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乙腈和水的混合体系中,将硝酸铜和3,5-吡唑二甲酸(H-3pdc)于120 ℃反应72 h, 得到蓝色晶体, 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u3(pdc)2(H2O)7]·2H2O}n.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粉末X射线衍射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其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3个铜离子和2个pdc3-形成中性分子Cu3(pdc)2, 水分子作为桥联配体连接Cu3(pdc)2形成一维折叠链, 通过氢键作用, 一维链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Cu2+的配位水分子与晶格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金属水链.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巯基四氮唑和巯基嘧啶为硫源, 用溶剂热合成法原位合成两个纯无机羟基硫酸盐骨架: [Cu3(SO4)(OH)4]n(1)和[K2Co3(OH)2(SO4)3(H2O)2]n (2). 在化合物1中, 一维带状折叠—Cu3(OH)4—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三维羟基硫酸铜骨架; 在化合物2中, 一维折叠Co3(OH)2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二维羟基硫酸钴阴离子骨架, 该阴离子骨架进一步被K+连接形成三维双金属纯无机骨架, 在该三维结构中存在K+传输通道. 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硫作为硫源为合成羟基硫酸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配位聚合物(CPs)由于具有多样化的结构,以及在光化学、分子磁体、异相催化和气体吸附与分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而受到关注,特别是如何构建新型的CPs至关重要。利用半刚性四羧酸类配体5,5′-(羰基二氮杂二烯基)二异氰酸(H4L)和锌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三维CPs:({[Zn2(L)2(H2O)6]·[Zn(H2O)6]·4H2O}n),并对CPs进行详细表征。在配位聚合物中,Zn(Ⅱ)离子通过与L4-阴离子桥联得到之字型一维链,一维链结构中的配位水、游离水以及Zn(H2O)6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连接相邻的一维链,最终得到一个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热重分析显示CP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显示CPs有较好的荧光强度和适中的激发/发射波长,因此该CPs是潜在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法合成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铜配位聚合物{[Cu2(BPIPH)(C5H5N)2(H2O)]·3H2O}n(H4BPIPH=二丙酮酸缩间苯二甲酰腙,C14H14N4O6).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694 21(8)nm,b=2.485 80(11)nm,c=1.372 05(8)nm,V=5.778 3(5)nm3,Z=8,Dc=1.581 g·cm-3,μ=1.536 mm-1,F(000)=2 816,R1=0.043 0,wR2=0.090 6;该标题配合物是由2个中心Cu(Ⅱ)原子,1个BPIPH4-配体,1个配位水分子,2个吡啶分子和3个游离水分子组成;双核铜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BPIPH4-配体中羧酸根的桥联作用,将化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将4,4′-三苯胺二甲酸(H2L)和硝酸镉分别加入1,4-二(咪唑)苯(bimb)和1,4-二-(吡啶-4-甲氧基)苯(bpmb)中,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两种新型的金属镉有机 无机配位聚合物{[CdL(bimb)0.5]·2H2O}n(1)和[Cd(HL)2(bpmb)0.5n(2). 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两种聚合物的结构, 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IR)、 热重(TG)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并在室温下测试两种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属性. 实验结果表明: 配位聚合物1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其骨架为二维层状结构; 配位聚合物2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是由一维锯齿链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3D超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NH2)3]2{[MoO(H2O)C2O4]2(μ-O)2}·2H2O,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金属Mo-Mo键,通过计算知道钼原子是+5价的,两个钼氧八面体是共边连接的,每个钼上有一个螯合的草酸根,而胍作为阳离子存在于晶体中,参与构筑有特色的氢键网络。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 a=0.7956(2)nm, b=1.8996(4)nm, c=1.2832(3)nm, β=106.78(3)o, V=1.8568(7)nm3, R1=0.0243, ωR2=0.0672.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法成功地合成两种新的双吡唑甲烷配合物[Ag2(bpm)2](NO3)2(1)和[Pd(bpm)2]Cl·H2O(2),(bpm:bis(pyrazol)methane),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确定双吡唑甲烷配合物的晶体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1是[Ag2]二聚体,通过氢键作用组装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是Pd(II)单核结构,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目标配合物的室温荧光光谱以及Hirshfeld surface表面作用力,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由配体bpm相比,配合物的荧光轻微蓝移;配合物1和2的主要相互作用分别是O…H/H…O和H…H接触。  相似文献   

8.
[Cu(imi)24[(imi)2(Mo8O26)]·H2O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合成反应合成了[Cu(imi)24[(imi)2(Mo8O26)]·H2O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光电子能谱、 循环伏安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中每个铜原子由2个咪唑 分子配体连接为直线型配位环境, 每个γ-{Mo8O26}4-单元与2个咪唑配位, 各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2种均苯三甲酸根配位聚合物{\[Cu2(Hbtc)2(H2O)6]·ppz·H2O}n(1)和{[Co2(btc)2(H2O)6]·(H2ppz)·(H2O)}n(2)(H3btc=均苯三甲酸,
ppz=哌嗪), 通过红外光谱(IR)、 紫外 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XRD)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 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考察配位聚合物的光伏性能, 并将SPS与UV Vis吸收光谱进行关联, 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晶体场理论分析且指认各响应带. 结果表明: 配位聚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二者具有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1D链状结构, 不对称单元中均包含2个晶体学不等效的M(Ⅱ)离子(M1=Cu,M2=Co); 二者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不同, 相同有机分子的存在形式不同; 2种配位聚合物在紫外 可见光诱导下均产生光伏响应, 且配位聚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环境对光伏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一种基于银离子金属中心的硅钨杂多酸(H3SiW12O40)配位聚合物材料([Ag4(BPB)4SiW12O40])(简称,化合物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构中存在Ag1、Ag2和Ag3三种银离子,分别采用2、3、4配位的方式通过Ag-N键连接有机配体,又通过Ag-O键连接多酸分子. Ag1连接有机配体形成左手、右手螺旋链,并连接多酸分子形成梯形链. Ag2连接有机配体和多酸分子形成二维4,4-sql拓扑格子层,梯形链与格子层共用多酸分子. Ag3连接有机配体形成一维链贯穿于二维层,最终形成整体的三维结构.此外,利用复合改性玻碳电极(GCE)作为工作电极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可作为还原NaNO3的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得到了一种基于磷钨杂多酸(H3PW12O40)的银离子配位聚合物材料([Ag2(BPBP)3PW12O40]).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银离子连接有机配体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多酸通过Ag-O键位于链的一侧,最终链状结构通过氢键等超分子作用链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本文利用复合改性玻碳电极(GCE)作为工作电极,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CuCl2·2H2O和三唑-吡啶羧酸(Htpa)为原料,在DMF和甲醇混合溶剂中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配合物[Cu2(tpa)2(OH)]n的微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铜配合物微晶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Cu2(tpa)2(OH)]n/H2O2体系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染料,并且对两种染料的降解过程作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Cu2(tpa)2(OH)]n/H2O2催化体系对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均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见光照射90 min时,碱性品红的降解率达到84.0%,可见光照射25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6.3%.动力学研究表明,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的降解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Fe(Ⅲ)配位超分子配合物:  [Fe(phen)3][Fe(ox)3]·KOH·6H2O(1), [Fe(en)2(ox)][Fe(en)(ox)2]·2H2O(2), K3(glycol)·(Fe0.2Cr0.8)(ox)3(3)(phen=邻二氮杂菲, en=乙二胺, ox=草酸).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测定了它们在4.5~300 K的变温磁化率.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区配合物1~3均表现出弱的反铁磁性质, 其中配合物2的反铁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以3-(1H-四氮唑-1-乙酸酰胺)吡啶(TAAP)、 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氯化铜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种新的基于四氮唑配体(HTrz=1H-四氮唑)和Anderson型多酸的铜配合物{H2Cu12(Trz)12[CrMo6(OH)6O182(OH)8(H2O)4}·12H2O. 晶体结构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先由去质子化的四氮唑配体Trz通过铜离子连接形成金属 有机二维层, 再通过多酸阴离子[CrMo6(OH)6O18]-3-端氧连接二维层上的铜离子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配体TAAP原位转化成Trz. 合成的配合物对H2O2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果, 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3-(1H-四氮唑-1-乙酸酰胺)吡啶(TAAP)、 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氯化铜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种新的基于四氮唑配体(HTrz=1H-四氮唑)和Anderson型多酸的铜配合物{H2Cu12(Trz)12[CrMo6(OH)6O182(OH)8(H2O)4}·12H2O. 晶体结构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先由去质子化的四氮唑配体Trz通过铜离子连接形成金属 有机二维层, 再通过多酸阴离子[CrMo6(OH)6O18]-3-端氧连接二维层上的铜离子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配体TAAP原位转化成Trz. 合成的配合物对H2O2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果, 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分步合成法得到了5对互为对映体的氰根桥连Fe(Ⅲ)-Cu(Ⅱ)-Ln(Ⅲ)异三金属配合物[{Cu(RR-valcy)Ln(H2O)1.5(CH3OH)1.5}{Fe(CN)6}]·4H2O·CH3OH(Ln=Dy, 1; Ho, 3; Er, 5; Tm, 7; Yb, 9)和 [{Cu(SS-valcy)Ln(H2O)1.5(CH3OH)1.5}{Fe(CN)6}]·4H2O·CH3OH(Ln=Dy, 2; Ho, 4; Er, 6; Tm, 8; Yb, 10)(H2valcy= N,N'-双(3-甲氧基水杨醛)-缩-1,2-环己二胺).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5对同构的对映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空间群,每个[Fe(CN)6] 3-与一个[Cu(RR/SS-valcy)Ln(H2O)1.5(CH3OH)1.5]单元通过Fe-C≡N-Ln 桥相连接. 圆二色光谱测试证明每对配合物的光学活性和对映异构体性质.配合物1、3、5、7和9在2-300 K的直流变温磁 化率数据符合Curis-Weiss定律,Weiss常数θ依次为-0.274、-3.64、-9.83、-7.29和-15.32 K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法合成一个捕获二维无限水层的多酸杂化化合物3H3[PMo12O40]·6C3N6H6·31H2O.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其晶胞参数a=1.754 0(9)nm,b=1.754 0(9)nm,c=1.330 5(3)nm,α=90°,β=90°,γ=120°,V=3.545 3(4)nm3.该化合物中的Keggin型多酸阴离子作为模板诱导了水簇形成,搭构成一个二维水层{(H2O)30}n,三氨基三嗪填充孔洞后增强了水簇的稳定性. 热失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室温和实验室灯光照射条件下, 通过原位光化学反应, 分别以乙二胺和二亚乙基三胺为模板, 合成3种过氧桥连的草酸铀酰配合物[NH3(CH2)2NH3]3[(UO2)2O2(C2O4)4]·4H2O (1), [NH3(CH2)2NH2(CH2)2NH3]2[(UO2)2O2(C2O4)4]·2H2O (2)和[NH3(CH2)2NH2(CH2)2NH3]2[(UO2)2O2(C2O4)4] (3)。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Raman)、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 对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1和2中U-O2-U二面角为180°, 而通常过氧配合物的过氧二面角小于180°。2和3中过氧键的键长比正常的过氧键长短, 其中2更接近超氧键的键长, 但价态和拉曼图谱都表明其为过氧键。  相似文献   

19.
以邻苯二甲酸(1,2-H2BDC)和二-吡啶-(3,2-a: 2′,3′-c)-吩嗪(Dppz)为混合配体,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Cd2(Dppz)4(1,2-BDC)2]·4H2O, 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496 17(10) nm, b=1.715 96(10) nm, c=1.822 32(8) nm, β=96.293(1)°, V=7.758 6(6) nm3, Z=4, R1=0.045 6, wR2=0.093 9. 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室温下显示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分子磁体(SMMs)体系被探索出来,尤其关于Dy、Ho、Er等稀土离子组装而成的SMMs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目前对Yb的系统性和比较性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为探究Yb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磁弛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两种氰基桥连3d-4f一维链状配合物{[Yb(TPPO)4][Fe(CN)6]}(H2O)(简写为1YbFe,其中TPPO为三-(N,N-四亚甲基)磷酰胺)和{[Yb(TPPO)4][Co(CN)6]}(H2O)(简写为2YbCo).粉末X线衍射表明两种化合物均有较高的纯度,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局部配位几何结构均为八面体(Oh)构型.磁性研究证明零场下配合物1YbFe和2YbCo存在量子隧穿(QTM)效应,交流磁化率不表现出频率依赖性.在外加2 kOe直流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