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的色彩     
《大自然探索》2006,(5):59-59
放在灯光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珍珠.我们会发现珍珠会发出种秘的色彩.而且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有的珍珠晶莹副透如滴滴露水散落于清晨的荷叶.而有的珍珠却古朴神秘如来自千年历史长河的紫铜铸型。造成珍珠色彩千变万化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珍珠的奥秘     
形成 光彩夺目的珍珠在蚌体内是如何形成的呢?世界上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一般认为,蚌的外套膜表皮细胞受到某一刺激而急剧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渐次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因此,所形成的珍珠是圆球形或非圆球形,关键在于珍珠质能否均匀地在刺激源周围积累。归纳起来形成天然珍珠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种为像砂粒、小虫或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蚌壳内,与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一起陷入蚌的结缔组织,表皮细胞组织分裂增殖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最终形成珍…  相似文献   

3.
张玉光  田晓阳 《自然杂志》1997,19(4):208-211
本文从结晶学、热力学两方面分析珍珠变黄的原因。指出珍珠变黄的结晶学原理是晶体结构的转变,即由文石的晶格构造向方解石晶格构造转化的结果;而热力学则从温度、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当T>42.9K,p=1.013×10~5Pa时,使文石与方解石存在的固相平衡体系向生成方解石一方移动,当T=298K,p<3.66×10~8Pa时,情形如上。另外,从珍珠的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对保养措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伟珍 《科学之友》2007,(7A):38-38
大禹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第一位杰出的卓有成效的治水专家。大禹治水,展现了我国祖先与洪水斗争的生动画面,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和治水的伟大功绩,使大禹成了后人心目中的英雄。而后代则不断地在他留下的足迹中探寻着他的信念,拜谒着他的魂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恢复目标及相应水沙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张原锋  李勇  张建中 《科学通报》2006,51(Z2):176-182
根据高效输沙(冲刷)和防洪安全对主槽断面形态的要求、未来洪水的可能造床能力,提出黄河下游主槽的过流能力应不小于4000m3/s.主槽断面的塑造过程是洪水动力克服河床阻力做功的过程,洪水对主槽的塑造作用来自洪水造床动力与河床阻力之对比.对非漫滩的中低含沙洪水,主槽的塑造机理可简化为断面变化量与WαQβ的关系;就塑造一定断面的主槽而言,所需洪水动力W0.32Q0.37是一定的,若流量较大,则需要的洪量可减少;要使某场洪水具有冲刷主槽的作用,其洪水动力特征值W0.32Q0.37应大于41.并非所有漫滩洪水都具有淤滩刷槽作用,对中低含沙洪水,只要当洪水流量达平滩流量的1.5倍以上时,主槽才出现明显冲刷.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6,(5):58-58
中国是最早培育淡水珍珠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之时,当时僧人所佩带的念珠就是胎贝孕育出的半圆形珠子。大部分人工培育的淡水珍珠几平完全由珍珠母构成,具有海洋珍珠无法比拟的色泽.这使得它能同时与天然淡水珍珠和天然海洋珍珠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袁建平 《大自然探索》1999,18(2):125-127
本文通过对黄河历史变迁考察,引发黄河社会性的思考,具体就黄河河势社会性表现,黄河社会性的实质及黄河社会性与自然特性的关系作了相应的分析,揭示了黄河社会性的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8.
9.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7,(7):32-35
黄河是有年轮的,虽然它的水常新,虽然一季一枯荣的芳草在它身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黄河依然是有年轮的。它的岁月刻在了黄河石上,它的经历留在了河边的小村中,它的沧桑印在了那一个个的古渡口和摆渡老人深得舒展不开的皱纹里。  相似文献   

11.
刘树坤 《科学》1990,42(4):307-308,306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在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搞好供水,水力发电项目的滚动开发,实现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秦晓娜 《科学之友》2005,(16):89-90
本文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在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搞好供水,水力发电项目的滚动开发,实现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俸娜  大山 《科学之友》2007,(7A):39-39
三门开,平湖现,茅津古渡就像黄河大乐章之中的一个休止符,将黄河匆匆东进的脚步在山西作最后一次挽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明清 《科学通报》1991,36(5):366-366
文启忠等人曾对中国黄土的稀土元素作过研究,他们先后采用纸色层光度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陕西洛川剖面黄土的8个稀土元素,且对面上的工作涉及不多.作者为全面考察中国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黄土高原进行大范围野外考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测定了147块黄土样品的15个稀土元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河流中的异常水流及其沉积作用——以黄河下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在兴 《科学通报》1992,37(1):54-54
在河道中,除了自上游至下游的单向水流作用外,尚有与之相交甚至反向的水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重要的沉积记录。我们把这些水流叫做异常水流。人们一般强调单向水流而忽视了异常水流的作用。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类水流对于沉积盆地的相分析和古流向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游荡段滩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军强  吴保生  王艳平  赵寿刚 《科学通报》2007,52(23):2806-2812
黄河下游游荡段是下游河床冲淤变化的主要河段, 滩岸侵蚀是该河段清水冲刷期河床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过程与滩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本文首先分析了花园口至高村游荡段近期的滩岸侵蚀情况, 然后对这一河段的 10 个典型滩岸进行了现场查勘与室内土工试验, 最后根据试验结果, 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游荡段滩岸土体组成, 而且深入分析了滩岸土体的力学特性, 定量地解释了游荡段滩岸侵蚀严重的两个原因. 结果表明, 游荡段大部分滩岸土体属于黏性土, 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垂向分层结构; 滩岸土体因黏粒含量少、抗冲强度弱, 其起动切应力(0.1~0.3 Pa)比近岸平均水流切应力(2~3 Pa)小一个数量级, 故容易冲刷; 滩岸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土体含水率增加而降低, 其凝聚力可由34 kPa急剧降低到4 kPa, 故滩岸土体容易在汛期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