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从平衡专业技能培养和未来发展潜力塑造角度,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按照"精技能、厚文化、懂管理"的课程设置理念,形成导游服务、旅游顾问两大技能课程群,辅以旅游文化与管理潜质课程选修课程群,为同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付卉 《科技咨询导报》2014,(33):144-14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业已然成为“黄金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这就需要高校大力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因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和媒介来完成的。本文以如何设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为主题展开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兴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深入研究其科学性,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是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和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195名毕业生课程成绩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证明7个公因子(物流基础、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岗位核心能力实操、经济学基础、办公文秘及综合运用实训)对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达到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专业课课程体系中课程相关性关系及部分课程关系存在错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已基本形成.体育系专业实施方案已经初步确定.本文通过对我校体育健身与保健专业实施方案、课程设置的研究,总结出其特点,提出方法措施,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旨在为体育健身与保健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和完善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辉 《科技资讯》2006,(18):162-163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息息相关。文章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分析,认为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综合性产业,旅游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便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笔者详细分析了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5项基本技能,依据不同技能所对应的工作过程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最后对课程按照模块化分类设置,并提出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式,以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把握旅游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驱动机制的前提下,在对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增设选修课、体现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资源,旅游人才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旅游全日制本科教育是各类中高级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是旅游本科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在分析中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应围绕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来定位与设计,并针对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薄弱地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茹虹玮 《科技资讯》2008,(9):182-183
节事活动类课程是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组成成份,本文对会展管理专业节事活动类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理论研究不足、课程设置未为专业特色服务和缺乏标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这对该专业的课程改革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概论"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最基本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春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按照校级优秀课的标准,从教师队伍、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建设与改革,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且又符合优秀课规范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专升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应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和中国山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例,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得出:中国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大力增加实践内容;要设置灵活的教育类课程;要站在课程的高度重视教育实习研讨。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研究是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课程体系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对相关研究文献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宏观研究的框架.本框架反映了影响课程体系的几个主要因素:宏观教育思想、课程价值取向、学科结构、专业性质、专业培养目标、师资专业结构、旅游教育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该框架有助于全面认识课程体系研究的宏观层面,同时也期待研究者们对框架中列出的具体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陕川渝鄂区域地理实习为例,介绍了高等师范学校地理专业区域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方式、内容,总结并提出了旨在提高学生地理综合野外考察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区域地理野外实习的特点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地理教师专业要求的提升以及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势必受此影响而做出改变.因此,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其2010和2013两版培养方案中学分、学时及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研究,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构建的学术性与教师职业性特色,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金锋 《科技信息》2012,(21):273-27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开设旅游专业也随之兴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经验,出现了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内容重复多、针对性不强,缺乏特色和创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帮助高职院校能对旅游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等院校的H指数(HU)与其所办学报的H指数(HJ)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校学报的管理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我国大陆地区104所师范院校及其所主办的高校学报进行检索统计,分析HU和HJ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00年至2013年8月中旬的H指数比较结果显示,师范院校HU排序,北京师范大学名列榜首,HU =66,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HU=60,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HU=50.主办的53种自然科学版高校学报H指数(HJ-NS)排序结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一,HJ-NS=38;《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二,H1-NS=37;《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名第三,HJ-NS=35.社会科学版学报的H指数(HJ-SS)排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遥遥领先,HJ-SS=7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名列第二,HJ-SS=56;《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并列第三,HJ-ss=50.104所师范院校HU与HJ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关系式为HJ=9.399+0.595HU,其线性相关系数R2=0.673 1.结论 高校学报的H指数(HJ)与主办院校的H指数(HU)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校学报水平受制于主办院校学术水平的高低,主办院校HU越高,则主办的高校学报HJ则越高,否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郭岚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6):121-123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使高职生毕业后更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如何对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开发和科学应用是关键性课题.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薄弱,造成各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第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该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结和推广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对整体提高广西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将起到示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