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La3 、Ce3 单掺杂及La-Fe、Ce-Fe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FE-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模型化舍物,考察了掺杂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掺杂抑制了TiO2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抑制了纳米晶体的生长.掺杂后TiO2光催化荆的光催化性能有明显提高,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产生了协同效应,其光催化性能优于单掺杂样品,以La 0.5%-Fe 0.05%共掺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加匀强磁场辅助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偶氮胭脂红B溶液,实验探讨了外加磁场强度对Fe3 、Ni2 、Cu2 掺杂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外加磁场使掺杂Ni2 /TiO2、Fe3 /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降低,在磁感应强度为0.7×10-2T时,催化剂Fe3 /TiO2几乎完全失活,光催化降解率低于2.0%,而掺杂0.5% Cu2 /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在磁场辅助下光催化活性普遍增强,感应强度为1.0×10-2T时光催化降解率达19.4%,相当于无外加磁场时的1.2倍;理论分析指出,磁场辅助对掺杂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与掺杂离子的磁导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膜的光活性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纳米TiO2膜的光催化机理,电荷传输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分别评述了一些制备方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纳米TiO2光催化膜和光电转换膜近期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应用示例,叙述了纳米TiO2膜的研究现状,特别是明确了纳米TiO2膜近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UV光强度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的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甲基橙(MO)为模型污染物,在自行设计的浅池光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反应研究,主要研究了紫外光强度(I)对MO光催化降解速率及降解反应的表观光量子产率(Φap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强度(I)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影响较大;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舍,得到紫外光强度(I)与反应速率常数(k)之间的关联式;此外,在对多相光催化反应体系的光量子产率(Φapp)进行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光催化反应体系提出几点合理假设,建立了一个可用于估算光催化反应体系光量子产率的简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Fe^3+、Ag单掺杂以及Fe^3+Ag共掺杂的TiO2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研究分析了样品晶体的结构变化和形貌。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掺杂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无论是单掺杂还是共掺杂,掺杂后效果明显提高,性能均优于纯TiO2,特别是共掺杂效果更为明显。根据最后试验共掺杂的最佳比例Fe^3+0.1%、Ag0.7%,确定了共掺杂降解环境的最佳pH值。  相似文献   

6.
TiO2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钛网上制备了TiO2薄膜催化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阻抗谱特征进行了表征.同时以偶氮酸性红溶液为模型污染物,验证了此工作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光电催化活性与阻抗谱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光电催化实验中TiO2薄膜在同时有紫外光和外加阳极偏压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电子-空穴分离,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最佳的外加阳极偏压值为0.3V;其EIS Nyquist图上阻抗环半径也在此时最小,最容易发生反应,与光电催化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沉积方法在电沉积的多孔Cu薄膜上修饰一层纳米SnO2,经低温热氧化处理制备出多孔Cu2O/SnO2复合多层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FS)技术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测试了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的0.2mol/LCuSO4+1.5mol/L H2SO4镀液中,以1.5A/cm^2电流沉积20s得蓟的多孔Cu薄膜,在SnO2溶胶中浸渍10s并重复5次,再经空气气氛下100℃焙烧30min,锻得的多孔复夸薄膜显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性铯。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控溶胶-共沉淀法合成了二元Sn/In和三元Sn/In/Ti纳米复合氧化物作为半导体CO,NO2和CH4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通过优化可控制备参数研制出化学均一、高热稳定的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表征了纳米粉体的物性和结构,并对CO,CH4和NO2的气敏特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二元纳米气敏材料对CO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引入适量TiO2提高了对CH4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经少量金属元素掺杂和氧化物添加后气敏性质有大幅度提高.研究了复合物组成,先驱物焙烧温度及气敏操作温度和待测气体浓度对灵敏度的影响.其优化条件为金属盐总浓度0.05mol/L,金属阳离子比Sn^4+:In^3+为40%(摩尔分数)的纳米复合物在600℃时焙烧6h,则在150℃~250℃之间对CO和NO2有较高灵敏度,在气敏条件下以程序升温吸脱附实验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的吸脱附行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复合物组分间存在着电子和化学的协同效应,气敏机理为表面吸附控制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沉积锌及空气气氛下两步热氧化,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ZnO复合氧化物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rn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氧化膜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结果显示:在0.05m0I/LZnSO4、2moL/LNH4Cl溶液中,以0.03A/cm^2的恒电流密度阴极极化120s,电沉积锌后于空气气氛中350℃下加热1h,然后升温至450℃下加热2h,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ZnO和尖晶石结构氧化物(AB2O4,A=Zn^2+、Ni^2+、Fe^2+;B=Fe^3+,Cr^3+)的复合氧化膜,显示出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在400℃锻烧2 h,再在一定浓度的醋酸中浸泡处理24 h,最后在300℃、400℃、500℃进行第二次热处理0.5 h.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处理前后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薄膜的光学性能.研究了醋酸的浓度、避光时间及光照时间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用醋酸浸泡处理后的薄膜亲水性明显提高.光谱及AFM分析表明,导致TiO2薄膜亲水性改善的原因是醋酸浸泡处理后的薄膜表面结构的发生了变化.醋酸的最佳浓度为1 mol/L.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Zusammenfassung Die spezifische Oberfläche von BaSO4-Niederschlägen wurde bestimmt durch Messung des Austausches von Oberflächen-Ba-Ionen mit-radioaktiven Ba131-Ionen (spezifische Aktivität etwa 1 mc/g) einer gesättigten BaSO4-Lösung. Die spezifische Oberfläche war 5150 cm2/g.Dann wurden die Adsorptionsisothermen von Farbstoffen (Kristallviolett, Methylenblau und Pikrinsäure) an der Oberfläche von BaSO4-Teilchen bestimmt. Unter der Annahme, dass jedes Farbstoffmolekül im adsorbierten Zustand eine Oberfläche von 100 A2 einnimmt, ergab sich ein maximaler Besetzungsgrad von 22–30%.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