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油管道停输后初始启动压力波速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品降温收缩,管内会产生油蒸气空间,从而使管道再启时出现启动充装过程。启动压力波速不仅取决于管子的弹性变形和油品的弹性特征,而且与流体的降温幅度和启动流量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热油管道停输降温过程是输油管道中最常见的现象,掌握其降温规律对确定安全停输时间、再启动方案和停输检修安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传热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热油管道停输后的温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ANSYS软件对埋地输油管道停输后的原油温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出了不同初温和不同管径的情况下停输温降情况,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热油管道停输后初始启动压力波速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品降温收缩,管内会产生油蒸气空间,从而使管道再启动时出现启动充装过程。启动压力波速不仅取决于管子的弹性变形和油品的弹性特征,而且与流体的降温幅度和启动流量的大小有关。考虑管子、流体的弹性变形和管内液体的降温收缩,从质量守恒的原则出发,推导了热油管道停输后启动压力波速的计算公式。对长距离热油管道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该公式适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4.
热油管道停输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热油管道的计划检修和事故抢修都在管线停输情况下进行 ,停输后 ,管内存油油温不断下降 ,存油黏度随油温下降而增大 ,存油黏度上升到一定值后 ,会给管道再启动带来极大的困难 ,甚至会造成凝管事故 .为此 ,为了确保安全经济地输油 ,研究了管路停输后的管内油品及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确定允许停输时间 .根据热油管道停输后油品和管道周围土壤的热力变化工况 ,提出了土壤温度场传热定解问题 ,并通过运用数学分析法 (保角变换、拉普拉斯变换 )对其进行数学求解 ,得出土壤温度场的解析式 .该解析式的计算值比由源汇法及当量环法所得到的解析式的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际测量值 .编制了相应的软件 ,为更合理地确定在不同季节安全停输时间提供了科学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原油多采用加热输送,能耗巨大,若能实现原油的等温输送,可大大降低油品的输送成本.从实例出发,分析了热油管道利用摩擦热实现不加热输送的可能性.从能量方程出发,推导出了等温运行温度的表达式;通过编制程序求出了该温度值;分析得到影响热油管道等温点温度值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原油输量、环境温度以及管径有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得出:对于新建大管径、高输量的原油管道,完全可以利用摩擦热实现不加热输送.  相似文献   

6.
受飓风、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埋地管道可能局部处于半掩埋状态。目前半埋管道传热计算多采用“线性插值”模型。建立了半埋热油管道的流(空气水)—管—土耦合传热机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管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和土壤蓄热量与管道的相对埋入面积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线性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在趋势与数值方面均具有较大偏差;管道刚好完全掩埋时与完全不掩埋时相比,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的差异较大,且管径越大,差异越显著;当环境流体的温度较低时,管道出口温度对相对埋入面积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险模型的建立进行建模指标集的确定。鉴于指标数量多,相关关系错综复杂,先后采用了多种数据挖掘方法:专家调研法、最小均方差法、极小极大离差法逐步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根据各指标对地下燃气管道影响的方式不同,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确定了三层结构的风险模型指标体系,采用从三级、二级到一级指标的逐级量化方案。运用专家评分法在综合指标信息方面的优势,避开其由于指标集过大而导致评分的偏差,在小指标集内进行指标量化。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处理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含蜡热油输送管道的设计通常忽略流态流型转变的影响,按照我国常用的简化算法——平均油温法进行计算,会造成较大的计算误差.为精确计算热油管道输送过程中含蜡原油流态和流型的转变对含蜡热油管道设计计算的影响,对不同流态流型应用不同的摩阻计算公式,建立了热油管道温降和压降计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含蜡热油管道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简化算法与精确计算相比有较大的误差,流态和流型的变化对沿线压降的影响较大.建议含蜡热油管道的设计计算中考虑流体流态和流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险模型的建立进行建模指标集的确定.鉴于指标数量多,相关关系错综复杂,先后采用了多种数据挖掘方法:专家调研法、最小均方差法、极小极大离差法逐步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根据各指标对地下燃气管道影响的方式不同,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确定了三层结构的风险模型指标体系,采用从三级、二级到一级指标的逐级量化方案.运用专家评分法在综合指标信息方面的优势,避开其由于指标集过大而导致评分的偏差,在小指标集内进行指标量化.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处理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海底热油管道的悬空段由于没有周围泥沙的保温蓄热作用,停输之后管内温降比埋入海底泥沙中的管段快得多,故而其温降成为停输过程的关键。针对海底管线悬空段的热力特性,考虑原油凝固潜热对停输温降的影响,利用CFD软件,对其停输温降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温降变化规律、不同海水温度对温降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停输时间,为海底热油管道制定再启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建立基于GSM技术的远距离输油管道漏油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实验证明,应用数据融合算法并结合贝叶斯估计和模糊推论,该方法能有效的减少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信息冗余和网络延迟,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以及提高系统网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车辆实时状态和预防交通事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交通事故的危害.该文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利用Arduino+传感器实现数据整理和采集、MQTT协议+中国移动OneNET云平台消息服务、后端数据处理与感知数据库以及前端实时可视化等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清洗及多维度归类,从而达到集预警、报警、分析为一体的服务框架,实现自动预警并发送至用户.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在AIS海量数据中快速高效地识别会遇船舶信息,对会遇船舶航行过程实施监控和分析,识别研究水域内存在的海上交通安全风险点。以台湾海峡部分区域内的AIS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结合船舶会遇特征参数计算,挖掘两船会遇与多船会遇信息,根据船舶方位和航向差划分船舶交叉、对遇和追越三种会遇局面,并通过定量化方式多维度描述不同类型的船舶会遇过程。结果表明:分析轨迹数据的时空特性可以再现船舶会遇场景,能更清晰全面地展现船舶的会遇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航空安全生产数据的集成和应用。产生于各应用系统的航空安全生产数据是航空安全管理的成果和基石,为准确把握航空公司整体的安全状况,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集成。安全生产数据集成平台利用ETL等数据仓库技术,采用面向主题的方法将来源多样的各类数据组织成不同的数据模型,为数据挖掘等应用提供可靠的、一致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故障诊断规则获取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粗集作为分类数据挖掘方法的一种,是故障诊断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故障诊断的数据挖掘系统特点及结构,然后介绍各模块功能,并论述了相关的粗集理论及具体算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山地斜坡因抵抗变形破坏的能力不足而常遇变形破坏致灾,因此需要对山地斜坡抵抗变形破坏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典型实例,构建山地斜坡灾变韧性评价模型。选取高程、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坡位、微地貌、岩性、坡度、曲率等13个因子作为山区斜坡灾变韧性的评价因子,结合研究区638个历史滑坡点,建立山地斜坡韧性评价地理空间数据库;进一步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分别随机选取70%的灾变区域与非灾变区作为训练数据集,剩下的30%作为验证数据集;对样本数据进行逻辑回归模型训练,利用训练好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整个研究区斜坡的灾变韧性进行仿真分析,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种韧性等级。【结果】对训练数据集、验证数据集以及区域仿真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合理性检验,得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下面积值分别为0.876,0.867和0.873,新近10个斜坡变形破坏点分布于中等-低韧性区域。【结论】基于历史数据挖掘分析构建的山地斜坡灾变韧性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斜坡灾变韧性评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侵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热点,笔者介绍了如何将数据挖掘方法更好的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并具体说明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数据挖掘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分析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说明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抽检数据为对象,阐述了数据预处理过程,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挖掘实验。最后利用挖掘结果进行食品检验结论预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实验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具有良好的过程健壮性和较高的结果准确性。通过预判不合格食品的出现,可以指导实际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从而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常采用人工监测,存在效率低、及时性差、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为了实现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共享,在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下,进行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监测预控系统的设计开发。该系统的设计主要依靠Eclipse的开发环境,基于Java EE的开发平台,采用My SQL的后台关系数据库和Java语言进行编写实现。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存储更新、平台实时监控、网络快速传输数据、共享数据等功能。最后以农药残留实验为例,将系统的分析光谱与Opus采集的光谱波形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简化人工劳动、提高科研效率、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且访问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和数据挖掘标准的分布式数据挖掘系统模型,该系统运用两个层次的开放式数据挖掘语言来提供良好的延伸性,基于KQML和XML的代理通信机制保证移动代理具备很好的跨平台性.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分布的、异构异质数据源的集成和访问,同时还给出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