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子催化剂在对氯二苯甲酮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高分子载体负载的Pd催化剂纤维素氧膦 -钯配合物、活性炭负载钯、SiO2 负载的氰乙基化可溶性蛋白质锚定钯以及Pd -Al2 O3 在对氯二苯甲酮合成中的催化行为 ,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结果表明不同载体与Pd产生不同的分散催化体系 ,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XPS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表征说明催化活性中心的质点是金属态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聚苯乙烯磺酸—钯络合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高分子-钯络合物和这两种高分子与钯络合而成的复合型高分子-钯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这个络合物为催化剂,对一些硝基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的加氢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型高分子-钯络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两种高分子含有配位基链节的摩尔比以及含有配位基链节的总摩尔与金属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多孔酚醛树脂XAD761为载体,采用表面官能团修饰的方法制备了固载铑膦配合物的催化剂XAD761/P/Rh,实现了均相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的固载化. 采用红外光谱、 等温氮气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证实了二苯基氧磷结构配位中心的存在及铑膦配合物催化中心在酚醛树脂载体表面的形成. 经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测得磷和铑的负载量分别为1.39%和0.40%,催化剂中磷铑比为11. 分别以1-辛烯和苯乙烯为底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XAD761/P/Rh在催化活性方面和三苯基膦作配体时的均相催化剂效果相当,1-辛烯和苯乙烯的成醛收率分别可以达到77.9%和99.6%. 所制备的催化剂经过简单的过滤分离即可实现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烯烃氢甲酰化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发展和水平,讨论有关水溶性铑膦配合物的结构、性能和在氢甲酰化催化反庆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和负载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催化剂失活机理,并藉以说明水溶性配体和催化剂的合成、两相催化的应用开拓以及新型催化体系的设计乃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和二苯基膦锂反应制备的膦化树脂负载钯、铂、镍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和硝基苯的加氢催化剂,考察负载钯催化剂于四氢呋喃、环己烷、石油醚、乙醇和其它醇溶剂中催化丙烯腈加氢反应活性,得知乙醇作溶剂时,初始加氢反应速度最大(R=12.2molH2/(molPd·min)).研究温度对负载钯催化剂催化苯乙烯加氢反应的影响得知:60℃时,初始反应速度最大(R=7.61molH2/(molPd·min))。催化硝基苯的还原反应表明乙醇溶剂优于水。经40次重复实验,膦化树脂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无降低,而负载铂、镍催化剂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手性醛是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活性分子等的重要中间体,及各种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如香料等的起始原料,潜手性烯烃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氢甲酰化是合成光学活性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烯烃的不对称氢甲酰化中铑与膦形成的催化体系因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几类新型手性磷配体与铑形成的络合物催化剂在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如Rh/手性双-3,4-二氮磷杂环戊烷配体(S,S,S)-Bisdiazaphos和(R,S)-NEt-Yanpho络合物催化剂等.  相似文献   

7.
用干法灰化法对有机膦配位镍催化剂进行前处理,盐酸溶解残渣,紫脲酸铵作为指示剂,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其中的镍含量.探讨了前处理方法、溶解残渣的酸的选择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测定含镍量较高的有机膦配位镍类催化剂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作用下,利用2,2′-联吡啶、氟硼酸和乙酸钯组成复配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1-氧代-2-苯基丙撑).利用元素分析、示差扫描量热、热质量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钯复配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重复性,使用4次后钯复配催化剂仍有催化活性.通过对比发现在聚合过程中钯复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加入2,2′-联吡啶和乙酸钯二者混合物的催化效果.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钯复配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催化活性可达3.49×103g/(mol.h).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配位转化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二氧化硅双重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催化体系的表面形态、纳米钯粒子的分布及粒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配位转化方法制备的钯粒子与没有高分子保护的钯粒子相比,其在SiO2表面呈良好的球形,尺寸较为均一.高分子在SiO2表面的包覆层厚度、高分子配位基与金属钯离子的比例等对钯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均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纳米钯微粒制备过程中高分子配位基团的结构测定,推测了其制备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配位转化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二氧化硅双重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催化体系的表面形态、纳米钯粒子的分布及粒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配位转化方法制备的钯粒子与没有高分子保护的钯粒子相比,其在SiO2表面呈良好的球形,尺寸较为均一.高分子在SiO2表面的包覆层厚度、高分子配位基与金属钯离子的比例等对钯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均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纳米钯微粒制备过程中高分子配位基团的结构测定,推测了其制备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见易得且稳定的催化剂及膦配体为催化体系, 进一步系统优化钯催化的无铜Sonogashira偶联制备β-(2-乙炔基苯基)环丁酮类化合物的反应体系, 高产率得到一系列含有不同官能团的β-(2-乙炔基苯基)环丁酮类化合物, 并进一步实现铜催化下该类化合物的开环-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2.
氧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对氧化过程实现绿色化可有效地减少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其原子经济性.笔者以分子氧和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开发了可循环回收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高效的均相金属卟啉和酞菁催化剂,以及无金属的环糊精催化剂体系.结果发现钌改性的铁锰尖晶石、钌改性的水滑石类催化剂和钌改性的全硅分子筛均为有效的仅使用氧气为氧化剂的高效催化剂;在以非贵金属为活性中心构筑固体催化剂方面,制备了以镍和钒为活性中心的有效催化剂体系;通过对仿生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发现,简单的金属卟啉可有效地转化环己烷到己二酸、促进烯烃的环氧化以及由硫醚生成亚砜,金属酞菁可将对硝基甲苯氧化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在开发无金属催化氧化体系方面,采用β-环糊精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在水中多种有机物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转化.因此可以认为固体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均为在温和条件下可活化分子氧或过氧化氢、实现绿色氧化合成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制得17个N取代的胺甲基膦酸1a~f,2胺乙基膦酸2a~k.它们的无定形(胺烃基膦酸磷酸氢)锆载体Zr(HPO4)2-x[O3P(CH2)nNRR1]x·H2O3a~f,4a~k及其相应的钯催化剂5a~f,6a~k.用IR,TG,DTA和XPS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钯催化剂5、6常压加氢活性的取代基影响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活性基团在载体表面的手柄增长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N取代烃基体积增大增加空间位阻,催化加氢活性明显降低;N羟乙基取代显著降低催化加氢活性;胍基和氰乙基的引入形成了多龄配位,催化加氢活性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钯-铜-稀土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钯、乙酸钕和对甲苯磺酸铜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聚1-氧代-2-苯基丙撑(STCO).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一氧化碳和苯乙烯的交替共聚物.同时研究了催化体系的配比、2,2’-联吡啶和对甲苯磺酸铜的用量以及不同的稀土盐和单体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此外,对催化剂的复配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钯为主催化剂,并加入适量稀土盐与对甲苯磺酸铜,同时优化催化体系各组分的配比,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活性,降低STCO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首先合成1-羟甲基苯并三唑、1-氯甲基苯并三唑、1,4-二溴丁烷单季膦盐等几种中间体,通过熔点、红外谱图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合成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双季膦盐和ω-苯并三唑基丁基季膦盐等3种催化剂.其次,对自制的3种催化剂辅助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苯甲醇、环己烯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即利用各季膦盐与钨酸钠构成三种催化体系,在无有机溶剂条件下,实现了30%过氧化氢水溶液清洁催化环己醇、苯甲醇、环己烯为环己酮、苯甲醛(或苯甲酸)、己二酸;考察了3种催化剂分别在3种体系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环己醇的氧化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对于环己烯的氧化仍是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对于苯甲醇的氧化ω-苯并三唑基丁基季膦盐的催化效果最好.研究发现:在苯甲醇氧化时,随催化剂种类、体系和过氧化氢加入量的不同,可以选择性地氧化成苯甲醛或苯甲酸.在环己烯氧化时,随催化剂加量、过氧化氢加入量的不同和实验室的条件等的限制选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配位转化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二氧化硅双重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催化体系的表面形态、纳米钯粒子的分布及粒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配位转化方法制备的钯粒子与没有高分子保护的钯粒子相比,其在SiO。表面呈良好的球形,尺寸较为均一。高分子在SiO。表面的包覆层厚度、高分子配位基与金属钯离子的比例等对钯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均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纳米钯微粒制备过程中高分子配位基团的结构测定,推测了其制备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一类新型负载钯催化剂:[(N,N-二膦酸亚甲基)甘氨酸-磷酸氢]锆-钯催化剂由Zr(HPO4)2-x[(O3PCH2)2NCH2CO2H]x·H2O与PdCl2在甲醇中络合和水台胼还原制得.研究了催化剂在常压下对取代烯烃和硝基苯的加氢反应,催化剂的x值、Pd%含量,>NCH2CO2H/Pd比值、反应温度、溶剂和底物对催化加氢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催化剂可重复使用8次而无显著失活.[(N,N-二膦酸亚甲基)甘氨酸-磷酸氢]锆;氯化钯;负载;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非茂单活性中心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烯烃配位活性聚合领域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能够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前过渡金属Ti,Zr及后过渡金属Ni,Pd,Co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特点。同时,也对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能够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原因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含N-氧化物单元衍生的N,O-双齿配位钯配合物在芳基溴化物与缺电子烯烃mizoroki-Heck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钯配合物结构、碱、溶剂对mizoroki-Heck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同时扩展了该偶联反应的底物范围,以中等产率获得了相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2.4-戊二酮钯-叔膦体系催化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Pd(acac)2-PR3体系是有效的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四种有代 表性的叔膦 PR3(P=Ph-,PhO-,Pri-,Bun-)与 2,4-戊二酮钯组成体系的催 化作用,发现丁二烯的转化率、调聚产物的选择及两个调聚产物的分配比例同催化剂 体系中 PR 3的碱性和空间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