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门开,平湖现,茅津古渡就像黄河大乐章之中的一个休止符,将黄河匆匆东进的脚步在山西作最后一次挽留。  相似文献   

2.
茅津渡在山西省平陆县城南4 km处,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故名茅津渡,又叫陕津渡.它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而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  相似文献   

3.
伯仁  鲁顺民 《科学之友》2007,(7A):36-37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被称为三大著名古渡口。从古到今,它们都是晋陕豫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7,(7):32-35
黄河是有年轮的,虽然它的水常新,虽然一季一枯荣的芳草在它身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黄河依然是有年轮的。它的岁月刻在了黄河石上,它的经历留在了河边的小村中,它的沧桑印在了那一个个的古渡口和摆渡老人深得舒展不开的皱纹里。  相似文献   

5.
高伟珍 《科学之友》2007,(7A):38-38
大禹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第一位杰出的卓有成效的治水专家。大禹治水,展现了我国祖先与洪水斗争的生动画面,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和治水的伟大功绩,使大禹成了后人心目中的英雄。而后代则不断地在他留下的足迹中探寻着他的信念,拜谒着他的魂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8.
袁建平 《大自然探索》1999,18(2):125-127
本文通过对黄河历史变迁考察,引发黄河社会性的思考,具体就黄河河势社会性表现,黄河社会性的实质及黄河社会性与自然特性的关系作了相应的分析,揭示了黄河社会性的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树坤 《科学》1990,42(4):307-308,306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在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搞好供水,水力发电项目的滚动开发,实现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秦晓娜 《科学之友》2005,(16):89-90
本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在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搞好供水,水力发电项目的滚动开发,实现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明清 《科学通报》1991,36(5):366-366
文启忠等人曾对中国黄土的稀土元素作过研究,他们先后采用纸色层光度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陕西洛川剖面黄土的8个稀土元素,且对面上的工作涉及不多.作者为全面考察中国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黄土高原进行大范围野外考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测定了147块黄土样品的15个稀土元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沈楠  大山 《科学之友》2007,(7A):43-43
“湾”是指河流曲的地方,而“滩”则是水边泥沙积成的平地。蜿蜒的黄河沿河道不断奔流,难免与之依附的陆地相互迁就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著名的黄河九曲等壮观,那些数不清的黄河湾、黄河滩散落在黄河上,使之愈发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口延伸对下游淤积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长兴  叶青超 《科学通报》1996,41(15):1399-1401
黄河河口延伸对下游淤积影响大小的问题是黄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这个问题上,一部分学者认为河口完全控制下游淤积,一部分则认为河口只影响下游很短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在河口长期的延伸中,溯源淤积的范围将远远超过河口,和沿程淤积相结合,促使黄河下游河床平行抬升,争论不休。我们认为后一种认识在定性上是正确的,但需要对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进行过程上的定量分割。本文主要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任美锷 《科学》2003,55(1):37-40
"黄河之患,患在多沙",泥沙一直在黄河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河人海泥沙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研究泥沙收支,可以帮助了解河流泥沙的源与汇及泥沙的运移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及其性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崔之久 《科学通报》1997,42(18):1986-1989
1 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昆仑山垭口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羌塘高原向柴达木盆地的过渡带.自中更新世以来,本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垭口盆地有一套厚近700m的晚新生代地层,时代为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初(5.0~0.71Ma B.P.),其完整剖面出露在青藏公路原六十二道班附近.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古流向和沉积体三维形态及其组合等的分析从中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惊仙谷组)、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羌塘组),惊仙谷组(厚约200m)与羌塘组地层在2.5 Ma B.P.逐渐过渡,环境亦从热渐变到凉,此地层结束于顶部扇三角洲相,时代为0.71 MaB.P.一次抬升运动,使全套地层发生向西南倾斜,倾角12°(图1).而其上不整合覆盖的望昆冰期冰碛层((0.54±0.08)Ma B.P.)亦表明在0.71~0.6 MaB.P.当地,即昆仑山(包括垭口地区)发生了强烈构造抬升,既表现为与后来的上覆冰碛层的不整合,也表现为与构造抬升同时的昆仑河断陷内沉积了相关的纳赤台沟组(0.64 Ma B.P.,泥石流为主)和稍后的三岔河组(0.4~0.06 Ma B.P.,河流相为主).另据王苏民等人对若尔盖RH孔的研究,在0.7~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