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MT法对河北省数家奶牛场泌乳牛群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共检测297头泌乳牛1 134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56.9%,乳区阳性率为31.4%.数据分析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与营养状况、胎次、泌乳期有很大关系.不同营养状况、胎次和泌乳期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对石家庄市及附近郊县养殖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新乐市最高,为72.13%,新华区最低,为33.33%.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细胞破壁中草药乳康体外药敏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表明:乳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125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稍差,其MIC为250 g/L;对无乳链球菌作用最差,其MIC在1 000 g/L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HMT试验对重庆市三个奶牛场,153头泌乳牛583个乳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阳性乳区为165个,占28.30%.各乳区隐性乳房炎的易感情况存在差异,并提出了防治乳房炎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70%是隐性乳房炎。我国每年因奶牛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1.35亿元,美国每年大约损失20亿美元。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及学者,针  相似文献   

5.
铁母散合剂对杂交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苋菜、地锦草等中草药组成铁母散合剂.对杂交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均为80%,有效率均为100%;对隐性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其发病率均只有20%,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发病率却高达60%.采用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后,两组乳汁中均未检出有病原菌.两组乳中体细胞数均降至正常水平(50万个/mL以下).乳清中的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而采用青、链霉素治疗的两组乳汁中各有一头检出有大肠杆菌.两组乳中体细胞数均未降至正常水平.乳清中的(SA)、(LDH)、(AST)(ALT)等各项生化指标亦未能降低至正常水平.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又称为潜在性乳房炎或非临床性乳房炎。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导,其发病率可占泌乳牛的50%.个別地区由于饲养管理、挤奶卫生及环境卫生条件不良,可达80%,甚至更高。造成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种类很多,一  相似文献   

7.
<正>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隐性奶牛乳房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0%~80%之间。临床性乳房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表现,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发生变化,挤出红或黄色絮状乳,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韦俞军 《科技信息》2008,(29):30-30
奶牛乳房炎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其防制主要采用综合性防治技术,但左旋咪唑作为免疫调节剂,由于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用来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我国许多奶牛场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临床症状不明显,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常被人们忽视。据美国报道临床型乳房炎每年占成牛的2%。隐性乳房炎可高达50%左右。乳牛隐性乳房炎不但影响奶牛的产量和乳的质量,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并成为社会卫生问题,迫切需要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业发达的美国现在有1100万头泌乳牛.患有隐性乳房炎的达50%。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哈尔滨郊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发病率高达75%,造成的损失每头患病牛每年1526.25元。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到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中兽医称之为奶痈、乳痈,所有家畜均能发生,以牛、羊马为最多见,特别对奶牛业的危害最大。根据临床掌握情况来看,肇东地区荷兰品系的奶牛乳房炎,平均可占泌乳期的7~9%,不仅使产奶量明显下降,而且使乳脂量也大为降低。如处理不当,轻则造成1~2个无乳乳区,严重者只好陶汰。为尽快的发展我国奶牛业,了解乳房炎的患畜情况,从牛群中检出隐性型乳房炎,提出控制措施;对临床型乳房炎,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成都市奶牛研究所生产的隐性乳房炎诊断液——P. L.T试剂,在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对成都市石羊孔牛场的奶牛在干奶前1~3天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并对检出的阳性牛用青、链霉素进行礼池灌注。这一措施有效减少了干奶期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使该场乳牛的乳腺萎缩(通常称为瞎奶头)数减少。试验的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试验牛瞎奶头数较对照的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减少72.1%,试验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HMT试验对重庆市三个奶牛场,153头泌乳牛583个乳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阳性乳区为165个,占28.30%,各乳区隐性乳房炎的易感情况存在差异,并提出了防治乳房炎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上一个突出的问题。奶牛乳房一旦被感染形成了炎症,就不能轻易被消除,而且还有传染其它奶牛的可能。由于乳房发炎,对于奶牛泌乳期和乳汁的质量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除经济上造成的损失,还危害人民的健康。奶牛患乳房炎,有临床表现的占成母牛的20%,无临床表现即隐性型乳房炎,约占一半左右。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工作。临床型乳房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确立诊断上并不困难,但对隐性型乳房炎,乳腺受侵害轻微不表现临床症状,一般反映在乳汁的理化性质,组成的成分,体细胞数以及泌…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房炎是对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由多种病因而引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此已引起了国内外奶牛繁殖业的普遍重视。为了探索影响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因素及找出一些适宜现场操作的快速、简便及经济的早期诊断方法,一九八六年四一五月份,我们对西安市郊区四个奶牛场的109头泌乳牛409个乳区的乳汁进行了多种诊断方法的比较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因素,诸如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期及发病部位等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数据,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场兽医室自1963—1980年以来,应用中草药配合西药治疗各种乳房炎282例,其中治愈252例,治愈率达89,4%,收到满意效果。有出血性乳房炎54例,治愈51例,治愈率达94,4%。疗效比较显著。现将我们的诊疗体会报道如下,其中错误难免,请指正。一、出血性孔房炎的病因 1、由产后败血症引起的出血性乳房炎3例。 2、由浆液性和卡他性乳房炎继发的出血性乳房炎15例。 3、由外伤引起的出血性乳房炎共36例,其中有牛顶伤19例,针伤或铁丝刺伤11例,牛体本身压伤6例。  相似文献   

18.
复合溶菌酶治疗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效果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乳房炎是奶牛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不仅使奶牛产奶量下降造成损失。同时还造成包括兽医治疗、废弃牛奶、增加劳务、母牛过早淘汰和奶品质量差等损失。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大多使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疗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具有以下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PEG-6000溶液对苦荞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浓度为10%、20%、25%、30%的PEG-6000溶液对川荞1号种子进行12 h,24 h,36 h处理,以测定川荞1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鲜重、芽干重与芽长,并计算其简单活力指数.结果表明:浓度为25%的PEG-6000溶液引发可以有效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其显著性明显高于其他浓度,且在此浓度下处理24 h的苦荞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的引发时间均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引发24 h比引发12 h和36h的苦荞种子发芽能力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成都双流县某奶牛场的部分奶牛乳样进行体细胞记数、主要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以及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仍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因而中药防治仍是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