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区域经济最活跃,也是城市群发展最前沿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1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长三角内诸城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正在酝酿把安徽、山东、江西等一些城市包括进来,扩大为“泛长三角“.……  相似文献   

2.
推进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海西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时,一个城市再也无法孤立前行。当前的经济竞争不仅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考验的已不仅是一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而是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放眼中国版图,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如同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东南沿海经济区城市群、都市链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五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2010-201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网格化统计方法、局部空间统计(LISA)方法、城市扩张动态度指标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比较研究了两个城市群地区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快速扩张期主要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后期两个阶段,在2000-200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净增面积(2 759km2)、净扩张率(36.63%)、年均扩张率(7.33%)均达到最高.而中原城市群地区主要在前期三个阶段(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出现快速扩张,在前两个阶段其城市扩张净率和动态度均高于长三角地区.(2)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过程呈现出"点-轴-波式循环"模式,中原城市群则以传统自然的"点-轴-网"模式扩张.长三角地区在四个城市扩张阶段中,都出现了显著的城市扩张空间热点区域,并且随着扩张阶段的不同,扩张热点区域动态转移,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却未出现空间集聚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均受到经济因素、人口规模、居民收入、产业结构、交通以及地理要素等因素影响,两者不同的是:经济因素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的主导因素却是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快速发展格局中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查阅26个样本城市统计公报和年鉴,搭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做出评价。鉴于分析结果,合肥市要打造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从"引进来"与"走出去"、聚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对合肥市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这对促进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作用、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对外开放6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在公共因子和综合因子上进行排名,并从经济总量与发展潜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设施、经济增长四方面对合肥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合肥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所处层级,据此对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中央政府为协调二者关系,于2016-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行动.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研究了中央环保督察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央环保督察能够促进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研究其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对于政策制定、合理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1990—2010年间5个时期的城镇建设用地监测数据,选取首位度指数、年均扩展量、土地利用效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城市扩展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该城市群内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超过8000 km2,各时段中2005—2010年扩展最为剧烈;城镇建设用地首位度指数逐步降低,该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呈现多中心化的趋势且正在强化;各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量及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呈现出明显的省内相似性和省际异质性;绝大部分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995年以来各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降低,说明粗犷低效蔓延仍是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推广为出发点,调查研究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分析其内外动因及制约机理。结果表明: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参与者多以较高文化的中老年女性为主体;参与者的目标明确、动机简单,主要以强身健体、寻求乐趣为主;参与者活动内容相对简单,地点相对集中于城市老城区地带的广场、公园;研究中发现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的推广发展由于受政策经济、场地气候、组织指导及项目宣传等影响,使得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的全面可持续推广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为此,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提出理论方略予以在大众健身操发展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长三角城市群被称为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是一核多中心的城市群样板。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走过十六个年头。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地区在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努力迈向一体化。"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8年11月5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被宣布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被称为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经济差距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厘清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指数测算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用专利授权数刻画城市创新能力,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差距、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高,在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下,部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经济差距的存在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安徽地区与长三角边缘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上,经济差距带来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间接影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城市在制定经济政策、缩小经济差距、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竞合视角,构建包括内生竞争力与外生竞争力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竞争力受到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的影响,由城市间合作催生的外生竞争力有利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合肥的城市竞争力在长三角12市中处于中等地位,与沪宁杭存在较大差距,但区位优势、科教优势和后发优势显著。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应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深化城市间合作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2013年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采用2004~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扩容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短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促进了原位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新进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对新进地区发展呈现倒U型负向冲击,随着新进地区积极融入城市群,城市群的周边地区发展出现较大的负向冲击。结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城市群的发展要从整体布局,明确各城市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发展要警惕来自城市群发展的回流效应,以减小城市群发展带来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韧性、旅游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的分布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系统与旅游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311增加至2019年的0.404(最高峰)后回落为0.367,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跃升为初级协调后回退为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城际差异显著;(3)2010—2020年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各准则层障碍度结构相对稳定,城市韧性系统中社会韧性为主导障碍,旅游发展系统中旅游效益为主导障碍。最后,在厘清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两个系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迅速崛起、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和逐步向西梯度推进,合肥城市空间拓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空间拓展的研究成果,分析合肥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要素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一些适用合肥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为将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三角港口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港口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测算港口群内各港口对于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长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测度了港口群各港口间协调发展水平用于分析港口竞合策略对于港口群—城市群系统协调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港口群—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布局,正在向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迈进。港口群向错位竞争、积极合作的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提升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水平,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全球人造不透水面、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夜间灯光、道路、人口等多源数据,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道路设施3个视角出发构建分区指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地域空间进行划分,并探讨城市边缘区的时空分异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使用多源数据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城市边缘区具有可行性,空间分区的3个指标较为合理;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将长三角城市群分为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3类;2012-2018年间城市边缘区占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的比例由7.82%增长至11.27%,年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为7.35%,城市边缘区面积扩展呈现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位于江苏省大部及浙江省北部,冷点区则分布于安徽省大部和浙江省南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互联网+"下的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因素日益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具备"互联网+"化的综合条件,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互联网+"化的基础是互联网承载力,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互联网+"化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群智慧化。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经济活动规模盲目扩张带来的环境的负外部性,环境效率被视为描述区域资源利用能力的关键指标,生产活动集中的城市地区是环境效率评价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传统的环境效率评价理论和方法假设所有决策单元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处理城市群背景下城市间复杂关系,因而往往难以应用于城市群的环境效率评价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同一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一组基于交叉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中国三个主要城市群的环境效率评价。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4个投入、2个期望产出和2个非期望产出,分析了2014-2019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内48个中国大陆城市的环境效率。效率评价结果显示,在2014-2019年间整体环境效率呈上升趋势,而不同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环境效率差异显著,京津冀是历年来表现最好的城市群,其城市的环境效率得分优势明显。最后,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11个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内外部因素对环境效率得分的影响,相关发现可以为管理者改善城市环境效率提供进一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