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汕头海洋第一聚酯薄膜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汕头海洋聚酯片基厂,引进了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具有八十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的双轴定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设备和全套软件技术,年设计能力2200吨。公司经投产几年来的消化吸收,不断的技术改造,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3000吨/年。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30%以上,为公司在市场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基础。现公司主要产品有烫金薄膜、包装薄膜、电容薄膜、全息激光商标专用薄膜和音像带基五大聚酯薄膜产品系列。多年来公司获得了国家、省、市科技奖励共1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包装用水溶性塑料薄膜 法国Greensol公司已开发出一项独特的、用加注剂量处理水溶性薄膜,以及用相容性油墨在薄膜上进行联机印刷的技术。该公司推出了16种水溶性塑料薄膜,其中有些薄膜的设计可经受低达-20℃的温度而不会失去其机械性能。 Greensol公司的美国合伙公司Chris Craft,在设计和配制由聚乙烯醇构成的水溶性塑料薄膜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由Chris Craft开发的塑料薄膜的基础上,Greensol公司发展了新的包  相似文献   

3.
崛起的铜峰     
1975年,一个只有5万多元资产的服装小厂,从零起步,转产电子,其后迅猛发展。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拥有3亿多元资产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集团化大公司;全国唯一具有电工薄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一条龙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生产电子材料和薄膜电容器的重点骨干企业。公司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前列,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连续  相似文献   

4.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量产型PECVD设备供应商。公司致力于研究和生产世界领先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行业专用薄膜设备,矢志成为纳米级薄膜制造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确立以世界最先进的薄膜技术服务于全球客户的理念,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薄膜制备企业。公司主营2-12英寸全系列PECVD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波导、LED、MEMS、TSV等领域。承担了国家02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1.8月22日,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表示,打算出售公司在美国境内的油气业务,这标志着激进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取得了一项胜利。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必和必拓称,公司已确定美国页岩业务并非核心业务,正在积极检视退出选项。按照市值计算,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的上市矿企。2.8月23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宣布,集团旗下美国全资子公司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与奥迪股份公司签订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开展"奥迪/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  相似文献   

6.
山东德力塑胶有限公司位于山东陵县经济开发区,紧傍104国道线。企业现有员工158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6人。厂区占地面积6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8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投资额1.46亿元。从德国布鲁克纳机械公司引进一条年产1.5万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和康普公司先进的薄膜分切机组,该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BOPP薄膜生产设备,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整套设备全部采用大型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通过中央控制电脑来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可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指令自  相似文献   

7.
佛山市东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塑料包装薄膜最齐全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双向拉伸尼龙薄膜,是该公司生产包装薄膜中的一种薄膜。该产品是国际上90年代的,先进技术生产的、跟踪国际上先进技术的新型包装材料。该薄膜经国家科委鉴定,产品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外同行的先进水乎,被国家科委列人国家级新产品。由于该产品是一种新型包装材料,具有其他包装材料不可比拟的特性。例如:高透明度、热封性  相似文献   

8.
在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的金刚石薄膜中,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大量的环形和螺旋形的碳结构。螺旋平卧在薄膜平面方向,其直径大约为50~100nm,长度约为500~800nm。金刚石薄膜采用自行设计的等离子体反应器制备,生长条件为:反应室压力1 kPa;电弧电流100A;电弧电压30V;生长时间2h。透射电镜为日本JEOL公司产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变色材料迅速崛起,并很快成为新材料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科学家预言,变色材料将以其独特的变色性能实现预期的产品功能。 透明度可变的聚合物薄膜是当今材料市场上的新秀。日本住友化工和日本平板玻璃公司合作,最近研制成功一种透明度可变化的薄膜,即当阳光的入射角小于20度时,薄膜的不透明度可达80%,随着阳光入射角逐渐大于20度,薄膜的透明度也逐渐增加,直至几乎完全透明。据介绍,这种薄膜将同玻璃组合成一体,成为可取代普通窗玻璃的商品,今年可供首批产品。据悉,住友化工选择生产上述薄膜的原料有聚氯烯、聚乙烯对苯酸盐、聚甲烯丙烯酸酯以及其它塑料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遥遥领先 "2013年之前将是薄膜硅和结晶硅齐头并进,2013年以后薄膜硅将成主流". 夏普董事长片山干雄近日展示了对太阳能电池业务今后的预测.鉴于上述预测,日本夏普电子公司决定在大阪府堺市建设一座年产能力为1GW的大规模薄膜硅太阳能电池新工厂.夏普太阳能系统业务本部长专务董事滨野稔重还预测:"凭借薄膜硅可以支撑到2020年.2020年之后,色素增感型等新型太阳能电池又将成为现实."出于对未来的考虑,目前夏普已开始了对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薄膜——由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制做的织料。这种织料可用来加强金属或合成材料的硬度,可以较容易地粘在用钢、铝或合成材料做成的板上,而在加热后能和钢、铝板粘在一起并大大提高了变形阻力。这种薄膜的硬化在100~200℃中进行30、60分钟。新薄膜对张力的强度极限为1890千克力/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2.
科技荟萃     
日本西铁城公司生产了一种象纸一样的薄膜电池,其厚度仅有头发丝的一半。一块边长四毫米的正方形薄膜电池可供电子手表使用8—12天,并可充电二千次。该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是两块锂质薄片,两者之间紧夹住一块极薄的电解质。这种电池可直接贴附在说明书背面出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松下电子零件公司于今年5月开始销售检测人体用的小型红外线传感器。这种红外线传感器将小型薄膜热电元件与平板衍射型多光束透镜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05,(1):26-26
佛山市天安塑料有限公司是由广东天耀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与天盈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厂房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引进两条26″×90″倒L型四辊PVC薄膜压延生产线(其中一条为台湾旌阳公司与德国ENTEX公司联合研制的行星式滚压挤出压延生产线),两台三层复合机,一台6色印刷机,一台4色印刷机,一台单色印刷机和分卷机、分切机等配套设备。专业生产各种用途的、各种特性的高品质PVC压延薄膜(包括超级透明薄膜、家具装饰膜、柠檬酸类膜、绝缘电工膜、吹气膜、雨衣膜、文具膜、手袋面料及内里膜)。今年再…  相似文献   

15.
纸卷式太阳能电池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4年8月20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阿瑟尔的远景研究开发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以像壁纸一样卷起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膜式太阳能电池携带方便,而当把卷起的膜展开在阳光下时,它就接收太阳光并把光能变成电能。这种薄膜是...  相似文献   

16.
英国开发的固体电池英国 Dowty Batteries 公司研制成功信用卡片一样大的锂固体(LSS)电池。它由三个薄膜层组成,即由锂薄膜形成的阳极,离子传导性聚合物制成的电解质(也作为电极间的隔离物用),以及活性物质,金属性集电体以及含有聚合物的电解质的薄膜状阴极组成。该电池可自动地制成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  相似文献   

17.
MKS-690A是美国MKS公司高精度电容薄膜真空计,精度达万分之五,常被用作国际间比对的传递标准。针对该标准电容薄膜真空计精度降低问题,在探讨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后,给出利用现有设备对其进行精度调整的方法。实际检测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操控性强,可为国内其他单位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在加工应用中人们都会遇到它的表面化学问题,如润湿、吸附、粘接等。本工作用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镜(SEM)考察聚酯薄膜的表面结构,用接触角的测定研究聚酯薄膜的表面性质。 样品 聚酯电容器薄膜,日本Toray公司产品,C20型,厚度6μm。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深度和载荷2种加载控制模式对样品硬度和杨氏模量测试结果的影响,选取了厚度为6μm的电沉积镍薄膜为样品,采用美国Hysitron公司生产的TriboIndenter型压痕仪进行压痕试验.结果表明:因薄膜和基底2种材料的性能相差较大,随着压痕深度的增加,基底效应越来越明显;载荷控制模式下所测的硬度和杨氏模量较深度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简称BOPP薄膜)因其良好的性能、广泛的用途而被誉为“包装皇后”。目前国内有70多条生产线,产量达32万吨左右。90年代生产线速度达到300m/min以上,被称为高速生产线。我公司1997年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的生产线,设计速度320m/min。本文就是对这条生产线实际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