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资讯     
在佛出生和布道的地方,寻找犍陀罗艺术的遗迹。公元前566年,佛的母亲摩诃摩耶按规矩回娘家分娩,路上,她梦到一头大象,象征着她即将出生的儿子。佛的本名为悉达多,他在皇室奢侈华贵的环境里长大,在高贵典雅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并成家立业。然而,在富人中,悉达多是一个不快乐的人,29岁那年,他离开舒适的家庭去寻找人类遭受苦难的意义。经过6年艰苦的修行,他放  相似文献   

2.
党措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21-127,184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出其形象特点。《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是经历了出生到涅槃的神性人,又是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性神,其形象是时间上纵向单一性和空间横向多重性的交汇,是立体、多元而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3.
书评     
《华东科技》2014,(4):79
正大家都在看些什么?这是一个创客的时代,他们引领科技行业走进了一个新的方向,即个体制造时代的到来。运用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创造,创客运动发出了最强音。这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  相似文献   

4.
公元3-4世纪印度著名智者龙树是印度乃至世界佛教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龙树创立了大乘空宗,对佛教的理论和实际修行由小乘转入大乘起了决定作用。龙树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八不缘起”、“实相涅架”等)都被后世佛教的显密各宗当作自己的理论渊源,被推为“释迦第二”。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博大精深,佛教思想对他的人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是以他的佛法思想为依托产生的。他的关于人的平等的思想来自佛教,对人生生死的看法,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他结合新时代的一些新问题,对佛教思想进行了新的阐扬,其佛教思想影响下的人学观具有"新宗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面对佛教的流弊和基督教的文化挑战,杨仁山以佛教居士的身份开展了佛教改革活动。他主张强化寺院的教育功能以及创建居士佛教组织的形式,探索学习、研究佛教的方式,将之转变为现实的活动。他还主张积极推动佛教向海外发展。杨仁山佛教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佛教居士主持、出家僧众参与的改革活动,这一改革活动采用了基督教传教中的活动模式。这次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是在社会中重建部分社会成员对佛教信仰的信心。它推动佛教僧侣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佛教组织在近现代潮流中的转型,使佛教的生活、教育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要。他推动的佛教改革活动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实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花派是明末兴起的一个佛教流派,以做佛事赶经忏为主,主要流行于粤东、闽南、闽西南,在江西也有部分地区流行。广东兴宁人何南凤被奉为香花派祖师,他创立的横山堂被视作香花派寺庙的滥觞。因此,探究何南凤的佛教思想,乃是了解香花派佛教的重要一环。从明末佛教的衰敝入手,文章分析了何南凤的思想渊源,他的禅僧本色,着重探讨了他因应佛教弊端的佛教改革思想,认为其佛教改革思想可概括为四点:1、融汇儒释,2、调和禅、讲、教,3、重实际、轻形式,4、改进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宗教思想特盛"的康有为对佛教推崇有加。在众多的佛教流派中,康有为特别崇尚禅宗和华严宗,他对佛教的取舍和诠释是对佛教内容的转换,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同时引领了近代的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9.
邵鑫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6):F0002-F0002
我与管洪生先生相识,缘于他的书品和人品。悉知他精于书道,不辍翰墨,低调为事,善待他人,方心存向慕,敬而有之。  相似文献   

10.
知讷是高丽时期禅宗佛教的代表,是韩国曹溪宗的创始人。他的禅学思想,在理论上以“真心”说为基础会通禅教,提出禅教一致观;在修行上提倡“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同时,他引导了韩国佛教净化自身的定慧结社运动,给消沉的高丽禅宗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期的韩国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和酒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魏晋时代,饮酒可说是一种时代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中以饮酒而出名者不乏其人。其流风遗韵影响到陶渊明,使他的生活和酒不能分离。他为彭泽今时,“公田悉令种秫”,为的是不乏酒;颜延之留给他二万钱,他却“悉送酒家,稍就取酒”;他平时饮酒的情态也是够别致、够直率的:“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华,还复著之”,“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  相似文献   

12.
拉萨聂塘寺于公元1055年由阿底峡尊者的亲传弟子嘎瓦.释迦旺丘主持修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寺庙。寺内有诸多藏传佛教文物,其中佛教造像保存完整,成为研究11世纪造像风格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该寺的实地考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着重讨论了聂塘寺无量寿佛殿的泥塑群造像风格,认为该佛殿中塑造有藏、汉、印三种风格样式的泥塑,应该是自桑耶寺乌孜殿建造三种造像风格样式以来,三种风格样式集于一处的典型范例之一,更是这种建造习俗逐渐衰微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物     
一般来说,知道他,主要是通过两个故事以及这么一个成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至于他是如何运筹又是如何决胜的,一般人就不会问了,无非权谋计算而已。他的第一个故事是,作为韩国的贵公子,为了替他的韩国报仇,他悉以家财,求得力士,制一百多斤的铁锥,埋伏在那博浪沙,冒险刺杀秦始皇,可惜那  相似文献   

14.
惠能(638—713)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的佛教义学思想把大乘空宗与涅槃性结合一起,与前人比较有很大特点,对中国佛教的面貌以及唐以后的佛教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佛教义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出“心即真如”的本体论佛教的全部理论无非是给成佛做论证。首先就牵涉到如何看待现存世界的本质问题,即本体论问题。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宗派对这一问题一直持  相似文献   

15.
自反和合音字不是反切.自反不过是一种偶合现象,并不说明造字先民已经掌握了反切法,人们真正意识到自反是在反切通行以后.合音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一个词,是人们自发拼读的结果.反切受悉昙的直接影响而产生.汉末,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胡僧、汉僧和佛教徒从胡文转译的梵文拼音跟汉字读音的对比中通悟了拼音原理,用双声叠韵法来分析汉字字音,发明了反切.<鸠摩罗什法师通韵>是现存最早反映悉昙跟双声叠韵关系的汉语文献,据此可以推断汉末在华僧人领悟双声叠韵法的一些情况.最先把反切运用于文献注音并加以提倡和推广的是服虔、应劭等汉末的一批学者.至于魏世,反切大行.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贬谪诗文创作的高峰,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期间。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佛教的出世法则已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趣味,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文开始追求一种静慧空灵的审美心境、凝神观照的构思方式和宁静淡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明代格鲁派高僧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不仅是西藏三大拉萨寺院三大寺之一的创建者,而且也是格鲁派喇嘛到汉地和蒙古等地方传播格鲁派教法以及沟通藏汉、蒙藏等民族关系的先驱者,二次往来于内地,加强了藏地与明中央政府的联系。在他圆寂后所修建的弘化寺不仅是中央政府与当地各民族沟通的重要纽带,而且也在青海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1佛教哲学2013年11月8~10日,2013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台湾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佛教哲学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比利时根特大学巴特·戴森认为东晋僧肇对时间进行技术处理的方法是独特的,他将时间无限分割,从而使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