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碳质大化石为广布于世界各地和我国秦岭南北的晚前寒武纪特征化石。笔在陕西省镇安县原志留系地层中中首次发现其球形、似球形类的Chuaria,包括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和Shouhsienia shouhsienensis Xing两个尾种;同时在化石产层中测得的183Ma的Rb-Sr同位素年龄。这些成果表明镇旬地区可能存在由晚前寒武纪地层构成的滑脱片体或早古生代微陆块。  相似文献   

2.
陕西乾县磨子沟晚前寒武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陕西乾县磨子沟昭陵组砾岩及其下伏皇坪组和庄河沟组的层位问题,建议把庄河沟组下部的杂色灰岩段单独分出,建立一个新组——南曹德组。根据确凿的证据认为它们的时代应属晚前寒武纪。在磨子沟庄河沟组顶部所采页岩经同位素测定,获得699.5±43.3百万年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这对渭北西部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本区庄河沟组及昭陵组内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微古植物分子,经初步鉴定,共计17属,19种及14个未定种,它们均系晚前寒武纪的常见分子,其中有许多是晚前寒武纪的代表分子。特别是在庄河沟组下部还首次发现了较为丰富的Chuaria等大型疑源类化石,这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例。此外,还认为本区上前寒武系与合化石的奥陶系灰岩之间呈逆冲断层接触,断层带中发育有大量糜棱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膝县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石炭-二叠系及各统的生物划分依据。并在古生物群特征和岩性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膝县煤田晚古生代地层作了进一步的厘定。  相似文献   

4.
淮南生物群是60年代以来,发现于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类宏观生物化石,保存颇为完好,类型相当丰富,组合面貌独特,是国内外罕见而难得的生物群。就化石类型来说,有大型疑源类(圆形、似圆形亚类,带形和弯曲亚类),环节动物、文德带藻和其他化石。其中椭圆形化石Shouhsienia就是淮南生物群的主要分子之一,约占整个生物群的30%。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前寒武纪岩浆构造事件与地壳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构造体制与地球动力学机制是当前南秦岭构造带研究的薄弱环节,利用南秦岭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岩浆-构造事件,尤其是记录前寒武纪地壳生长、演化及其地幔动力学机制的岩浆构造事件,对南秦岭前寒武纪地质体、岩浆活动、构造事件的组成、特征与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秦岭太古代类似于华北太古代地幔的特征;元古代地幔则发生了先亏损后富集的演化;其中,8-9亿年南秦岭发生了急剧的地壳生长事件,并以垂向加积增生为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石炭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证明:分布于西秦岭北缘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时代为中——晚石炭世,它们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和古生物特征不同于南秦岭地区的同时代沉积岷河群和尕海群,也有别于北秦岭南部的下加岭群和东扎口群,而与祁连山区的相当地层(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群)接近,系介于华北型和华南型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本文认为,本区的中石炭统含煤地层就是陕西凤县草凉驿组的西延部分;并建议恢复海巅峡群一名,以代表本区的晚石炭世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7.
小壳化石是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界限的主要生物标志,代表着地球生物矿化发生的起始,通常以磷酸盐化的骨骼碎片和微管保存,在寒武纪早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首次系统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质实习基地大南沟剖面灯影组顶部杨家沟段以及寒武系仙女洞组灰岩中的微型壳体化石.研究发现,杨家沟段富含似软舌螺类、开腔骨类、...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卡拉麦里构造带东段下古生界中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东准噶尔造山带下古生界的形成时代和物源区,并约束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有助于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测年结果显示:卡拉麦里东段原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特征相似,以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年龄峰为主;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侵入花岗岩年龄约束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的形成时代介于426~413 Ma,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普利道利世,与阿尔泰造山带哈巴河群同期。物源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碎屑物质分别来源于野马泉早古生代岩浆弧和准噶尔微陆块,支持准噶尔盆地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东准噶尔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寒武纪—早奥陶世(523~480 Ma)阿尔曼太洋发育阶段、中奥陶世—志留纪早期(480~432 Ma)阿尔曼太洋南北双向俯冲闭合阶段和志留纪中晚期(432~416 Ma)构造转折期弧后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陇南徽成盆地北缘至天水间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地质早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在1960——1961年,作者有机会在本区研究了一些剖面,现根据化石资料并结合岩相与构造分析,分本区地层为如下的群与组(自下而上): 1.结晶岩群广泛地分布于本区东北部,其年龄可能为前寒武纪。 2.西汉水群(D_2)又为分三个组(自上而下) 3).杜家河组(类複理石建造) 2).新集子组(碳酸岩建造) 1).麻沿河组(矽质板岩建造) 在杜家河组中曾找到Stringocephalus Obesus Grabau等,在新集子组中找到Atrapa Sp,其时代应属吉维新期(D_2~2),麻沿河组中未发现任何化石,其时代难肯定。 3.大草滩群(D_3)可再分为两个组(自上而下) 2)磨峪沟组由页岩与砂岩组成,含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等。 1)十八盘山组全由纯净石英岩组成。就化石特点来看,上述两组属弗拉斯期(D1/3),在岩性特征上,具有磨拉石特点。 4.木寨岭群本群分布在西汶水群与大草滩群之间,从岩性特点上与相鄰地区比较,知其时代属中石炭世。木寨岭群形成于北秦岭冒地槽迴返后的新凹陷中, 北秦岭冒地槽由此向东即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的秦岭地轴所封闭。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纪动物群是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XRF滤纸片法测定铁基样品中十种元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朝东  沈文馨 《江西科学》1997,15(3):189-192
本法在X荧光光谱仪上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样品,避免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因而可适用于多种基体的样品,扩大了分析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在酞菁2,3,9,10,16,17,23,24位(β位)八乙硫基取代的分子: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β-(SC2 H5)8-H2 Pc,并对该分子进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和理论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进行结构优化,模拟其红外吸收光谱.模拟与实验红外振动吸收峰拟合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用ISP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一种器件少、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广告灯箱定时控制电路,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路、硬件原理及ISP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逻辑思考实际中,必然既不是1元的模态词,而且,必然与恒真的真值函数之间也并无内在联系。“A必然B”的含义为:“可独立于A、B的真值确定不会是A真而B假”,其中的“可独立于A、B的真值确定”称为“第一独立性”。“A必然B”的符号表达式为“A B”,可念作“A制约B”,其中的称为“制约号”,是2元的非正统的联结号。可能就是不必然不;偶然就是不必然且可能;“A风马牛B”的含义为“把A或 H、B或 B不论是放在前域还是后域,这之间的关系都是偶然”,故而也可称为“彻底的偶然”。容易验证,从语义上说,正统一阶谓词演算中的A B(A蕴涵B)和在其它语言中用来作为逻辑工具的“若A,则B”之间的关系是风马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样分解、基体匹配、共存元素干扰、仪器最佳测定条件选择等试验,有效消除了基体及共存元素的干扰,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铁中铝、钙、铬、锰、铜、镍、磷残余元素含量。经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验证,各元素检出限0.0003%~0.015%,回收率95.7%~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n=9)0.80%~5.58%,标样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龙塘蚀变流纹岩风化剖面中六个难溶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Ti、Nb和Ta元素在整个风化成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它们的稳定性。Zr、Hf和Th在风化剖面上部有明显的富集 ,可能与矿物锆石与钍石在风化壳表层被腐植酸溶解后向下迁移被蒙脱石与非晶质氧化铁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影响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3A的miRNA,并考察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讨miRNA对DNA甲基化甲基转移酶的调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提供新的分子标志及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通过Targetscan分析设计并合成3种miRNA模拟体,转染HER基因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印迹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筛选影响DNMT3A的miRNA;应用细胞生长曲线考察miRNA模拟体对Sk-Br-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乳腺恶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DNMT3A及DNMT3B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免疫印迹分析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均可见,与对照组比较,miR-29c可以显著抑制DNMT3A的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的生长.结论 miR-29c可与DNMT3A3′端非编码区结合并抑制DNMT3A的表达,从而影响HER基因阳性的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