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SARS病毒进行基因组研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获得相关病毒比较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感染人类的SARS病毒起源于蝙蝠。该分析对引起SARS的病毒在人类及动物宿主中的传播途径进行了迫踪,其结论与SARS在2004年已被根除的主张相左。  相似文献   

2.
科技界声音     
正埃博拉在西非的肆虐有特殊原因,即使埃博拉万一传入中国,凭借SARS后中国建立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完全可防可控。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就是来源于动物的病原感染人类事件,新发突发传染病病毒都是经过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因此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正埃博拉病毒(EVD;以往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影响范围人类;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大猩猩、黑狸狸和猴子)。治疗进展: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致死率埃博拉病毒有4个变种:埃博拉萨伊(最凶残的埃博拉病毒死亡率90%。);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象牙海岸;埃博拉Reston(只对猴子生病对人类没有影响)。历史起源埃博拉是1976年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子,另一起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病死率高达90%.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人用疫苗,提高对感染埃博拉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个人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一方法.本文建立一个埃博拉病毒的数学模型,对疫情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对疫情的发展也做了一个预测.  相似文献   

5.
张劲硕  解焱 《科技潮》2003,(8):46-47
2003年5月23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联合宣布SARS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3株SARS样病毒,基因全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证明了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消息一宣布,果子狸立刻成为焦点。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将各酒店、餐馆经营的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查收,更多的老百姓表示今后不会吃这种动物。一时间,人们似乎“谈狸色变”,惶恐不安。2003年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也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从广东、北京等7个地区采集了包括果子狸、蝙蝠、猴、蛇在内的65种动物(野生动物54种、家养动物11种),共计732份样本。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SARS病毒。在76份果子狸样本中——来自广东25份(其中深圳3份、云南10份、广西3份、江西3份、陕西20份、山西4份、北京11份),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上述地区的野生和养殖的果子狸均不携带SARS病毒。他们指出,尚无科学依据确认这些动物就是SARS病毒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2年夏天,在中东地区发现的类似SARS的病毒可能不仅仅感染人类。研究人员今天报道说:这种病原体跟2002年至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是近亲,可能也会感染猪细胞和多种蝙蝠的细胞。研究人员称,这些发现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跟踪病毒的爆发源,并确定野生动物和家畜在传播这种病毒中的作用。最初,科学家们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一个60岁的男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这个男人在今年春季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医生们无法识别致病菌,他们将采样  相似文献   

8.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病死率高达90%,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目前虽有一个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紧急治疗的实验药物TKM-Ebola,但尚无批准上市的用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及时进行临床诊断救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最终控制其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进展,介绍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抗原检测试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其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剑峰 《科技潮》2010,(7):24-26
随着全球消灭天花、结核、脊髓灰质炎等传统传染病得到控制,很多公共卫生官员认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传染病不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艾滋病的出现,这一希望破灭了。与此同时,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lyme病,汉他病毒肺炎、尼罗河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出血热。2003年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频发,一时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3日公布的数据,西非地区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已达2127例,死亡1145人。尽管致死率如此之高,但一些医学专家表示,人们无须对埃博拉过度恐慌。因为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本身传播率较差,并没有那么可怕。实际上,对于埃博拉疫区以外的地区,有一些病毒威胁更甚。这些病毒的致死率可能不如埃博拉病毒那么高,但它们的流行率却更高,而且每年死于这些病毒的人数也远远多于埃博拉。那么,你是否知道——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世界博览》2014,(16):12-15
正310亿元为了配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实施,日前,财政部、教育部下发了2014年薄改计划中央专项资金310亿元,资金额度比2013年提高50.77%。1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自今年2月份爆发以来,西非地区已有近900人死亡。该病毒十分罕见,尚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疗法和预防感染的疫苗。埃博拉病毒最开始在几内亚的森林中爆发,现在正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迅速蔓延。德国强烈建议不要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称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仍没有结  相似文献   

12.
正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的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09,8(7):74-74
作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布局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的优势学科领域,石正丽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主要开展了自然界最大的病毒储存库蝙蝠所携带病毒流行病学及SARS跨物种传播的机理的研究。该研究组首次发现中国大陆蝙蝠体内存在尼帕病毒或尼帕样病毒抗体,提示我国存在尼帕或类似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并适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预警;  相似文献   

14.
埃博拉病毒     
正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该病致死率高达50%~90%。埃博拉出血热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  相似文献   

15.
奇妙的蝙蝠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追根溯源,早在七千万年到一亿年前,当恐龙逐渐走向灭绝的时候,蝙蝠的祖先就在天空中飞翔了。它们昼伏夜出,食物范围广泛,出色的适应性使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辐射到世界各地。除南极洲和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之外,到处都有蝙蝠的踪迹。人类很早就认识蝙蝠,有些民族很喜爱蝙蝠。在吉卜赛方言中,说一个人长着“蝙蝠骨”是说他是一个幸运儿。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画有或刻着蝙蝠的礼物常用来祝愿幸福和好运。事实上,蝙蝠的确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环境的情况,寻找食物。人们通过研究蝙蝠这种独特的本领,发明了雷达。医学上从吸血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因子可用于溶解  相似文献   

16.
由荷兰和中国香港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自然》上警告说 ,可携带 SARS病毒的动物名单增加了 ,这些动物包括果子狸、浣熊、猫和雪貂。  研究人员将取自于一位已故香港 SARS患者的 SARS病毒注射到 6只雪貉和 6只家养的猫体内 ,发现有 3只雪貉患病 ,其中 1只死亡 ,而猫看起来却是健康的。但 2天后的咽拭子检测表明 ,这些动物全部感染上了 SARS病毒 ,而且它们还会传播病毒。将未感染的猫或雪貉与感染了 SARS的猫关在一起 ,它们也被感染了 SARS病毒。  猫和雪貉是两种相距甚远的食肉动物。研究人员指出 ,SARS病毒的这种严重混…  相似文献   

1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drome,SARS)是一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它可能主要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引起的.本文比较SARS及其它冠状病毒基因组组织结构和序列变异的情况,初步的结果表明:①尽管SARS病毒与冠状病毒属的另外6种病毒基因组序列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较相似的基因组组织结构;②SARS病毒与牛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③虽然SARS病毒扩散的时间极短,但来自不同地区SARS病毒的DNA序列却存在一些突变,且这些突变又大多是改变氨基酸序列的非同义突变.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不信谣、不传谣,在充分认识它的前提下做好扎实的防护。1.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同类不同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相似文献   

19.
人间地狱布莱克和查尔顿都是英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全世界都谈之色变的神秘的埃博拉病毒。2005年3月初,得知乌干达北部姆维奇山区爆发了埃博拉病毒后,布莱克和查尔顿立即从苏丹启程前往乌干达。因为姆维  相似文献   

20.
统计了SARS病毒全序列中间间隔S从0到100、侧翼序列长度L从4开始的所有回文结构,并从AT含量及频数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区域(编码及非编码区域等)回文结构的特征,同时,找出SARS病毒及其它几种冠状病毒各蛋白编码序列,并统计出它们中的回文结构,分析它们的回文特征,发现了一些SARS病毒序列中回文结构的分布规律,如L大于7的回文主要分布在编码区;绝大部分编码蛋白序列的回文结构数密度小于整个SARS病毒序列回文结构数密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