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砂仁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蔗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钙为最适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无硝酸钠和无蔗糖的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在水膜条件下萌发较好;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和55℃.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 sp.).病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分生孢子大小2.4-6.2×1.9-3.2 μ m.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3-11,最适pH 5-8;最适碳源为半乳糖、麦芽糖、蔗糖.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高,35℃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萌发要优于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基中以rye、大豆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该菌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5min、55℃5min或60℃5min。在pH5-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pH6-7,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5-6,全黑暗有利于病菌生长,分生孢子在饱各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葡萄糖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能萌发,病菌对葡萄糖和蛋白胨的利用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氧化石墨烯对葡萄灰霉病和炭疽病的离体抑菌活性,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50,100,250,500 mg/L的溶液,进行了氧化石墨烯对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及萌发、病菌菌丝生物产量等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葡萄灰霉病和炭疽病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及生物产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处理7 d后,各质量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处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氧化石墨烯对葡萄炭疽病菌丝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葡萄灰霉病菌丝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炭疽病孢子萌发率与产孢量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葡萄灰霉病孢子萌发率与产孢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茶饼病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茶饼病菌在PDA培养基、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PDA+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高氏一号+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13种培养基中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最适合于茶饼菌的生长,22.5 ℃为茶饼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担子椭圆或圆柱形,顶部具有2~4个担孢子;成熟的担孢子微循环产孢形成分生孢子,而后以出芽方式进行生长繁殖;用外担菌发酵上清液浸泡水稻种子,发现能刺激种子萌发,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0.
岑贞陆  黄思良  晏卫红 《广西科学》2000,7(3):225-227,234
报道不同培养条件对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微循环产孢的影响.该病菌微循环产孢的pH值范围为4.0~10.0,最适为6.0;一定浓度的酵母膏液、葡萄糖液有利于其微循环产孢;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荧光处理等促进微循环产孢,其中,以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处理产生的二次分生孢子的平均数最多,微循环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为25℃~30℃;二次分生孢子的大小为7.4 μm~13.5 μm×2.6 μm~4.2 μm.  相似文献   

11.
赤水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等研究表明,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药效试验表明:10%苯醚甲环唑67μg/mL,64%恶霜灵1 607μg/mL对菌丝的抑菌率均为100%,90%乙磷铝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在6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以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最差。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温度为24℃。在全黑暗环境下生长最好,光暗交替下次之,全光照下较差。适宜菌丝生长pH范围为 5~9,最适宜pH为80。在基本培养基上,以半乳糖为其最佳碳源,硝酸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病菌分生孢子在包括无菌水在内的各种机质中均可萌发,营养以 5%葡萄糖为最好。分生孢子在15~35℃、相对湿度85%~100%以及pH 3~12内均可萌发。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黑暗、氧气充足环境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 ℃和52℃.  相似文献   

13.
油茶病原菌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拮抗实验,研究了59个野菊内生真菌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及油茶稍枯病病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89.8%供试真菌菌株对油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拮抗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抑菌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菌丝内或分泌于菌丝外.筛选得到2个油茶病原菌强拮抗菌株,大茎点霉菌Y11和Y29.  相似文献   

14.
正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最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油茶感染该病后,可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甚至整株衰亡。油茶果实被炭疽病菌侵染后,种子的含油量降低1/2左右。该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各油茶产区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1):40-44
近年来,雷公藤炭疽病为害日趋严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4种市售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甲·丙环唑,其次是多菌灵,EC_(50)分别为0.136、0.166 mg·L~(-1);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结果表明,抑制效果最好是多菌灵,EC_(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_(50)为0.271 mg·L~(-1)。表明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这2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为进一步筛选生产防治使用的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不耐高温,但耐低温能力较强;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条件为25℃高湿通气:大棚内的温湿度条件和变化特点十分适宜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扩散;病菌不能在本地自然繁苗地上越夏,但保护遮阳条件下繁苗少数病菌可越夏并成为主要初侵染菌源和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17.
以氢化诺卜醇为原料,经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合成氢化诺卜醛,再由氢化诺卜醛与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分别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醛乙二醇缩醛(2a)、氢化诺卜醛1,2-丙二醇缩醛(2b)、氢化诺卜醛1,3-丙二醇缩醛(2c),其结构经 FT-IR、EI-MS、1 H NMR、13 C NMR 确认,3种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以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hizocitonia solan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实验对象,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 -1浓度下,3种化合物对6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c 对辣椒疫病菌抑菌率达到100;,化合物2b 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达到98.78;,化合物2a 和2c 对油茶炭疽病菌、2b 对莴苣菌核、2c 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比较和分析了17种植物乙醇提物2 mg/ml对香蕉炭疽病菌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毛轴蕨和山苍子对香蕉炭疽病菌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15种供试植物,抑制率均达到100%;与此同时,加拿大一枝黄对香蕉炭疽病也表现出较好的抑制率活性达到72.58%。毛轴蕨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为0.34 mg/ml。毛轴蕨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较强的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杨叶锈病在上海的发生状况、病原菌冬孢子、夏孢子的形态及其越冬后的萌发和侵染能力进行研究。研究中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且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能够萌发,用越冬夏孢子接种杨树可以导致发病。初步研究表明杨叶锈病在上海无转主寄主,初侵染源为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玫瑰锈病的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夏孢子在10~26℃,多雨,多雾的天气时萌发形成芽管侵入寄主。此温时值3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孢子引起反复再侵染,造成玫瑰锈病的流行。秋末,病菌在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冬孢子在病株残体中越冬。通过对玫瑰锈病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消灭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