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资源节约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应地区规划要求,为了确定滑坡场地建设适宜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针对性的提出基岩表面坡度、深切冲沟的距离以及滑坡自身的稳定性等9个评价因子,对规划区内整体稳定性较好的某滑坡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性区面积约0.83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20.2%,分布于山前地带、场地中后部;较适宜区面积约0.43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10.4%,主要为滑坡场地中部;适宜性差区面积约1.01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24.4%,主要为滑坡的中前部;不适宜区面积约1.85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45.0%,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较差区域。评价结果与野外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场地现状定性判别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可见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滑坡场地规划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规划布局的基础,为城镇用地提供参考和依据.评价过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设定最为关键,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根本差别.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地形和地质条件.我国近年大量开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呈现以下特点:评价尺度以县市为主,并呈变小趋势;研究重点由平原转向山地,更加注重生态;新的评价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视角不断出现,多因素综合叠加模型得到最广泛应用;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GIS广泛用于评价中,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总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成熟,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提出的基于概率烈度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分布的结构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对地震动输入模型进行选择.采用了考虑地面运动开始、强震、衰减全过程的修正地震动模型,提出了计算离散性地面加速度对应的谱密度值的方法.分析谱密度值对场地条件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变化的敏感性,为进一步进行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和结构失效概率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提出的基于概率烈度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分布的结构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 对地震动输入模型进行选择. 采用了考虑地面运动开始、 强震、 衰减全过程的修正地震动模型, 提出了计算离散性地面加速度对应的谱密度值的方法. 分析谱密度值对场地条件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变化的敏感性, 为进一步进行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和结构失效概率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概述了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目的和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分析GIS—OWA方法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并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奉节县为研究对象,将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物多样保护功能评价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方法】共选取包含自然、经济和生态 3 方面的 13 个弹性因子和 3 个刚性因子构建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为各弹性因子分配权重,利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分为 5 个等级。【结果】1 )适宜建设用地和较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面积的 2.2% 和 4.18% ,可建设用地少且空间分布不均,较为集中分布于朱一镇、永安街道及鱼复街道一带;2 ) 92% 的建成区分布在适建区内。绝大部分乡镇建成区与适建区重合度较高,表明奉节县的城镇建设受限制性条件约束小,布局较为合理。【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奉节县的城镇建设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对于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震引发的工程场地地表破裂对其上的建(构)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准确预测地震发生后地表破裂带宽度,确定出合理的断层避让距离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对强震地表破裂宽度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在诸多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震级、上覆土层厚度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中的信息扩散原理及一、二级模糊近似推论,建立了两个评价指标与地表破裂宽度之间的模糊关系;然后针对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交叉验证,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完全二次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显示,信息扩散方法构建的强震地表破裂宽度模型可以较好的处理各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以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将选择的746条各国强震记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场地分类.按照最新的识别近场强速度脉冲地震记录的定量方法,将选择的地震记录划分为中远地震、近震及近场强脉冲地震记录.利用这些强震记录,统计得到了近场强脉冲地震对应Ⅰ,Ⅱ,Ⅲ,Ⅳ四类场地的等延性位移比谱、等强度位移比谱的计算公式,并由此研究了场地条件及各种地震动参数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中短周期段[0.3s,5s]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较大,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中短周期段[0.5s,3s]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较大且部分可达80%以上,场地条件对影响周期段的范围有重要影响;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是影响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最大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奉节县为研究对象,将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物多样保护功能评价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方法】共选取包含自然、经济和生态3方面的13个弹性因子和3个刚性因子构建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为各弹性因子分配权重,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分为5个等级。【结果】1)适宜建设用地和较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面积的2.2%和4.18%,可建设用地少且空间分布不均,较为集中分布于朱一镇、永安街道及鱼复街道一带;2)92%的建成区分布在适建区内。绝大部分乡镇建成区与适建区重合度较高,表明奉节县的城镇建设受限制性条件约束小,布局较为合理。【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奉节县的城镇建设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对于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亚奇  席广亮  秦天 《河南科学》2010,28(1):105-107
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从建设经济性因子和自然生态因子两个方面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探讨了评价方法与步骤,并以嘉兴市凤桥镇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模型.通过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测算,对2008—2013年我国整体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说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过程耦合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其他城市目前更多地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磨合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以东莞市2008年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判读选取8类目标地物,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发现分类精度不高(80%).其主要原因是ALOS数据的有效波段较少,且研究区植被、水体密布,多类目标地物难以区分.针对该问题,结合东莞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引入植被指数NDVI、水体指数NDWI和DEM数据,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使分类精度有较大提高(90%),可有效地解决了因ALOS数据有效波段数较少而产生的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基于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DEM的改进型决策树分类是一种非常好的ALOS数据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LCA中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生态影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国内目前尚无可供利用的科学方法和参数.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提出了LCA中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各指标的特征化因子和当量系数.建立了综合的生态影响评价计算公式和计算案例.并把建立的相关参数与国家标准相结合,使之更易于被认可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系统识别并综合评估区域道路系统的环境影响,建立道路交通系统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评估模型。该模型归纳道路直接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工业区位论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预测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地估算道路系统直接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间接影响评估方法能够预测道路网络形成后,区域所有可能的工业布局情况,并大致估算每种布局的排污格局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小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小区域的方法,它以一定的“衰减”规律,采用泊松模型和断层破裂模式,并以定的概率水准来表示,它概率一致的其它地面运动参数小区划相结构可为人造地震波和应用双重破坏准则的抗震设计提供概率一致的持续时间参数,使地震参数小区划有更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for land use/cove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However,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pectral confusions between different surface features are common, which always introduce errors into the ordinary automatic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A knowledge-based land use/cover classification is tried. Based 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 use/cover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several index models derived from TM digital data of Kenli County are built, which can make pixels of certain land use/cover types enhanc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dex models, the expert knowledge of the area and some ancillary data, such as land use maps and soil maps based on ground surveys, rules of every class are determined to extract the land use/cover inform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shows that without any manual modification, the land use/cover information determined with remote sensing is 81.8% and accuracy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cover cross checked with a random sample is 84.5%. Therefore,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land use/cove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where spectral confusions commonly exis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态耦合运算分布式地下水模拟模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调度,又可以合理控制区域地下水位.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到黄河流域某灌区,并对灌区2020和2030年的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控制.研究成果可为干旱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化防治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is calculated using newly updated ground observations of monthl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co-variabilities of PDSI and SAT are examined for summer for the period 1961-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decadal climate co-variabilities and strong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SAT and soil moisture in many regions of China. Some of the co-variabilities can be linked to global warming. In summer,sig-nificant decadal co-variabilities from cool-wet to warm-dry conditions are found in the east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North China,and Northeast China. An important finding is that in the west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pronounced decadal co-variabilities take place from warm-dry to cool-wet conditions. Because significant warming was observed over most areas of the global land surface during the past 20-30 years,the shift to cool-wet conditions is a unique phenomenon which may deserve much scientific attention.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SAT and soil moisture may partly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decadal co-variabilities. It is shown that anomalies of SAT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climatic co-variabilities,and changes of SAT may bring notable influence on the PDSI in China. These results provid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increasing risks of decadal drought and wet-ness as 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progress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北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迅速扩张为显著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热岛效应也愈 加显著。为快速提取城市地表温度信息,以探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基于中等分辨率常规易得的 2000-2018时段内Landsat 影像热红外波段的辐射信息,定位于热岛效应显著的北方典型城市长春市,采用单 窗算法,分别对不同年份的影像进行地表温度计算,并生成长春市地表温度专题图。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应 时段内的地面观测温度数据识别长春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探究典型区内热岛效应强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 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春市热岛效应的时序变化特征表现为夜晚较白天强,秋冬较春夏强; 空间变化 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上为温度高值区增加; 土地类型的热岛效应强弱关系: 建筑用地> 绿地> 林地> 水体。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产汇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汊遍布。本文结合传统的水文方法开发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产、汇流模型。在太湖流域的水量和水质计算中证明该模型是十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