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三种聚乙烯支化度的计算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9455F样品做了膜厚度、扫描次数以及重现性等因素的分析讨论,对比了三种计算方法的定量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红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中氯含量.以聚氯乙烯(PVC)为标准物质,选择1250cm-1处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谱带,为消除作品厚度的影响,选择1630cm-1处水的吸收峰作为参比谱带.吸光度比值Rs=As/AR,As、AR分别为定量吸收谱带和参比吸收谱带的吸光度值,Ws为标准样品加入量,以Rs~Ws为各自坐标作图,采用外推法,求出CPVC中氯含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织物防水剂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织物防水剂质量与合成中酯化过程有关。并采用自身内标比例法鉴定合成产品质量,为合成条件的选择,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谱法测定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和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的咖啡因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称取定量咖啡因对照品,以铁氰化钾作为内标物,分别加入相同量的铁氰化钾和溴化钾,充分研磨并混合均匀,配制成标准系列.测定ATR-FTIR吸收光谱.选择咖啡因中不受干扰的特征吸收峰羰基峰和铁氰化钾中的特征吸收峰氰基峰,通过咖啡因特征峰吸光度与铁氰化钾特征峰的吸光度的峰高之比与其对应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而获得标准工作曲线.用相同方法对待测咖啡因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标准曲线获得待测咖啡因的浓度.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50 mg.g-1,其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0.995 3;采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的结果与HPLC方法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回收实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8.0%~100.5%,该方法准确,可靠,适合咖啡因和其他固体物质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防蛀剂中对二氯苯和萘的含量 .测定中分别选择了(81 9± 3)cm-1 和 (782± 3)cm-1 峰为对二氯苯和萘的定量峰 .并采用峰高、峰面积、一阶导数(最大、最小、区间 )、二阶导数等方法 ,所得对二氯苯和萘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在 0 .996~0 .999、0 .993~ 0 .996之间 ,当样品中对二氯苯和萘的含量在 0 .0 0 1 5~ 0 .0 1 5mg·mL-1 时 ,其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同时测定锌钙特口服液中钙,锌的含量,为了消除干扰,锌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6%,钙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3%,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类型制剂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胺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中的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苯胺的含量,与有机微量分析高氯酸非水滴定法作对比,结果表明,其操作简便快捷,试剂用量少,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法测定芥酸酰胺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光谱法测定芥酸酰胺含量的研究@陈民助@吴玉蓉@匡晓帆@艾克蕙红外光谱法测定芥酸酰胺含量的研究陈民助吴玉蓉匡晓帆艾克蕙(化学系)芥酸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多种用途.我国生产的该种产品质量上乘,可与美国生产的同种产品相媲美.美国采用红外光谱法定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各种操作条件对红外光谱法测定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得到了较有价值的结论。比较而言,本文使用的方法无需甲酯化等多余的处理,可直接对样品进行测定,具有方便、快速、高重复性、便于推广、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谱法测定甲壳素脱乙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仪测定甲壳素的脱乙酰度,方法简便、快速,重视性和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相对滴定法测定混合液中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丙酮酸和乳酸混合弱酸中的相对滴定法,该方法可分别检测PKa值相差0.98的乳酸和丙酮酸混合体系中的两种弱酸,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羊毛/染色粘胶混合样中羊毛的质量分数,标样集中近红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82;对待测样品检验结果:预测值变异系数CV为4.1%,令人满意。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定量分析混纺织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同时测定锌钙特口服液中钙、锌的含量.为了消除干扰,锌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8%;钙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3%.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类制剂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搅拌高压釜中测定了290.15~513.15K、0.5~4.0MPa范围内H2、N2、CO和CO2在液体石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H2、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氢气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回归了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1与温度丁的关联式。H2、N2、CO和CO2的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和压力对不同气体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各不相同,氢气的体积传质系数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碳的次之,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全氟磺酸再生树脂的微结构和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再生全氟磺酸(PFSA)树脂的结构,比较了酸型PFSA再生树脂(PFSA-H)和钠型PFSA再生树脂(PFSA-N a)的微观结构,利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再生PF-SA树脂离子交换容量(IEC),利用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PFSA再生树脂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FSA再生树脂中的磺酸根(—SO3-)、侧链中的醚结构(C—O—C)及碳氟主链骨架(CF2)等特征基团都与Dupont公司的N afion膜的PFSA的分子结构一致;PFSA再生树脂溶液中未发现F-8020型全氟离子交换膜中全氟羧酸层树脂;每摩尔交换基团所对应的PFSA再生树脂的质量(EW)达到1 130,接近Dupont公司产品N afion117的相应性能参数。热分析结果表明:PFSA-N a再生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410°C左右;酸型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200°C左右,且PFSA-H再生树脂的分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200~250°C、250~375°C和375~550°C。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鱼类养殖中残留在鱼体内的欧索林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样品中欧索林酸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采用液液分配方法净化除去共存提取干扰物质后,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1.0μg/kg,线性范围2.5—50.0μg/L,相关系数r=0.9995,添加1.0,6.0和10.0μg/kg浓度水平,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0%、83.7%和82.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5.8%和2.5%.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检验机构检测和食品加工企业产品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理中丸中的甘草酸进行了定量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对标准曲线、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的方法学指标均符合要求,并且方法快速准确、方便可行,为附子理中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对其他处方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IANHE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40∶6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阿魏酸在0.036~0.216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n=5),RSD为0.76%.结论:该方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太太美容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太太美容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32∶66∶2);流速1mL/min;323nm处进行检测.阿魏酸的线性范围为0·252~5·04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9%(n=5),相对标准偏差为1·2%.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太太美容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用比较瞬时法测定新型复合肥溶液在pH=2,浓度为15%,20%,30%,50%,60%,70%和温度为20,30,40,50,60℃下的导热系数。测量误差在±2%以内。其导热系数与样品的浓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较低浓度15%,20%,30%时,其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变化;在较高浓度50%,60%,70%时,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曲线变化,我们认为:温度较高时。是因样品内有微量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