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也出汗     
正"在炎炎夏季,植物也会"出汗"。而且,植物"出汗"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长得也就越健壮。"我们知道,人或动物在高温的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后,都会出汗。人通过体表的汗腺排出汗污,耕牛趾间的皮肤和口、鼻的汗腺是它们御热的部位,猪、狗、猫等动物没有汗腺,则靠舌头排出体内多余的热量,兔子御热的"工具"是两只长长的、血液流畅的大耳朵。那么植物呢?在炎炎夏季,它们也会排汗吗?  相似文献   

2.
正你喜欢自拍吗?你每天都自拍吗?你会继续保持这个习惯吗?那些回答"是"的人,要担心一个问题了。因为皮肤病学家相信:定期将面部暴露在智能手机的电磁辐射中,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加速皮肤老化进程。一些医生甚至说,只要看看人们面孔哪一边受损更严重,他们就能够判断对方是用哪只手拿手机自拍。  相似文献   

3.
自行研制了模拟皮肤出汗性能测量仪,对用作模拟皮肤的3种微孔膜复合织物在不同皮肤温度和水压条件下的出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模拟皮肤的出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但都与水压力和皮肤表面温度正相关,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压力的影响会减小;2层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复合织物的出汗能力最高,3层PTFE膜复合织物次之,2层乳胶膜复合织物最低;3种模拟皮肤都呈现出一定的膨胀率,3层PTFE膜复合织物的膨胀率稍小;3种模拟皮肤在皮肤平均温度为24℃、水位高度为1.5m条件下的湿阻与其出汗能力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由于植物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缺水而枯萎,所以它们在用水方面总是很吝啬——你真这样认为吗?哈哈,其实植物也是会出汗的,只要到了该出汗的时候,它们便会“大汗淋漓”,痛痛快快地出汗……你不信?那就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之谜     
正"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适应地球自转的结果。"——"生物钟之父"Colin Pittendrigh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连续熬夜的球迷们有点"顶不住"了,白天犯困迷糊,晚上精神抖擞,"我的生物钟紊乱了!"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么,你知道你的生物钟长在哪里吗?你知道没有生物钟会有什么后果吗?你知道怎么调节生物钟吗?这些有关生物钟  相似文献   

6.
正岸田文雄将带领日本走出困境,还是重蹈安倍晋三和菅义伟的覆辙,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之间左右失衡?面对日本内政外交困难重重的局面,他能够有所建树吗?他的内阁会是继菅义伟内阁之后的"安倍政权3.0版"吗?经过安倍晋三超长执政后,日本政局会重现"短命内阁"现象吗?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南方日报》的一则"三伏天去医院就诊面瘫的患者增多、相关专家提醒面瘫多是由吹空调引起"的报道被广泛转载。事实上,每年盛夏,总有许多媒体做出这类"善意"的提醒。那么,什么是面瘫?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空调真可以吹出口眼歪斜吗?贝尔氏面瘫面瘫是指面神经损坏或创伤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或者完全瘫痪的疾  相似文献   

8.
你想知道水浒英雄武松在景阳岗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缘由吗?你懂得"人吓人会吓死人"的道理吗?你想了解人有高矮区分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秘密吧。  相似文献   

9.
雷克 《世界博览》2012,(7):40-43
正安静先生和最危险的女人一个是谦和稳重的"安静先生",一个是逆势来袭的"最危险的女人",在他们的挑战下,萨科齐还能继续在爱丽舍宫待下去吗?  相似文献   

10.
正"夜间太晚进食往往被认为会"伤胃"甚至引发胃癌。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多人认为,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为经常在夜间进餐会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引发胃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胃黏膜在夜晚修复?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细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为脸部补充水分会改善皮肤的润泽度。然而事实上正好相反。重复性的水分添加容易使皮肤缺水,因为这会将天然润泽因子冲洗掉,脸部肌肤保留水分的能力也就丧失了。从正常环境突然换到非常干燥环境的例子就是长途空中旅行以及某些地区冬季的气候变化。没有加湿的空调环境,也会导致"缺水性皮肤"的产生或使干燥情况更为恶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了不适合脸部肌肤的洁面用品,  相似文献   

12.
<正>太阳能电池正肩负着重任:打破石油和煤炭对能源工业的垄断。燃烧它们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全球变暧。可是任务实在艰巨,太阳能电池们不得不计划一个更加大胆的方案:上天。怎么?在地上待着有什么不好吗?  相似文献   

13.
正"隔夜菜会致癌?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随着"一家三口检出癌症因常吃剩菜"等新闻在网络大肆传播,有些人对剩菜也形成了一个共识:隔夜菜里面的亚硝酸盐超标,吃了隔夜菜会导致癌症发生。那么,亚硝酸盐是什么呢?剩菜里含有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致癌吗?人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剩菜呢?  相似文献   

14.
走过西藏     
一走进西藏,问得最多的是:这里海拔几多?一路上,这"海拔",成了我们挑战自我的代名词。导游说,这是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如果在这里不倒下,你们明年就可以挑战珠峰第一营地了。珠峰?挑战?导游啊,你这是向我们相约下次吗?其实,我知道的,珠峰第一营地,没那么神秘,只要在西藏待得足够长,这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你的鼓动下,如果明年我们真的再来,你还愿意作陪吗?正如那个在进藏火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失重条件下人体出汗所发生的变化,采用航天医学领域的-6°头低位卧床(HDBR)实验与常规热舒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12种空气温湿度下对6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不同部位皮肤微电流的实验测量,将皮肤微电流作为人体出汗的指示信号.研究结果表明:HDBR模拟失重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RH=30%)人体皮肤出汗比HDBR卧床前需要更高的空气温度刺激,并且出汗率相比卧床前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中等湿度(45%)条件下,模拟失重时的皮肤出汗率随着空气温度增高而增加,但是显著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高湿条件(80%)下且环境温度高于29℃时,模拟失重时人体皮肤出汗率显著增高,其值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但与其差值逐渐减小.此外,在实验环境下所有受试者的皮肤出汗敏感度降低,并且大腿、小腿、上臂皮肤出汗率显著低于额头、胸和背部皮肤处的出汗率.研究证明,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皮肤出汗与正常重力时存在不同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载人航天时人体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头脑体操     
正啊!清凉的大海!这实在是夏天最适合休息放松的地方。谁愿意一直躲在屋子里吹空调呢?当然,可能比较罕见,但不是没这个可能,你会看见几个冲浪爱好者乘风破浪,时不时给泡澡的人群提提神。现在,如果你对大海足够熟悉,你能挑出以下哪个是假的吗?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08,(Z1):56-56
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绝对不可以24小时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对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来说,它们喝水吗?它们生活中的海水是咸的,不是不能饮用吗?它们会不会也觉得"口渴"呢?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你们有被铺天盖地的某口服胶原蛋白的电梯广告淹没吗?除了口服胶原蛋白,诸如桃胶、燕窝等也被冠上能够补充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美容养颜的作用。不过,它们真的有那些神奇功效吗?今天所长又来给大家省钱啦!口服胶原蛋白美容?没用!直接口服胶原蛋白,或吃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降解产物明胶的食物,会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吗?答案是并不会。  相似文献   

19.
空调大战2001     
空调的零售旺季尚未到来,但空调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早已如暗中筹措了。2001年空调大战,正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不久将紧锣密鼓地上演着。 今年的空调战会有什么特点?谁将主导空调市场?重新洗牌后的空调业会是什么样子? 空调业陷入了群雄混战之中空调业界传统的阵营分类法是:第一阵营海尔、格力、美的、第二阵营科龙(华宝)、春兰、海信等,而第三阵营是个来来去去极不稳定的空调新军阵营。以往的空调市场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际间歇空调运行情况的体现,依托某实际空调房间,基于人体进入空调房间之前热经历以及空调环境变化的随机测试工况,通过人体主要部位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以及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意向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空调环境中处于静坐状态人体的生理热反应及其与空调关闭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四肢和颈部几乎暴露于环境的条件下,空调环境中人体脚底皮肤温度变化明显,并对人体热感觉产生重要影响,伴随脚底皮肤温度的降低,人体热感觉从热中性开始,之后以"阶梯降"的形式逐步降低.同时,尽管空调关闭时的人体热感觉存在差异,但从统计角度分析,决定空调关闭动作产生的关键因素仍是脚底皮肤温度.脚底皮肤温度又最终由人体的环境暴露状况(热环境经历和当前所处环境)所决定,空调环境温度越低,人体对空调环境的热不可接受度越高,空调关闭的动作越容易发生.与脚底相对照,颈部、胸部、手背、大腿和前臂的皮肤温度对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行为不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