质日尺度的动态模拟,继而实现从年均水质达标到每日水质达标的精细化分析。针对研究区域污染源组成特点,对不同污染负荷削减方案进行模拟评估。最优工况下,入湖断面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的年达标频次(地表水III类标准)分别从23.0%、0、16.4%升高至71.8%、66.3%、75.9%。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城市河流河道淤堵、过流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根据城市河流的基本特点和功能,从满足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出发,建立了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模型中水流运动方程和水质模型分别采用圣维南方程和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并分别采用Perissmann四点隐式离散法和有限控制体积显式算法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七里河水系的闸坝生态调度,分析不引用黄河水和引用黄河水2种方案下生态需水量调度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引用黄河水量的情况下,河道生态需水量能基本满足要求,而在不引黄河水的情况下,其生态需水量无法满足要求.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可为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的制订、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的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特点,对全市河网的水流、水质调度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MIKE11建立了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同时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全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水利工程的合理、科学调度运行,全市骨干河流的水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河段的水质甚至可以提高1~2个水质等级.  相似文献   

13.
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Hwqnow模型。该模型不仅反映了感潮河网的水流、水质复杂多变的特点,而且反映了感潮河网水体受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水量、水质变化规律,尤其是反映了感潮河网水体分别处于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下的各水质组分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模型的参数都是在分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得到的。在计算方法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水质基本方程数值求解,物理概念清晰,通用性强,计算稳定收敛。经实测资料审定和验证,取得良好的结果。该模型已用于为改善上海浦东新区河网水环境而进行的调水方案研究以及浦东新区水利一期工程对改善新区水环境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一维水动力、水闸调度、水质的综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规划中的黄浦江河口挡潮闸对内河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潮闸建设总体上对黄浦江水质有改善效果,可减少污水在河道内回荡、滞留的时间,防止污水团上溯.另一方面,挡潮闸的运行将使内河水体流动变缓,复氧能力下降,从而使溶解氧质量浓度总体下降,并使河道排污口附近局部水体水质恶化.建议挡潮闸的建设应与黄浦江沿岸排污口和支流的治污截污工作相结合,以避免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景观河流(津河)水质变化的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景观河流的治理和维护成为许多城市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以津河为研究对象, 在对其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利用QUAL2E模型建立了津河水质模型,模拟和预测津河的水质.在建立津河水质模型中,模型参数的估值一部分选用经验数据或根据经验公式计算,一部分通过模型反求的方法获得,经验证,这种方法在尝试的3种方法中效果最佳,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天津市有关景观水体环境保护规划和津河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津河水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的河岸镜像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河流污染带的方法,对一侧镜像模型和两侧镜像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湖南省澧水某段枯水期的水文参数,对一侧镜像模型和两侧镜像模型的污染带进行了模拟,发现一侧镜像模型由于忽略了一个虚源而使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污染带异常;而两侧镜像模型考虑了河岸两侧的两个镜像虚源,从而很好的反映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因此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过程中,应采用两侧镜像的二维水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淝河的水文资料,选用一维稳态模型来模拟水质。以河段的功能分区情况为基础,利用已建立一维稳态的模型,选择段首控制法,对南淝河主要污染物CODcr,TP,NH3-N三项指标在不同水情保证率下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排放情况计算出削减量。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的确定,可用于河流的水质模拟和预测,为实施南淝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为南淝河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