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泰山侧柏林柏小爪螨及其天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侧柏林柏小爪螨及其捕食性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柏小爪螨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柏小爪螨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0.6298),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0.4182),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更小(0.2634)。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小花蝽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0.8172),圆果大赤螨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0.7115),龟纹瓢虫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最大(0.6906),深点食螨瓢虫与柏小爪螨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0.8729),其次为苏氏盲走螨(0.7596),说明这两种天敌对柏小爪螨的跟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黑肩绿盲蝽 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属半翅目、盲蝽科。它能吸食产在水稻叶鞘组织中的稻飞虱卵,是稻虱卵期的重要天敌之一。我所从一九七六年起与金华县病虫观察站协作进行过田间调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饲养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时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的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害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小于蜘蛛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跟随现象.晚稻田蛛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蛛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早稻田蛛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对转BADH基因稻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与对照稻田(中花8号)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有一定差异;转基因稻不同株系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有升有降,但与对照稻田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监测表明:各供试稻田中二点叶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高峰期均为7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突花蛛、三色长蝽、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高峰期与主要害虫的高发期基本一致,天敌-害虫跟随现象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转BADH基因稻对稻田害虫及天敌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生态位及控虫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空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低剂量浓度的杀虫双[其结构式为(CH3)2NCH(CH2S2O3Na)2]农药[V(原药)∶V(水)=12∶5 000]能较大地增加稻田蜘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及蜘蛛与害虫的比例相似性指数,且蜘蛛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增加幅度大于害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空间生态位宽度与害虫的比例相似性指数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到未施药的水平.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在合适的低剂量农药作用下,蜘蛛能维护较高的相对活力约1周的时间.通过对蜘蛛控制害虫的生物量测定,发现低剂量农药能显著的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  相似文献   

6.
茄子田朱砂叶螨-天敌关系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色关联序分析了茄子田自然天敌对朱砂叶螨的跟随效应.结果表明,主要天敌类群中,与叶螨关联度最大的是瓢虫、南方小花蝽和蜘蛛.它们是田间控制叶螨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随害虫生态位宽度值的增减而增减,证明蜘蛛和目标害虫具较强的相关性。晚稻田蛛虫生态位宽度值及蛛虫生态位重叠值均大于早稻田蛛虫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及蜘蛛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大小均有更替现象。  相似文献   

8.
稻粉虱Aleurooybotus indicus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稻粉虱Aleurooybotus indicus及其天敌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的调查,测定了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比例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时空二维生态位,并分析了稻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园蜘蛛种类与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茶区茶园蜘蛛开展普查和定期定点调查,初步查明福建省茶园蜘蛛有45种,明确了不同类型茶园天敌蜘蛛,有机生态茶园和综防示范园的害虫治理措施对蜘蛛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综防示范园农药的使用对天敌蜘蛛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茶园耕作措施对台刈蜘蛛种群影响显著.蜘蛛是黑剌粉虱和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天敌,尤其结网蜘蛛对其成虫表现出很高的网捕效果.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空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质统计学中的交叉变差函数方法,研究稻田中褐飞虱和自背飞虱自然混合种群密度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存在正或负的相关关系,但在水稻生长的个别阶段不同飞虱种群密度的空间关系不明显.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在早稻中多为不相关关系,且方向差异不明显,但在水稻生长的中期,稻飞虱种间不但存在相关范围等于18m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存在相关范围等于54m的负相关关系.两种飞虱在晚稻田中的空间关系多为负相关关系,相关范围等于54m或更大,且方向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的稻田飞虱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e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为Wolbachia所感染。克隆了编码Wolbachia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Wolbachia感染,还发现一种能同时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在早稻中有迁入早、虫口上升快,数量大,在水稻前,中期显害严重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4月份成虫迁入量和迁入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式,经验证,1990-2002年平均观测准确率达92.7%,同时根据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制定出了“重点监测,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和与之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检测稻飞虱的捕食性天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了不同种类的捕食性天敌的阳性反应率.发现稻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组成一致,所有捕食性天敌种类中以食虫沟瘤蛛、拟水狼蛛的阳性反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水稻纯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潮霉素抗性基因、GUS报告基因和雪花莲凝集基因的2个质粒pWRG1515和pRSSGA1共同转化粳稻品种鄂宜105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从轰击的152块愈伤组织中共再生出26株独立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73%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遗传分析证实外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亲本为孟德尔3:1方式遗传的R2代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信息扩散模糊数学方法,以发生面积比例作为灾害指数,对广东省肇庆市的稻飞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稻飞虱灾害风险值随灾害指数升高而下降,在早稻期间,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端州等县区在灾害指数为30%时的风险值分别是0.009,0.107,0.213,0.263,0.263,0.422,0.392,0.449,其中端州和封开的风险值最高,表明这两个县区几乎每隔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研究其迁入后田间的聚集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根据2009年在秀山县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建立了褐飞虱发生期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尺度下,褐飞虱各时间段均呈聚集分布,空间依赖范围约为49-132 m,变程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自水稻插秧开始,褐飞虱密度逐渐增大,8月20日达到最高峰,即该时段应是本地区防治褐飞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NoRhem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取食抗性水稻品种B5后,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生物型的研究对于抗虫品种的布局、选育和褐飞虱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用标准苗期鉴定法对重庆市秀山县田间褐飞虱种群进行生物型测定,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5个水稻鉴别品种TN1,Mudgo,ASD7,Rathu-heerati和Babawee,在苗期接入采自秀山县清溪镇和平凯镇杂交稻田的褐飞虱2~3龄若虫,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鉴别标准测定褐飞虱的生物型.结果表明除了敏感品种TN1稻株100%死亡外,具有Bph1抗性基因的Mudgo品种及具有bph2抗性基因的ASD7品种稻株也全部死亡,而分别具有抗性基因Bph3和bph4的Rathu-heerati和Babawee品种稻株未出现死亡现象,由此初步推断重庆市秀山县褐飞虱属于生物型1、生物型2和生物型3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