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藤黄酸分子式为C_(38)H_(44)O_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尚无其抑制细菌生长方面活性报道.以藤黄酸为母药,合成得到藤黄酸甲酯和藤黄酸二甲基乙酰胺两种藤黄酸衍生物,考察这几种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电泳法检测几种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藤黄酸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而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藤黄树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获得了5个化合物,通过NMR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羟基-3β-乙酰氧基白桦酯酸(I),2-O-乙酰基-山楂酸(II),邻苯二甲酸二丁酯(III),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IV),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V),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3.
以藤黄酸为原料分别与氨基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藤黄酸衍生物,其结构经MS、~1H NMR、~(13)C NMR确证.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urhodamine 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黑色素瘤A375、人肝癌HepG2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含非极性小基团侧链的氨基酸衍生物的活性普遍较高,化合物3和4的活性明显高于藤黄酸对照品;部分含极性氨基酸的衍生物的活性下降并且针对不同细胞株体现了不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纳米囊(NG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HPLC法测定NGA-NC试验组与新藤黄酸(NGA)对照组小鼠心、肝、脾、肺、肾及血浆中NGA的含量,比较两组小鼠体内药物分布特点,进行靶向评价.结果:NGA-NC试验组与NGA对照组比较,在肝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NGA-NC组能显著增加NGA在肝脏的分布.结论:NGA-NC能增加NGA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效价一般以藤黄微球菌作为指示菌,可采用浊度法定量测定.在实验中发现,藤黄微球菌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导致效价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因此,通过单因素设计和正交设计对藤黄微球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K_2HPO_4可显著延长藤黄微球菌的对数生长期,而MgSO4促进藤黄微球菌生长的作用较弱.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测定Nisin效价,实验周期可明显缩短,测定结果偏差小、准确度高,Nisin的效价测定方法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3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以了解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细菌可培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采自河北涞水县上港村、青海三江源和云南无量山3个地区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分析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物种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土壤中不添加Rpf因子的对照组分离得到5个属,添加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青海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2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6个属;云南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6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表明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物种较对照组丰富.其中,青海三江源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0161与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IAM14316~T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7.93%,可能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产藤黄属植物13种,占中国总种数的65.0%,是中国藤黄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是进行该属植物研究的典型区域.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通过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研究了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水平分布分区包括:滇东南至滇西南、滇南、滇东南偏滇南至滇西南、滇南偏滇西南和滇西南至滇西北独龙江等5个区.垂直分布分区为:丘陵至低山地带、低山至近低亚中山地带和亚中山地带等3个地带;②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特有现象显著,其中,有8种(61.54%)属于中国特有分布区类型,5种(38.64%)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区类型;③藤黄属主要分布于600~1 500 m的滇东南、滇南至滇西南的低山和近低亚中山地带,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④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⑤与相邻省区的比较表明,云南藤黄属植物区系与广西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海南岛的藤黄属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海南岛的藤黄属植物种类虽然十分贫乏,却是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的主要代表属之一,热带性很强,分布局限。海南藤黄属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广东最为接近,其次是福建,再次是台湾,其他与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关系也较密切。并对各种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的性质,用自行设计的引物,以藤黄微球菌ACCC41016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pf基因.随后,构建pET-28a(+)-rpf表达载体,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以克隆测得的rpf基因核酸序列为基础,对Rp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疏水性、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以及结构功能域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rpf基因与文献报道的藤黄微球菌IAM 14879 rpf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69.72%;该rpf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Rpf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3.44%.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Rpf目的蛋白.初步了解了Rpf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解释了Rpf蛋白能够使细菌复苏并促进其生长的理论,为进一步探讨Rpf蛋白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φ=0.7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8nm,建立了快速测定荧光假单胞菌M18发酵液中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藤黄绿菌素在4.9min出峰,线性范围0.02~1g/L,线性范围良好(r=0.9997),最低检测浓度0.01g/L,回收率平均为97.7%.  相似文献   

11.
室温固化膨胀型水性防火清漆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木制产品的防火及装饰要求,以水性氨基树脂为基材,改性酸式磷酸酯为固化剂,制得了一种双组分室温自干的水性膨胀型防火清漆.红外光谱表明酸式磷酸酯的磷羟基与氨基树脂分子结构中的羟甲基或胺基反应生成的磷酸酯或磷酸胺盐起到固化作用.酸式磷酸酯中引入季戊四醇克服了磷酸三酯和酸式磷酸二酯存在引起的迁移问题,引入环氧树脂使固化剂的交联度增大,酸值降低;引入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增强了分子的柔性,固化后漆膜内部形成了紧密的网状结构,漆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82.97°,耐水性达到了国家标准.引入各组分均可优化漆膜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与硼氢化钠作用制备了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硼氢化还原剂,探讨了在不同溶剂中制备的还原树脂的还原能力;应用于还原羰基化合物时有良好的产率(51% ̄98.52%)。再生后的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还原树脂还原羰基化合物时,仍有良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松脂的酸性组分(左旋海松酸、枞酸、硬脂酸)、不皂化物和松节油的溶解性能,研究了采用溶剂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和松节油的加工新方法;分析沉淀分离条件对松脂树脂酸沉淀产率的影响,探讨沉淀分离法松脂加工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树脂酸沉淀的化学组成,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良性溶剂溶解松脂,与松脂酸性组分的非良性溶剂乙腈混合,可以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滤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可通过分馏方法分离回收、重复利用,而松节油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回收;在松脂、二氯甲烷和乙腈的质量比为1∶13∶2的条件下,松脂树脂酸的产率为71 %、酸值为183 mg/g、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2 %;该溶剂沉淀分离方法适用于马尾松松脂等松节油含量不高的松脂原料,无需特殊设备,操作工艺简单,不改变天然松脂树脂酸的化学组成,有利于天然松脂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辐照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并对其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超声功率、反应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能力的影响.运用正交分析法,采用正交表L16 (45)分析了各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合成的产品,其吸水倍率为925 g/g,吸盐水倍率为95 g/g,并有很好的持续保水能力和较快的吸水速率.红外及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的主链上,且该吸水树脂具有疏松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重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复苏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离子交换树脂被铁和有机物重度污染,并混有少量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实验,确定了复苏的工艺路线:先用饱和粗盐水分离除去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用碱性氯化钠溶液及纯盐酸分别浸泡处理,即可得到复苏。复苏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全交换容量达到国标一级品的要求,其动态交换容量与新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相对差值为17.1%~18.3%。  相似文献   

16.
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对Rb+的交换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聚苯乙烯为载体,先将其氯甲基化,再利用傅-克反应进行接枝,合成了高聚物接枝邻苯二酚-聚苯乙烯树脂.对合成产物氯含量进行了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树脂的弱酸交换量;此外,将树脂装入离子交换色谱柱,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树脂对Rb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菊苣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察了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菊苣酸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3~4mg/mL,pH值为3的菊苣酸原料液以2mL/min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倍量树脂体积 (6BV)的30%乙醇以1mL/min的流速上柱进行解吸。AB-8树脂柱饱和吸附量可达18.0mg/mL,解吸率达90.2%。经AB-8树脂吸附分离,产品纯度达20.2%,纯度比紫锥菊初提物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18.
由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和二甲基二氯硅烷(DMS)与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得到一种有机硅-丙烯酸-环氧树脂三元聚合物的改性环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提高了耐热性;通过检测,制作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磷酸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醛和苯酚为原料,氢氧化钡为催化剂,制备一种低游离酚的水溶性酚醛树脂.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及磷酸改性的水溶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成炭机理进行研究,同时探讨甲醛与苯酚的比例和反应时间对树脂残炭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酚醛树脂在800 ℃下的残炭率为55.0%,而磷酸改性后树脂的残炭率可以达到66.7%.原因可能是磷酸进入树脂中提高了树脂的芳香性,降低了树脂在高温下的分解量,从而提高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残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