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想结婚,不想单身在许多人看来,博士、硕士之所以有不少人成了大龄青年,多半是因为择偶条件太高,挑三拣四地便耽误了人生大事。调查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想过单身生活,88%的人愿意结婚,96%的人认为婚姻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尤其是女研究生,有高达99.8%的人不愿意独身。可是,大多数受访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3):46-47
这似乎是个单身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单身潮流像如今这么汹涌。在酒吧夜夜笙歌的背后;在单身公寓销售火爆的背后;在情人节被调味到淋漓尽致的背后;在健身房人潮如涌的背后;在单身身俱乐部客满为患的背后;在午夜声讯台有声有色的背后;在“单身贵族”成为城市的流行色的背后……究竟掩盖多少真实呢?单身真是轻轻地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吗?单身女性真是那么神秘莫测吗?城市对单身女性有什么影响呢?对中国四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单身女性进行为期近8个月的情感隐私调查,发现每个城市的女人,尤其是单身女性,都能反映…  相似文献   

3.
正有时候真诚的人会受人欢迎,但大多时候八面玲珑的人才会左右逢源。因为我们和人交谈,往往要考虑整体的环境、别人的心理、事情的效用,否则你很有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些说话技巧不是为了虚伪、巧言令色,而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当然,在奉行平等开放交流文化的公司里就没必要这样拘谨了。提高说话技巧对每一个职场中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可能就关系到你的前程。往往每个人都有一个隐私区域,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催促,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18岁以上的非婚人口达2.49亿",这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的结果中。"单身"已不再是个人问题,它成为全社会都不能忽视的话题。第四次单身潮来袭由于相亲节目火爆荧屏,2010年曾被誉为"相亲年"。如今几年过去,相亲节目依然收视喜人,相亲网站、红娘公司依旧业务不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称"中国第四次单身潮已经来袭国家人口计生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5):48-49
现在单身的男女越来越多,有自愿单身的,也有因为环境导致单身的男女,有社会学家表示,广东、北京、上海和武汉等省市,已同步卷起第四次单身潮。一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5,(3):50-51
<正>明明是吻了N只青蛙,但白马王子还是迟迟不肯出现,有时,不是桃花开错了地方,或许是和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关,总是难以遇到一个"对的人"。"失恋机率"最高的职业Top 10,一起来看看你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也在其中。TOP1咨询公司单身原因:在飞机上的日子比地面上多,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旅行箱永远处在备战状态。TOP2会计事务所单身原因:女多男少,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TOP3公关、广告公司单身原因:认识很多人,但很  相似文献   

7.
正四十年间,亚洲一些国家地区30~34岁女性中未婚单身的比例正在上升,像中国台湾地区从1970年的2%升至近40%;韩国从1%增加到接近30%。中国大陆这项数据没有那么惊人,大约从1%升至5%。或许,中国社会也可能面临30~34岁女性未婚单身现象急剧上升的时期。这种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单身主义现象合理吗?其实,没什么不合理的。如果把婚姻视为一种权利,而权利意味着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不选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7):50-51
对于现代单身女性来说,独身生活已经和精神状态挂上了勾。单身女性承受的压力普遍要比男性多,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慢慢形成。  相似文献   

9.
冻卵技术日臻成熟,女性的自我发展,使单身女性寻求社会性冻卵以保存最佳状态卵子来延迟生育成为客观需要。医学性冻卵已被法律认可,但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仍受限制。现行政策法滞后与制定法缺失,对冻卵本质的认识不清和传统生育伦理观念束缚等,构成限制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成为一项法律权利的多个维度。分析发现,现行政策法与上位法立法精神不符,冻卵区别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区分社会性冻卵与医学性冻卵无意义,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应当被保障。因此,这些“限制”应当被移除。同时,权利实现以权利确认为基础,但权利确认并非意味着权利实现,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的有效实现仍需找到出口,平衡各方利益,规范系列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18岁以上的非婚人口达2.49亿",这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的结果中."单身"已不再是个人问题,它成为全社会都不能忽视的话题. 第四次单身潮来袭 由于相亲节目火爆荧屏,2010年曾被誉为"相亲年".如今几年过去,相亲节目依然收视喜人,相亲网站、红娘公司依旧业务不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称"中国第四次单身潮已经来袭".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发布的调查也显示,我国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到了惊人的2.49亿.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7,(23):24-25
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这个烦恼从小就有,可能别人不觉得这是问题,甚至还会很自豪,可我却不这样想。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非常愿意玩弄我的小鸡鸡,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很大很漂亮。那时我还不懂事,却感到小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6,(19):48-49
联合国卫生组织的2005年度调查: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单身人数增长了3倍:全人类1/3的家庭只有一个人,巴黎一个人的家庭更是达到了半数。从这一调查情况来看,在25岁以上的人中,全球单身人数为12.5亿。另据中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有4.8亿之多,其中有21%是单身女子。数以亿计的单身女性群体正迅速成为中国都市生活中的新一族。她们的年龄约在20至45岁之间,她们给人的感觉是喜欢自由,不愿承担责任,拒绝妥协和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甚至表现出具有人性传染性和影响夫妻世界的趋势。“前单身女”的夜生活紊乱症患心病指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6,(17):24-25
香港有70多万未婚、离婚、或丧偶的单身女性,当中不乏月收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单身女性,身价过亿的富婆、富姐,叱咤官场的女中豪杰,慕煞世人的娱乐明星等。为什么香港有这么多单身女贵族?她她们如何看待人生、婚姻以及两性生活呢?26万人月薪过万港元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是香港女单身一族的特点。根据2003年香港统计处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680多万人口中,18至60岁从未结过婚的女性,高达65.34万人,另有18至60岁无配偶(未婚生育)、离婚或配偶过世而与子女同住的单身女性(香港称此类女性为单亲女性)4.98万人,合共7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0.2%,而北…  相似文献   

14.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10):60-61
当年日本战俘劳改营看守斯维里多夫的评价是:"日本战俘在泥炭开采场工作,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研究日本战俘问题的俄罗斯观察家日尔诺夫也指出:"日本战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苏联工人和苏联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苏联都不太愿意释放这些日本战俘回国。"  相似文献   

15.
人生话题     
怎样才算有事业事业是精神性追求与社会性劳动的统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内涵和灵魂,社会性劳动是其形式和躯壳,二者不可缺一。所以,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从政、经商、写书的人,无论他在社会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都不能说他有事业。所以,一个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5):12-12
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有人甚至长期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到医院检查没事,出了医院依旧难受。医学上将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医学专家们对这种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出了一系列简便可行的健康保健处方。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3,(3):12-13
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因忙于事业而忽视了自我保健,即使身体发出警告信号也不当回事,从而出现各种疾病,导致生活、事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想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拥有强健的身体作后盾,就一定要学会发现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根据情况及时就医。慢性疲劳综合征如果最近感觉有气无力、特别懒散、肌肉酸痛、四肢乏力、什么事也不  相似文献   

18.
孔夫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光本如那流水一刻不停地奔涌向前。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你就踏入了这条时光之河。你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想要冻卵的中国女性来说,比经济因素更难克服的是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我国一直对"冻卵"技术采取相当审慎的态度。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而引发的一般人格权纠纷,年前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庭审,这起"纠纷"的由头,是原告徐枣枣(化名)因单身身份,被医院告知,其没有冻卵资格。徐枣枣诉讼中强调:"我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医院给我冻卵,应该把单身女性生育权还给我们。"单身女性对"冻卵"的需求,归根到底是生育焦虑的一种表现。由于男女生殖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男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6,(21):70-71
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一生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熟悉外交事务的李鸿章,不得不听从岛国晚辈伊藤博文的摆布。李鸿章不想做“卖国贼”甲午海战后的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此时,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不愿意。经办外交多年,李鸿章早尝够了“卖国贼”的滋味,所以,他一定要得到清政府的全权授权,才肯出使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