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告知规则是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得以有效行使的重要保障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国际公约及主要法治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在采取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等权利的强制性措施时,应当告知其理由和依据,并且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中国刑事诉讼法应以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目标为指导完善告知规则,对告知程序、内容、告知的方式、告知规则的保障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在保险法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的合理构建保证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极大地完善了保险立法,但对告知义务的规定仍旧粗陋,导致保险合同纠纷不断。只有进一步明确现有的规定,才能更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告知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先合同义务和间接义务,告知义务人以投保人为限,但不能否定投保方其他成员的告知行为,告知内容为"重要事实",认定"重要事实"形式上要以书面询问方式为标准,实质上要以"谨慎保险人"和"决定性影响"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最大诚信原则是各国保险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保险法这一原则主要通过保险法第十七条关于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告知义务的规定体现.但仔细研究十七条,发现其关于投保人告知义务和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使保险关系双方利益失衡,导致不公平.我们应将该规定中的不合理之处理出,并根据实际对如何完善该规定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保险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权制衡理论的角度提出控制未决羁押权滥用的若干思考:建立逮捕与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将逮捕与羁押决定权从承担追诉职能的警检机关转移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法院;实行逮捕的令状主义规则,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体制;重塑我国看守所管理体制,将未决羁押场所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改由处于超然地位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完善未决羁押阶段律师的辩护制度,真正实现控辩平衡、诉辩对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只存在有证逮捕,且羁押往往与逮捕相混,不利于刑诉程序的顺利开展。国外对逮捕和羁押分剐进行了规定,可以确保安全与自由、侦查的效率与程序正义得到合理平衡。确立逮捕和羁押分离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逮捕制度的强制犯罪嫌疑人到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有证逮捕和无证逮捕,由中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逮捕与羁押分立,当事人对逮捕有完善的救济途径。而我国目前逮捕制度的缺陷是由追诉主体决定逮捕导致逮捕的滥用,逮捕与羁押合一问题严重,当事人救济途径虚化,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一般情况下逮捕后的羁押期限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有关规定被再次逮捕的羁押期限未做明确规定,但此种情况又是在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规范侦查行为、切实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立了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近日,我国颁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本文以《规定》为基础对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逮捕必要性双向说明理由制度的建立,是准确适用逮捕三个要件的客观需要,符合逮捕制度的保障人权和保障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文章从逮捕必要性双向说明理由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应有内容和完善措施等方面对本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人身保险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告知义务履行的时间、内容、方式、免除等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对人身保险合同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学者的有关观点、见解,借鉴了英美等保险立法比较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提出应当采用因果关系说的处理方式,处置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人权保障的重视,非法证据的采信问题逐渐被司法界所关注.排除非法证据虽然可能造成客观真实的失落,但却为树立权利保障观念、正当程序观念提供了一种保障.因此,在我国有必要完善该规则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中,注重对排除规则的比较性分析与教学,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进步的要求,可以补充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教学内容,促进我国法律人才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基于我国法律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比较性研究与分析,重视其替代性救济措施的介绍,拓宽法律视野,加快健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
源于英美法系的司法认知制度被世界许多国家立法所吸纳并已步入我国制度移植的空间。我国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司法认知,仅司法解释略有涉及。但作为法官在审判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事实认定方法,我国在司法认知方面绝非一片空白。因此,很有必要全面检视我国司法认知现状,以为合理借鉴提供起点参数。从立法层面讲,我国现有的关于司法认知的法律规范存在着立法位阶偏低、定性模糊以及缺乏程序规定等不足;从司法层面讲,则存在着法官怠于司法认知、迷信司法鉴定而轻视司法认知的问题。究其原因,该种状况的形成与我国证据虚无的传统理念、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和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侦查权力滥用,逮捕必须依一定正当程序并加以监督。规范层面上的审批逮捕有两方面作用:一、谨慎批捕;二、侦查监督。而在实践运作中,逮捕的条件接近于起诉的条件。在公、检察机关内部将批捕准确率、起诉准确率、批准逮捕率与办案人员的内部行政考核相挂钩。产生的后果就是,为收集证据(特别是口供)以确保准确率,有可能发生侦查机关滥用侦查权、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等问题。要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取消批捕正确率等的考核标准等方法,值得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司法管辖关于船舶扣押的法律不仅在实质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程序法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该文对不同的司法管辖体系关于船舶扣押的法律作了介绍,重点讨论姐妹船扣押、错误扣押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作为对生效裁判错误救济的审判监督程序,在纠正错案、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名称不准确、再审理念冲突、再审理由缺乏操作性、启动主体行政化、再审期限不合理、审查程序不规范、原审法院再审不公正和再审加刑等,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复苏术传统的观念已受到冲击,现代的涵义而盲,复苏术包括保持心肺和脑的供血,恢复原来呼吸、循环及脑功能的各种措施.当心搏停止4分钟以内进行第一阶段复苏术,在8分钟内进行第二阶段复苏术成功率最高.笔者为探讨心肺循环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结合我院心肺脑复苏术成功5例病人,就复苏术中问题及规范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检察机关拥有批捕权的体制既是长期司法实践的惯性使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契合检察监督理论体系,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但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存在正当性疑问。法院行使批捕权并不会使法院产生预断,也不会影响批捕效率,还可大幅降低高羁押率。因此,我国应建立法院行使批捕权模式。法院行使批捕权,应从批捕机关的设置、批捕审查方式、逮捕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9.
长江水资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对其进行法律层面上的保护。我国对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构成了自己的体系。该法律体系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加以改善,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修改有关的法律条文,完善有关具体的法律制度,建立合理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空白化、启动主体的多元化、启动程序的任意化、再审理由的实体化、申诉规定的笼统化等问题。观念误区和具体国情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