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氨基转移酶催化L-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TLC(薄层层析)和甲臜颜色反应检测大肠杆菌4种氨基转移酶(TyrAT、IlvAT、AspAT和AvtAT)催化6种非天然氨基酸的转氨活性,发现AvtAT和AspAT无非天然氨基酸转氨活性.TyrAT能催化DL-高苯丙氨酸、L-正亮氨酸和L-正缬氨酸的转氨反应,而Ilv...  相似文献   

2.
正(读者:韩康杰)A: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是催化转氨基反应的一类酶。它能够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酸的酮基上,从而生成相应的新氨基酸,而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在人体中,转氨酶主要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是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酶类。转氨酶在人体的肝脏细胞中含量很高,在临床上,转氨酶的含量常常被当作指示肝脏健康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3.
借助一个经过改进的可预测蛋白质及多肽等电点(pI)的数学模型,并辅以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求解,我们已对多种蛋白质及酶的pI进行了计算或预测,计算结果和文献报道的pI实验测定值比较吻合。 氨基移换酶,又称转氨酶是一类催化转氨基反应的酶。本文以动物组织中天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panate aminotransferasc)为重点,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12种天冬氨酸氨基移换酶及其他4种转氨酶的pI预测值,旨在为有关这些转氮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分离、纯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了天冬氨酸转氨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 ℃、最佳反应pH范围为8.0~8.5、最佳氨基供体为L-天冬氨酸、转化反应动力学常数Km,同时对影响该酶作用的其它因素(辅酶、金属离子)作了研究.利用几种α-酮酸,考察了该酶在转化制备相应的芳香族L-氨基酸过程中的作用.为该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血红素(hemin)催化H2O2氧化邻苯三酚红反应为指示反应,研究了氨基酸、有机碱、表面活性剂等多种小分子对hemin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L-精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对hemin的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使其最适pH更接近天然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具有芳香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胶团(SDBS)也可提高hemin的催化性能,且与L-精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该结果可为hemin与保守氨基酸衍生表面活性荆胶团模拟过氧化物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与有氧代谢密切相关的一种酶类。 在有氧代谢过程中经常产生超氧自由基阴离子O~(-2),性质非常活泼,能破坏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大分子,对细胞造成损伤。SOD则能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因此,SOD是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以铱(IV)催化溴酸钾氧化三氯偶氮氯膦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铱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铱含量在10.0~10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10.0μg·L-1.用于合成样中铱的测定,回收率在98.0%~101.7%之间.  相似文献   

8.
僧帽牡蛎碱性磷酸酶功能基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修饰法研究僧帽牡蛎碱性磷酸酶活性功能基团性质.酶经0.4mmol·L-1PCMB修饰30min后活力仍然保持不变,提示巯基与酶的活力无关;用二巯基苏糖醇(DTT)对酶进行修饰,当DTT浓度达到2.5mmol·L-1时,酶活力丧失98%,表明硫 硫键与酶活力有密切的关系;以N 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修饰酶的色氨酸残基,酶的修饰失活呈一级反应,当NBS浓度达到0.65mmol·L-1时,酶活力丧失100%,并辅以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分析,表明色氨酸残基是酶催化活力所必需的;醋酸酐、马来酸酐、甲醛等氨基试剂对酶的修饰作用显示氨基是酶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9.
由于L-β-氨基丙氨酸的铜络合物(Ⅴ)按照Rao等的条件未能草酰化,所以改变方法,在弱碱性条件下与草酸单乙酯-酰氯(Ⅵ)反应,得到了L-β-N-草酰氨基丙氨酸(Ⅶ)。合成产物与自山黧豆中提取得到的样品的物理常数相同,因此证明它们是同一物质。  相似文献   

10.
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下,H2O2氧化对氯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偶联反应,反应产物醌型染料在505 nm处有最大吸收本研究依据维生素C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对-氯苯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偶联反应体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与维生素C浓度成正比[2],建立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抑制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在封闭体系中利用L-精氨酸对在碱性条件Cu2+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影响来测定L·精氨酸的方法.在振荡过程中加入微量的L-精氨酸,会使振荡曲线的振荡周期和振幅均增大.探讨了加入的L-精氨酸的量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加入L-精氨酸的量在1.48×10-5-3.84×10-4mol·L-1和2.50×10-6-3.38×10-4mol·L-1范围内时,L-精氨酸的量分别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在封闭体系中得到了稳定的振荡曲线,该方法有良好的准确度(rsd<0.85%)初步讨论了L-精氨酸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首次报道了利用铜封闭体系化学振荡反应测定L-精氨酸.  相似文献   

12.
在酸性介质中 ,微量 Ru( )的存在对 KIO4氧化偶氮氯膦 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褪色反应建立了微量钌的催化光度分析法 ,方法的检出限为 2μg· L-1 ,Ru( )在 2 .0~35.0 μg· L-1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反应在水相中进行 ,应用于贵金属精矿中钌的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13.
胍是自然界许多活性分子的常见基团,由于其强碱性在有机催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含功能基团胍合成方法较少的现状,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L-氨基醇出发对反应投料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溶剂的筛选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经过两步简单反应即可得到一类结构新颖的环状手性胍,并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吡哆醛及其衍生物是酶催化转氨化的活性中心.在酶催化的转氨化过程中涉及到碱去质子化和酸质子化的过程,而酸或(和)碱的引入有可能降低转氨化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通过在吡哆醛上引入胺、酸或脲等基团可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转氨化催化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带有不同官能团的吡哆醛催化剂.这些吡哆醛在α-酮酸转氨化反应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活性且能以较好的收率合成多种氨基酸.该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α-氨基酸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L-(+)-蛋氨酸为原料,通过和硫酸二甲酯反应,水解脱去甲硫基,得4-羟基-α氨基酸;4-羟基-a-氨基酸在盐酸催化下关环生成α-氨基丁内酯盐酸盐;α-氨基丁内酯盐酸盐和甲硒醇钠加成开环、酸化三步得目标产物L-(+)硒代蛋氨酸,一次重结晶产品纯度大于95%,总产率大于50%,旋光度:≥+170(C=0.5,2mol/L HCl)。以L-(+)-硒代蛋氨酸为外加有机硒源加入鸡饲料,初步结果表明在鸡蛋中富硒效果明显,总硒含量达到0.69μg/g.  相似文献   

16.
从二茂铁和廉价易得的L-缬氨酸、苯丙氨酸出发,合成了4个手性氨基醇衍生的二茂铁基β-氨基醇.研究了它们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和前手性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对映选择性.特别在钌催化的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二茂铁基氨基醇4b以最好99.1%的产率和74.2% e.e.值,得到产物R-1-苯-1-乙醇.而用与4b对应的α-胺基膦氧化物5催化时,化学产率和e.e.值分别为51.5%和41.1%.  相似文献   

17.
炔雌醇是一种环境干扰物,高浓度的炔雌醇会对环境、生物等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Cu(I)可以催化炔雌醇与带叠氮基团的叠氮香豆素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Cu AAC反应),生成具有1,2,3–三唑五元环的大分子结构化合物.由于整个分子中共轭结构的增加,使得反应后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通过检测反应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炔雌醇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相对荧光强度与炔雌醇的质量浓度在0.1~2.5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μg·L-1.  相似文献   

18.
采用Pd/C催化荆在间歇高压釜中考察了4,4'-二硝基二苯醚(DNDPE)液相催化加氢的反应动力学.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催化加氢过程中DNDPE、4,4'-二氨基二苯(DADPE)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获取了DNDPE催化加氢的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并采用EVIEWS数理统计软件对可能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和参数估计,筛选出一个符合实验结果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判断在Pd/C催化剂作用下DNDPE的动力学反应中,H原子的吸附为反应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环已酮、苯乙酮、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丙烯胺的反应,反应生成N-甲亚基-2-丙烯-1-胺类化合物(2a、2b、2c),2c在二甲亚砜溶液中,叔丁醇钾催化下反应生成N-(4-N',N'-二甲基氨基)苯甲亚基-1-丙烯-1-胺3c.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在药物代谢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述了催化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的分布、分类及其底物多样性,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产物类型,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毒理药理效应等;阐述了药物代谢中的去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风险和意义,脑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布活性及功能,葡萄糖醛酸轭合产物的分析方法,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过程的个体差异、种间差异等。研究表明,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是重要的药物清除与代谢反应,与药物代谢、药效、毒副作用及癌症的发生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