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末承陈心陶教授建議作寄生于广州蟹类的吸虫囊蚴的研究。我們从蟚蜞体內发現两种吸虫囊蚴,一种为怡乐村并殖(P。iloktsuenensis Chen,1940)的囊蚴,另一种呈椭园形,經研究后,认为是大袋假肉莖吸虫(Pseudospelotrema macrovesicula Chen, 1957)的囊蚴。于是我們进行了形态的研究与感染試驗,这就是企图进行这种吸虫生活史研究的初步工作。本文是在陈心陶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特此致謝。  相似文献   

2.
3.
寄生于荔枝蝽的一种索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和利用线虫防治农业害虫,已引起国内外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985年我们在荔枝蝽的系统解剖中,发现有较多的荔枝蝽虫体被一种索线虫寄生的现象,寄生率在疫区高达60—70%.十多年来我们对这种索线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控制效能、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可望在农业生产上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几种寄生于脊椎动物的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野生脊椎动物寄生线虫,曾有不少研究报道。诸如徐锡藩(1931,1932,1933,1934);李希杰(1933,1934);陈心陶(1937),李淑颖(1940,1941);唐仲璋(1936,1938);金大雄(1939,1941),徐党南(1957,1960,1963,1964);沈守训(1959,1964,1973);尹文真等(1959,1961,1965,1966,1973);吴淑卿  相似文献   

6.
饰带线虫种类很多。我国首先是杉本(1925,1927,1936)在台湾报告寄生于家禽的鼻咽饰带线虫Dispharynx nausta(Rudolphi,1819)、钩旋锐形线虫Acuaria hamulosa(Diesing,1851),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icauda(Creplin,1829)等,以后徐锡藩(1931,1934),伍献文等(1933,1936),李希杰(1934),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寄生分枝的双枝倒置F型内置双频天线(IFA)。该天线以传统的平面倒置F型天线(PIFA)为基础,采用单馈点同轴线馈电和带有寄生分枝的双辐射分枝形式,并综合运用分枝弯曲及反复曲折、容性垂直单元加载和在天线辐射分枝上开槽等技术。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线满足900MHz/1800MHz双频段通信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厦门岛东南部花生地土壤及疣蝗(Trilophidia anmulata)体内采集到一种六索线虫,研究发现与其它种有较大差异,命名为厦门六索线虫新虫Hexamamis Xiamenensis sp.nov,并指出它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9.
寄生于蝗虫的卵索线虫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厦门岛西南部菜地及田埂,采集到寄生于蝗虫的卵索线虫属一新种,命名为厦门卵索线虫新种Ovomermis xiam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0.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在水温为(19±1)℃的条件下,变态期为11~19 d.罗非鱼为圆背角无齿蚌的最佳寄主.本研究结果将用于指导圆背角无齿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xax)接种猴类和其他动物有很长的研究历史。至今被证实对间日疟原虫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力的,在非洲有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在美洲有夜猴(Aotus trivirgatus)、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巴拿马狨(Saguinrs geoffroyi),白面猴(Cebus capucinus)、黑蜘蛛猴(Ateles fusciceps)和红蜘蛛猴(A.geoffroyi),其中尤以夜猴最为重要;在亚洲只发现东南亚的白掌长臂猿(Hyloates lar)对间日疟原虫有部分的感受性。上述方面,Arbele(1945)、Taliaferro(1934)、Young等(1976)和江静波(1976)都做过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折叠插值型ADC的高速低功耗的编码器。该编码器使用异或-或算法完成码制转换,并且利用新的串并联多米诺电路来实现。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宽范围的误差校正和位同步方法应用于此编码器中。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新型编码器的功耗延迟积比常用的ROM 编码器降低了约56%,而且更适用于较高位数的折叠插值型ADC中。  相似文献   

13.
1973—1983年间,作者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进行鱼病研究工作时,在鲮鱼的皮下结缔组织中发现一种粘孢子虫,经鉴定,应属于单极虫属(Thelohanellus)中的一新种。兹报导如下: 广东单极虫,Γhelohanellus guangdongensis sp. nov. 寄主: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 寄生部位:全体及鳍部真皮下的结缔组织及眼角膜等部位。  相似文献   

14.
张锋 《大自然》2013,(2):42-43
石林是喀斯特地貌的产物,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大大小小的石林数不胜数。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云南昆明石林、江西凤凰石林和重庆万盛石林等。在调查四川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期间,我对三汇石林产生了兴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石林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距离北碚不远,我正欲前往,恰好石头爱好者"小公"也愿同去,于是二人同行。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混合三端高压直流线路及母线差动保护的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与选择性,提出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算法的新型高压直流线路及母线差动保护方案。当±800kV混合三端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线模电流故障分量判定故障方向,区分故障区域。对线路首末两侧电流波形进行实时短窗数据差异量化,用线路首末两端的电流相似度差异判定线路区内外故障及单双极选极。以T区送端(电网换相换流器侧)与T区两受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侧)电流和的Hausdorff距离差异作为T区母线故障识别保护判据。利用PSCAD建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运用MATLAB验证所提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判据可耐受过渡电阻500Ω,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能在3ms内快速可靠动作,可靠性高、快速性好;对线路两侧通信精度要求低,具有一定的抗噪和抗异常数据的能力;在不同工况下,都可快速识别故障区域及区内外故障,并实现故障选极。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介绍一种新型数字频率合成锁相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此环路对其鉴相器输出端具有特殊性质的寄生信号的抑制。结果表明,此环路的输出寄生边带抑制比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适用于天津Ⅰ型全息干板的高信噪比显影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适用于天津三环全息干板的显影液PAAP中硫氰酸铵的最佳含量,以提高全息图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采于武汉市武昌区寄生于三带喙库蚊孑孓的罗索线虫一新种,命名为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wuchangensis sp.nov.)其鉴别特征是:体细长;角皮较厚;6个头乳突在同一平面上排列为一圈;食道极细长而多折曲,其末端终止于接近尾端处。阴道呈梨形而阴道管明显弯曲。体长与交合刺长度的比率为35.7。已发现的自然宿主为三带喙库蚊、致乏库蚊等6种库蚊。  相似文献   

19.
报道寄生于细尾异齿YanOreoglanis delacouri(Pellegrin)鳃丝上的一种异齿Yan新施分虫新种。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期我院夜大学将正式招生,招生的筹备工作现巳就绪,四、五月份招生工作将全面展开,六月上旬考试,六月底发出录取通知单,九月一日正式开学。夜大学一九八二年度将招收五年制本科的机械设计专业和制冷设备及低温技术专业学生各四十名,三年制专修科班、科技德语专业学生二十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