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卓 《科技信息》2010,(36):I0122-I0122
苏轼作为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的代表,是宋代文坛天才创作巨匠,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对文艺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这些文学思想除了来源于苏轼自身学识修养,还深受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和北宋独特的士大夫精神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评论拉萨尔历史剧《济金根》的信,是极为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中包涵着马克思关于文艺创作的许多重大原则问题的经典性意见,又是极为重要的文艺批评著作,它为文艺批评提供了一个光辉的范例。本文是从文艺批评角度,并且主要是在文艺批评标准问题以及运用批评标准于文艺批评实践上,谈谈这封信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以文为诗、以学为诗,自后山、易安以还,学界多有论述.但对其以文论诗、以学论诗的批评方法,却少有涉及.苏轼以文、学为批评,显然是出于他一贯的以文、学为诗的学术思维习惯和学术背景.他的以文、学为批评,集中体现在其对杜诗"诗史"品格批评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毁誉参半的批评家。左翼批评家阿英曾肯定他的批评活动“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①。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旗帜上的两行大字:“自由——宽容”,“个性—表现自己”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大多以散文的笔法,平和冲淡,充溢着个性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着一种尊重“个性”的宽容开放的气度和诚朴谦逊的文风。其涵意深厚、个性色彩鲜明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我国古代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全能作家。他的文艺理论是从他丰富的创作和鉴赏活动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身是一个整体。文艺的各门类之间,有相通的共同规律,又有相对的特殊规律。苏轼的诗论,与其文论、画论、书论相通而相互发明,但又有它相异的特殊性。东坡于诗论,没有专门的论著,他关于论诗的真知灼见散述于他的许多序文、题跋、书简、随笔、札记之中,如将其这方面的见解连缀起来,也可看出他关于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的理论系统。现以苏轼关于论诗的杂文为主,兼及其有关的画论、文论,并结合他的诗歌创作、鉴赏及批评实践,来谈谈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6.
南宋诗人兼评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重要的文艺批评著作。它对我国明、清两代的文学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但是,近七百年来,却不断地遭到人们的批评和指责。对于人们这些不公正的批评,我们在《读〈沧浪诗话〉札记》(1979)一文中,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但当时对一些问题还没有谈清楚。为了详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再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苏轼正面接受《文选》现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轼对《文选》恶评颇多,影响了《文选》的流布。人们大多放大了其批评《文选》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在创作中存在着的大量正面接受《文选》的现象。苏轼对《文选》既批评又借鉴,说明他对《文选》是相当重视的。这既是《文选》自身价值使然,同时也是《文选》在宋代教育与科举中的应用实际所致。  相似文献   

8.
文艺批评中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证明,文艺批评是随着文艺创作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创作出了一些作品,但那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产生文艺批评。文艺作品,作为一个客观现象,是先于文艺批评而存在的。之后,文艺创作日趋丰富、繁荣,人们出于让文艺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以及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等等的目的,开始对作品进行介绍、解释和评论活动。于是就产生了文艺批评。随之,也就出现了如何处理批评家与批评对象的种种复杂关系问题。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活区别开来。”有了意识,人就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建立一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曾经一再声明,他“不是文学专家,当然也不是批评家”,甚至在给高尔基的信中还说过“我算什么批评家,真是见鬼!”但是,事实上,斯大林确实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他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评价了很多作家和作品,而且还在文艺批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出了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文艺批评学,他借鉴了德国玛尔霍兹的文艺体系学的理论架构,从文艺美学、文艺批评与文艺教育三个方面建立了文艺批评学的理论体系。文艺美学为文艺批评提供一般的原理原则,文艺批评以文艺美学为参照分析和评判具体的作家作品,文艺教育运用文艺批评的成果对普通读者进行审美教育。李长之的文艺批评学会通中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包容性,能够从文艺复兴的高度认识文艺批评的特点与职能。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对竟陵派的文艺批评体现他一贯的文艺批评观:着眼于文艺批评的实际问题,求普天下共同的“诗心、文心”。钱先生文艺批评观的立足点:从丰富的文艺现象出发,以感性和智性兼胜的气质,去理解感受作家作品;反对文艺批评中存有的脱离文本、主观臆说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文坛 ,对文艺评价的文艺批评模式 ,是随着对文艺认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文艺民俗批评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样式。人世间 ,谁也不会以纯粹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任何人 ,落地伊始 ,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思想和行为。他看世界时 ,总会受到由此而构成的民俗思考原型的剪裁和编排。一国一民族文艺的创作和评论 ,也无法排除这一影响。人从自然界走来 ,一直处在生物和文化双重进化之中。人和异类根本的区别 ,在于人是以民俗为核心的文化存在。文艺创作不写人的这一存在 ,就难以刻画出鲜明的“这一个” ;文艺批评不剖析人的这一存在 ,也难以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灵。文艺民俗批评在后现代文艺批评中自有它独特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重要作家郁达夫,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的文艺批评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不同的理论来源形成了不同阶段的批评特色。郁达夫的文艺批评涉猎广泛,就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个性、文艺与阶级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是中国文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国初期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隐约中流露的小资在身份上的优越感及引起的一系列逐渐升级的批评,表现了当时权威意识形态对小资产阶级的严重关切和文艺批评政治功能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乡村耕耘者:贺享雍研究>是在当今文艺批评缺席的现状下,对健康、正常的文艺批评的积极实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四川批评家较为良好的批评意识:对于批评对象的客观意识,对于作品的文本分析意识,以及对于作品的文化阐释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孙宏 《科技信息》2013,(12):199-199
文艺批评对于推动文艺创作具有巨大的作用。但当前,由于文艺批评存在严重的虚假批评等问题使得文艺批评公信力逐渐降低。为了重建文艺批评公信力,文艺批评需立场鲜明,加强西方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最重要的是加强文艺批评家队伍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艺批评首先是审美的批评,批评的标准应是在审美前提下的人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目前应该提倡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文艺批评是一种带着理论眼光来看待以文艺作品为中心的文艺现象的操作活动。文艺批评作为操作是被工具化了的,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它熟视无睹,至多有时文论家们来操讨一番它的理论基础和新的可能途径。这样,批评本身就被忽略了,它的内部关系也缺少有效梳理。韦勒克曾说:“二十世纪是批评的世纪”,在文艺学各学科中,批评的发展速度与其被研究重视的失调是最为突出的。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状况来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在文艺批评理论中,早就有人指出过批评的一些体论。如批评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作品中部分的意义有赖于作品总体的意义,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论史多有新见 ,但透过纵横捭阖的议论 ,贯穿始终的是他的人格思考 ,他用以评断历史人物的参照标准是他的人格理想和人生价值取向。苏轼在大量史论文中勾勒出理想的人格形态 ,这一人格以超俗的特质与现实的价值光辉显得完美无缺 ,也以行为表现的进退自如而显出精神上的主动乐观。苏轼史论文还反映了他提出如是人格理想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 ,佛、道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有深刻的影响。所以 ,苏轼论史立意新警 ,根本上是源于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批评界盛行主张文本自足性的宗教批评,将批评应有的意义自行放逐.有鉴于此,萨义德因应时事地弘扬世俗批评,奋力从文本的迷宫中突围.理论上看,萨义德的世俗批评突显了现世性与境况性、抵抗性与自省性、越界性与对位法的美学品格.实践上看,萨义德的世俗批评从文学音乐批评走向社会历史批评,再转向国际政治批评,世俗性步步加强,而文艺批评既是他世俗批评的开始,也是其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