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潮》2004,(1)
2003年11月24日《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密集于海底山脊,在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报道称,这是海洋生物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如此深海海域鱼类产卵孵化的场景,也是第一次发现两种不同海洋生物大量“群居”在同一地点繁衍后代。“海地托儿所”位于加州海岸吉尔达断岩带,距离加州海岸大约160公里,距海面大约1600米。在这个“海底托儿所”,章鱼与鱼类都群居于此处,共同“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存在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奇迹,也是区别其他星球的重要特征。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宝贵财富,为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所共享。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就一直在为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根据2003年的一项估计,我们地球上生物  相似文献   

3.
奇云 《青年科学》2010,(12):20-21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我们的未知世界,那么对于海洋,我们同样知之甚少。海洋中除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外,据说在6000米以下的大洋底部仍有生命存在。伴随着人类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的进程,深海载人潜水器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5.
按美国的青少年俚语说法,如果麦当娜和詹妮弗.洛佩兹成为巨星,并不是因为她们有着庞大的体格,而是因为她们的知名度。同样,海底地质学认为,硫化物矿床之所以受人关注,也并是因为其体积的巨大,而是因为其有着不定型和丰富的金属资源。碰巧的是,海底块状硫化物也有着巨大的体积。虽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人们对矿石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大多数人预计矿石的价格依然会反弹。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9,(11):8-8
通过观察一个人说话时的肢体语言、面部神态和措辞,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审视笔迹也可产生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10,(1):74-74
加拿大科学家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低于摄氏零度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数目不菲、处于冬眠状态的嗜热菌。这种嗜热菌以孢子形式冬眠于北冰洋海底的沉积物中,以抵御其所处的恶劣环境条件。在摄氏40度到摄氏60度之间,这些孢子就可以复活为细菌。科学家认为,这些冬眠细菌可能来自于大洋底部之下的某些热区域。  相似文献   

8.
"海底黑烟囱"与生命起源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底黑烟囱及相关生物群体的发现是近20年来全球海洋科学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在海底黑烟囱周围高温、高压、黑暗、缺氧、含硫等极端环境中,生活着特殊的深海生物群落,它们的初级生产者嗜热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组序列上最接近地球上原始的祖先,生活环境也与生命起源时地球上的高温、缺氧环境非常类似.地球历史早期热液系统曾经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因而嗜热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通过对生命起源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环境条件、能量条件、安全条件等方面考虑,现代海底黑烟囱周围的水热环境是探索生命起源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13,(1):14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家布兰迪·里斯(Brandi Reese),与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的分子地球微生物学家希斯·米尔斯(Heath Mills)发现,太平洋底的沉积物中有青霉菌生存。能在如此荒凉严酷的环境中找到多细胞生物,"使我们对生命在地球上生存的极限有了更新的认识"。在2012年12月6日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GU)会议上,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石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张君元研究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蔡爱智教授为主的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发现了位于台湾海峡中南部的台湾浅滩蕴藏有丰富的沙资源:总面积约1.5万Km^2的巨大“海底沙漠”,可满足海峡两岸百余年的建筑用沙。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在中国南海进行了一次深海海底山环境的声传播实验.本文利用宽带爆炸声信号分析了海底山对声传播的影响.在第一会聚区位置,由于海底山的阻挡,海底山环境下传播损失(TL)增加了30 dB以上.此外,实验观察到在第一影区的位置,由于海底山的反射,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比无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减小近7 dB.在28 km附近,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随着接收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接收深度170与1868 m处的传播损失相差近10 dB.在距离大于30 km时,不同接收深度条件下的声传播损失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大部分距离处的差异小于3 dB.实验得到的传播损失和脉冲达到结构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并利用射线和波动理论解释了由于海山引起的传播损失异常现象和脉冲到达结构.  相似文献   

12.
海底地形变化对声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在南海深海区域海底斜坡环境下进行的一次声传播实验中观测到的一些不同于平坦海底的声传播现象,利用射线声学方法分析并解释了海底地形变化引起声传播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声源深度位于131 m处时,在第一影区内,海底斜坡前较小幅度的海底山丘(凸起高度小于1/10海深),对第一次与海底作用而入射到该小海底山丘处的小掠射角(绝对值在10°–20°范围内)声波有反射遮挡作用,导致在其反射区特定传播距离上出现影响深度可达海面以下1300 m的倒三角声影区,比平坦海底环境下相同影区位置处的传播损失增大约8 dB.在第一会聚区内,海底斜坡对声波的反射阻挡作用使得从海面反射及水体向下折射的小掠射角(绝对值小于10°)声波所形成的会聚区结构消失,只保留从水体向上折射的会聚结构.因此,准确的海底地形对深海声传播预报及目标探测等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海底反射声工作方式是指声波经一次海底反射到达接收器的工作方式,是深海影区内水声探测的重要途径.依据射线声学理论,深海海底反射声工作方式下的声场由海底反射路径(BR)、海面-海底反射路径(SBR)、海底-海面反射路径(BSR)、海面-海底-海面反射路径(SBSR)起主要贡献,4条路径声波的到达时间不同,利用其到达时延差可以分析深海海底反射声工作方式下的声场强度干涉结构.分析发现,海底反射声区声场强度在频率域呈现周期性,且频率间隔随距离增加而增大,且频域间隔对应于多途时延差的倒数,因此可以利用多途时延差与距离的关系来估计声源距离.对于水面声源,声源处的海面反射可以忽略,因此其海底反射声场由BR和BSR传播路径的声波起主要贡献,其干涉条纹的频域间隔对应于BR路径和BSR路径时延差的倒数.本文通过分析深海海底反射声工作方式下声场强度干涉结构,得到了多途时延差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水面声源的被动测距,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0月,美国科学家乘“阿尔文”(Alrin)号深潜器到达东太平洋水深约2500米的加拉帕格斯海底。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海底上,耸立着几十个高2-5米,直径约15厘米,呈下粗上细的丘状物,从这些丘状物内不停地喷出黑色和白色的烟雾。经研究,黑色烟雾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科学家在苏格兰深海域发现四支海洋生物新物种,并称其为"不可思议的发现"。海洋苏格兰勘测队在北大西洋罗科尔海底高地发现一种大型海螺、两种蛤类和一种海生蠕虫,尽管科学家对该海域研究数十年,但这四支新物种却并未被发现,它们生活在苏格兰西北部海岸数百公里远的深海。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科院海洋所博士高翔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太平洋地球科学中心教授王克林合作,在洋壳俯冲断层强度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光滑洋壳的俯冲较粗糙洋壳的俯冲更易产生毁灭性的海底大地震。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环太平洋的深海底存在大量带状分布的海沟深渊,那是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俯冲的地带,两个板块之间的俯冲面即为俯冲带大断层,由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洋19航次第一航段,“大洋一号”科学考查船于2007年2月7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所的陈永顺教授作为该航段首席助理带领其研究小组参加并负责海底热液羽状流异常探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鹦鹉螺是一个漂浮的实验室,里面配有可以观测到海底深处的照相机。本周一海洋勘探信托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了一项奇特的发现。鹦鹉螺在加州海岸海峡群岛水下发现了一个小的明亮紫色球。这个漂浮实验室在海峡群岛的项目主要重心是研究深海珊瑚,但这奇特的球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视频还包含了随着照相机不断移动,研究人员进行实时观测的一段配音。他们将这个球称为"紫色球状体"!研究人员在决定下潜近距离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许发达的文明和城市。然而,由于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些城市如今有的已经根本找不到任何踪迹,有的则早已沉没于茫茫大海之中。它们成为了一个个历史谜团,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我进入时光隧道,到了海底世界。成群结队的小鱼围着我,跳起了圆圈舞。水母姐姐看见我,把我领到海龟学校。海龟爷爷向我点点头,请我入座,发了一大堆书给我。我打开书一看,呀,全是我看不懂的鱼文。我请教旁边的热带鱼,热带鱼悄悄地回答我,生怕被老师看见。谁知道,海龟老师正站在我背后瞪着我,把我吓了一大跳。下一节课是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