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样的诗句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不知是否冥冥之中有天意,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也最终在青蒿的研究中获得重大成果。似乎《诗经》早已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预言"了如今的一切。屠呦呦的获奖,与她名字和青蒿的缘分有一定的关联,她的名字或许激发了她对蒿类植物的特殊情感和敏感。当然,这么重大的发现并非天注定,而是她自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资料,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1997年-2006年10年间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诗经》研究做一梳理,以及为以后的《诗经》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张慧敏 《科学之友》2007,(6):140-140,142
通过查阅资料,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1997年-2006年10年间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诗经》研究做一梳理,以及为以后的《诗经》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几乎人人皆知。《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开篇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关于鸟的。可这"雎鸠"到底是什么鸟?两千年来却争论不休,迄今难有定论。说来有趣,在5月,至少有两种鸟的求偶叫声很像"关关",它们会不会是雎鸠呢?"打一鸟名"的谜语关于雎鸠是什么鸟,早年的说法主要是在水鸟、鱼鹰之间绕圈子。最主流的观点,认为雎鸠是鱼鹰,即鹗。有的《诗经》图谱中,直接  相似文献   

5.
对于《诗经》,笔者从题材分类上阐述《诗经》的伟大,且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中所包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鼠年话鼠     
1996年为我国十二生肖鼠年。借题话鼠,谈谈老鼠的伎俩与人类的对策。小小老鼠,作恶多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列为"四害"之首.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就诅咒说:"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明代龚诩写的《饥鼠行》对老鼠的危害更作了生动的描述:"灯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举行首发仪式。《屠呦呦传》由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是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传记,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收录了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全书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久久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六个部分,清晰披露了屠呦  相似文献   

8.
谷风即焚风     
《诗经》中的“谷风”,解释很多。有的解作“暴风”(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1981年版),有的释为“山谷吹来的风”(高亨《诗经今注》1980年版作“山谷中的风”)。传统的说法,谷风是东风。《尔雅·释天》明确写道:“东风谓之谷风。”《气象学辞典》也袭此说。还有说谷风是“生长之风”的(见《诗三家义集疏》)。这些说  相似文献   

9.
《诗经》里有这么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来,人们就用这两句诗来比喻朋友或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研究,因为这种相互学习和共同研究正有着精益求精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切磋琢磨对于水平的提高,对于学业的长进作用非常巨大,许多名家巨匠就是藉此而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的.  相似文献   

10.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和战桥。这是一种将船、筏用绳索连接在一起,上铺木板作为桥身的桥梁。浮桥的起源很早,《诗经》谓:"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古时限于技术条件或其他原因,在尚未修  相似文献   

11.
邓定安 《科学通报》1981,26(19):1209-1209
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疟疾。根据文献报道从该植物中分得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α-丁香烯、β-丁香烯、异丁香烯、杜松烯、氧化丁香烯,倍半萜内酯有Arteannuin B(Ⅱ)、青蒿素(Ⅲ)、青蒿甲素(Ⅳ)、青蒿丙素(Ⅴ),此外,尚有香豆素和黄酮体等。我们从山东产的青蒿丙酮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除分得Arteannuin B、青蒿素、青蒿甲素外,还分得一新的倍半萜酸,定名为青蒿酸Artemisic acid,根据光谱分析,生源及化学反应确定其结构为(Ⅰ)。  相似文献   

12.
澹台明 《科学之友》2005,(11):33-3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300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貔(pí)貅(xiù)或貅——《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白狐——《尔雅》。(hù)(幼子)——《尔雅》。执夷——  相似文献   

13.
青出于蓝     
正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开篇,通篇劝勉人们终身求学,用心专一,积累学识。对于其中为后人演衍而成的成语——"青出于蓝",现今诸多书籍中基本上都是这样解释的:蓝,指的是蓝草,可作染料。青,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人往往以"青出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选为抗疟一线药物,中药青蒿原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青蒿素的主要来源.然而,全球范围内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野生资源无工业提取价值.本文从全球视角对黄花蒿分布与产地适宜性、引种栽培等青蒿素资源再生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对原料提取工艺、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研究及分析发现,高青蒿素含量黄花蒿生态适宜区主要在中国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面积1.54×10~6 km~2,占全球分布的77.08%.巴西和美国也有少量分布,面积分别为1.49×10~6 km~2(7.43%)和1.30×10~6 km~2(6.47%).越南和日本有零星分布.优质黄花蒿生态次适宜区包括亚洲东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南部与南美洲中部.通过黄花蒿新品种培育和规范化栽培可显著提高青蒿素含量.青蒿素资源再生与原料生产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全球中药资源国家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5000年悠久历史延续到今天,而萤火虫这个大家熟知的小虫子,在绝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目中还充满好奇和陌生。但是,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对萤火虫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关关雎鸠"之"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首著名的爱情诗从古传诵到今,老幼皆知。诗中的"雎",说的是一种生活在水域的水鸟,它们雌雄成双作对整日介"关关"唱和,互诉情义,一直到现在依然是人们理想中的爱情体现。这种水鸟据晋朝郭璞考证是"似鹰,尾上白"的猛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鹗。"鸠"是另一种鹰,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像鸽子一样的鸟,我们这里不说。  相似文献   

17.
竹。干直中空,不畏霜雪,不娇不艳,不媚不俗,且一腔虚心,一身正气,似人的正直谦虚,最富有献身精神,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竹的描写,“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音”。竹的嫩茎及芽可供食用,竹笋细嫩肥脆,色泽青嫩黄亮,芳香扑鼻,滋味鲜美可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竹笋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笋谱》一书。苏轼还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来赞美竹子。在纸没有发明之前,古代人是把字写在竹片上的。我国古…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科学24小时杂志社与北京科技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要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共建共享,突出品牌优势,提高办刊质量,共同促我省科普事业不断发展。北京科技报是北青传媒集团旗下的一家以报道科技新闻专业为主的报社,由北京市科协主管,面向全国发行《科技生活》等,同时作为北京地区的一家科技媒体,与中国科协、国家纲要办等有密切合作关系,是"科普中国"品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态》编辑等主要合作者。近年来,该社与浙江省市县科协  相似文献   

19.
干旱和半干旱区土壤碳酸钙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 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碳酸钙/有效磷(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会不会影响植物密度, 这有待于研究证实. 本研究对干旱和半干旱区4 个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做了调查, 进行了正交盆栽实验, 探讨了土壤钙磷比与植物密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对油蒿生长的影响不低于土壤碳酸钙和有效磷, 土壤钙磷比对油蒿密度的影响与气候带及土壤钙磷比增加的类型和量级有关.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相同且小于2.5 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半干旱区油蒿密度逐渐增大, 而干旱区油蒿密度则逐渐减少. 在半干旱区,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不变、土壤碳酸钙增幅大于有效磷增幅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油蒿密度也逐渐增大, 土壤钙磷比与油蒿密度间关系不发生变化.在干旱区,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增大、土壤碳酸钙显著增加而有效磷显著减少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油蒿密度逐渐增大, 土壤钙磷比与油蒿密度间关系发生改变. 因此,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不同的变化类型和变化量级是影响油蒿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古代天文历法建立与中医气象学形成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因此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熟,这就是促进古代天文、历法早期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天文、历法的进步,很快就被祖国医学所接受,而作为气象病源的可靠根据.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月食、病名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周礼》等书关于这一方法的记载就更为丰富了.如《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