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宏观-微观模型是核裂变机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有希望可以很好诠释实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比较的理论方法.本文综述了在中子诱发锕系元素裂变的宏观-微观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通过开展宏观-微观模型研究,实现了基于五维形变参量的势能曲面的真实计算,利用先进的搜索算法研究获得了核裂变路径、鞍点构型等势能曲面结构信息.基于五维势能曲面上的裂变动力学研究,实现了对主要锕系元素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数据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Langevin方程在合理解释复合核裂变几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定义在鞍点处的试验粒子反复多次通过位垒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热位垒通过问题,对鞍点的裂变速率给出的结果更合理。可以更好的描述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在以往的工作中,人们都是利用一个试验粒子反复多次通过鞍点的过程来模拟热核裂变,而实际的裂变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为了考虑复合核形变等问题的影响,利用耦合的试验粒子反复多次通过鞍点模拟热核裂变,以期考虑较多因素对核裂变的影响,并且和之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给出更为合理可信的复合核裂变速率。  相似文献   

3.
用试验粒子多次通过位垒方法计算重核在鞍点处的裂变速率,其结果明显低于以往所用首次通过位垒方法计算的值,更接近于断点处的裂变速率.给出了这两种量的正确描述,并进一步应用多次通过位垒的方法讨论了鞍点后势垒的非谐形式对于核裂变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鞍点后的动力学过程对于裂变速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慢中子,复合核的结构能和激发能,裂变的激活能这几个方面出发,总结出轰击铂核要用慢中子的四个理由,不但揭示了铀核裂变的表面理由,还涉及到裂变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c,h,α参量描述核的形变,建立了含中子发射的朗之万耦合模型,并完成了核裂变前中子发射多重性的蒙特卡罗计算.经过验证,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另外,本文区分了鞍点前及鞍点后的中子发射,重点考察了裂变核的鞍点振荡,发现鞍点振荡期间的中子发射多重性不可忽略,并且其数量随入射粒子实验室能量及复合核质量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于热的重核,鞍点振荡期间的中子发射多重性将极大地影响核裂变碎片角分布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乏燃料中238U含量最多(高达95%),研究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物的分布特性对乏燃料的循环后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微观和唯象方法的裂变势模型理论,研究入射能量从0.9 MeV-60.0 MeV能区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反应的发射中子前碎片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中能区,理论计算结果能很好地重现实验数据,甚至比国际著名的TALYS理论计算的结果要好;在低能区,理论计算结果也较为合理,并分析了与实验数据有所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求解微观Landau-Vlasov输运方程,研究了融合-裂变动力学有关的特殊性质.发现随着激发能的增加,裂变时间减小,此为热核裂变模式中向“第一声”跃迁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用系统学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学公式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旨在为核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在液滴模型、壳修正模型等相关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铅、秘这两个重要核材料质子裂变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参数。基于所给出的一组最佳理论参数,对无实验数据的能区裂变截面及其他重要核素的裂变截面进行了预言,可知随着靶核的质子数Z和质量数A的减小,裂变截面减小得很快。  相似文献   

9.
中子核数据是核物理基础研究、核能开发与利用以及核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核装置等与核相关的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因此自中子发现以来,对中子核数据的研究已进行了80多年,各发达国家仍然不断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不断提高各数据库的质量,为基础研究、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子核数据研究包括实验测量、理论评价与宏观检验三部分,本文介绍了中子核数据测量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测量平台与方法、中子反应数据和裂变数据实验测量方面的进展,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裂变过程动力学和统计自洽描述的研究概况、学术意义及应用前景。同时介绍考虑扩散动力学过程的裂变道理论-动力学与统计自洽描述研究以及与P.Frobrich等人依据Strutinsky方法给出的Kramers-modified Bohr-Wheeler公式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1.
根据算符的微分性质和分部积分法分别讨论了绝热近似下的形式消去公式,然后用迭代法得出快变量的表达式,继而用一个非线性随机微分系统为例子来说明迭代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最后利用直接求解法处理在乘法噪声驱动下的线性随机微分系统,得到了其绝热近似下的快变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重离子碎片辐照固体薄膜,是生产核孔膜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优化反应堆核孔膜生产工艺参数,应用Geant4模拟计算了热中子辐照铀靶的出射裂变碎片数据,并基于ROOT搭建了核孔膜生产可视化分析平台。平台基于裂变碎片数据开展核孔膜生产过程模拟及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可分析计算膜厚度、孔隙率、连孔率等关键产品参数,从理论上指导准直角度、入射粒子密度等生产工艺参数。该平台可作为反应堆核孔膜生产中优化工艺参数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语言学在发展进程中建立起两种解释语言历史演变的模型——裂变模型和聚变模型。这两种模型同时也包含着语言学家对族群历史溯源研究的深刻思考。语言裂变从本质上来说是由族群裂变引发的,语言聚变则是长期而又复杂的族群经济文化互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Möller P  Madland DG  Sierk AJ  Iwamoto A 《Nature》2001,409(6822):785-790
Nuclei undergoing fission can be described by a multi-dimensional potential-energy surface that guides the nuclear shape evolution--from the ground state, through intermediate saddle points and finally to the configurations of separated fission fragments. Until now, calculations have lacked adequate exploration of the shape parameterization of sufficient dimensionality to yield features in the potential-energy surface (such as multiple minima, valleys, saddle points and ridges) that correspond to characteristic observables of the fission process. Here we calculate and analyse five-dimensional potential-energy landscapes based on a grid of 2,610,885 deformation points. We find that observed fission features--such as the distributions of fission fragment mass and kinetic energy, and the different energy thresholds for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ission--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op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calculated five-dimensional energy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绝热近似方法用于Ising模型,提供了处理该类问题的一个微观方案。由Liouville方程得出的Master方程与通常的唯象理论相同,但唯象参量有明确的微观意义。在简化的热浴模型上,导出了跃迁速率常数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在经典近似下具有Arrhenius形式。由此理论还可以导出Landay—Ginzburg方程。对于该方程的解进行的初步讨论显示一种非均匀性增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裂变径迹定年资料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裂变径迹定年与其他大多数放射性定年法不同,它测量的是放射性衰变对矿物晶体的物理损伤,而不是另一种同位素。外探测器裂变径迹定年分析中,可以获得每一个颗粒径迹年龄。样品裂变径迹年龄表述有组合年龄、平均年龄和中值年龄,不论哪种年龄都不具有简单的地质意义。封闭径迹长度及分布记录了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及热历史过程,是裂变径迹分析中最重要的参数。利用裂变径迹参数,可进行热史模拟,以重建样品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裂变聚变混合堆概念,它与人们熟知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概念具有本质区别.在此概念中,把6LiD元件引入到常规的热中子反应堆的堆芯中,使得在发生常规热中子链式反应的同时,还引发了氘氚聚变反应和(n,2n)、(n,3n)中子倍增及(n,c)中子俘获反应,从而获得燃料增殖.如果此概念得以研究开发并付诸实现,有可能使核资源寿命延长数倍  相似文献   

18.
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及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能否统一,存有“分裂论”、“伪善论”和“统一论”之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表现为“目的”与“手段”、“动机”与“行为”、“表象”与“内质”的分裂。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是道德实践。“知行统一”、“教评结合”和“校社共建”是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下核燃烧假说的重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震东 《前沿科学》2012,6(3):23-48
本文提供了多方面证据论证地下核燃烧假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第一,氡增多和汞增多是确定无疑的地震前兆,对这两种地震前兆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地内存在着铀、钍元素的核裂变燃烧.第二,通过对五种现象的分析,因为它们都要用氢聚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地球内部也存在着核聚变燃烧.第三,地震前地表及浅层热异常是被大量观测结果证实的地震前兆,这种地震前兆也只有用地下核燃烧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第四,地震前兆成带性、大区域前兆场、映震灵敏区和映震灵敏井、震源附近流体、地壳中高导低速层控制强震、地热带和地震带密切相关、地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震研究中发现的七种对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地震理论来说都无法解释的现象用地下核燃烧假说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第五,活断层表面现象和板块运动表面现象的成因用地下核燃烧也都得到了清楚的解释.本文提出,用“地壳视运动”来代替“地壳运动”才是对这种现象的科学表述.此外,还要加上我们以前已经提供的证据.第六,在非洲加蓬的奥克洛铀矿发生过公认的地下核裂变燃烧.第七,通过对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证明了该地区地下是一个天然的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第八,通过对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证明了在汶川大地震震源的下面存在着一个异常高温区.这么多的证据足以证明,地下核燃烧假说是能够成立的.从而,建立在地下核燃烧假说基础上、由中国人提出的地质学的宇宙线环境学说和地震学的宇宙线环境学说就有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