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款冬花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温烘干的款冬花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款冬花总黄酮。首先对无水乙醇、(NH_4)_2SO_4、黄酮粗提取液、NaCl质量分数和pH值进行单因素研究,然后利用Box-Benhnken Design实验对(NH_4)_2SO_4质量分数、无水乙醇质量分数、黄酮粗提取液质量分数、pH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H_4)_2SO_4质量分数为15.5%、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32.2%、黄酮粗提取液质量分数为20.4%、pH=4.1时款冬花总黄酮萃取率可达99.21%,与预测的99.44%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 PAR 硫酸铵体系中萃取光度法测定钯的条件.在pH7.40的EDTA NaOH介质中,Pd(II) PAR被萃取到聚乙二醇相,最大吸收波长为525nm,摩尔吸光系数为3.71×104L·mol-1·cm-1,钯含量在0~26.4μg/10.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29μg/10.0mL.方法用于碳钯催化剂和矿样中钯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聚乙二醇/磷酸盐双水相体系从发酵液中提取α-淀粉酶的过程。详细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的平均分子量、PEG的浓度、成相的盐的浓度、NaCl浓度对α-淀粉酶和总蛋白的分配系数以及上相对下相的相体积比的影响,并得到最佳的分离条件。实验表明用 18%(W/W)PEG 1500和 10%(W/W)磷酸钾盐(pH=6.5)和 0.05mol/l NaCl组成的双水相体系, α-淀粉酶的提取率可达 94.3%。  相似文献   

4.
蒌蒿素原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蒌蒿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1.943%。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从沙棘果渣中提取黄酮的工艺,考察了提取溶剂和果渣脱脂与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沙棘果渣总黄酮的常规提取最佳条件:石油醚脱脂,质量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80 ℃,提取1 g果渣的每次溶剂用量为8 mL,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为1h),在常规提取的最佳条件下沙棘果渣的总黄酮得率高达0.534 4%。尝试了超声辅助提取,结果表明提取前用超声预处理15 min,可以大大减少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而黄酮得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微量维生素B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等水溶性小分子有机溶剂在盐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双水相体系用于目标物质的萃取,基于此提出了异丙醇一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微量维生素B6的新方法.课题研究了盐和有机溶剂用量、萃取时间和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异丙醇一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维生素B6的一次性萃取率可达93.4%,最佳条件下,检出限为6.7×109g/m L.与传统的液一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比,本方法具有简便、萃取率高、干扰小、低毒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微胶囊技术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 ,用于提取植物精油 ,能避免提取过程中的高温、氧化、聚合等情况发生 ,有效地保护了精油的天然组分 ,通过调整糊精和盐的用量改变分配比 ,可控制囊化萃取物中精油的各种成分比 ,以达到有目的、最有效的、最佳分配比的囊化萃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的效果,选择提取率较高的超声波法来提取。对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银杏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g∶30 mL、超声时间30min、乙醇浓度70%。采用紫外可见分光法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加显色剂,直接以258 nm作为最大吸收波长。结果表明,银杏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稳定在2.77%,精密度的RSD为0.302%,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本试验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乙醇提取毛冬青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毛冬青茎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最佳工艺是乙醇浓度30%,料液比1:20,提取3h,提取3次,此条件下吸光值为0.529.结论:乙醇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毛冬青茎中总黄酮提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甘草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氢氧化钠浓度、体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A3B2C1D3,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mol/L,甘草渣:提取剂为1:14,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0.5h,此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高达96%。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用非等温热重法测定了硫酸铵及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Coats-Redfern法处理得到硫酸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E=122.9kJ/mol,频率因子A=6.695×109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53kJ/mol,频率因子A=1.359×1013S-1;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6533kJ/mol,频率因子A=3.023×104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15kJ/mol,频率因子A=2.982×1015S-1。  相似文献   

12.
针对焦化厂生产的硫铵粒度小、质量差的现状 ,通过对饱和器硫铵结晶生成、生长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找到结晶生成、生长的影响因素 ,从而为化工厂生产提供最佳化设计和指导 ,解决硫铵晶粒过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Zn(Ⅱ)-(NH4)2SO4-H2O体系浸出锌烟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硫酸铵浸出法处理锌烟尘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不同温度下锌在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差别,先在高温下将锌浸入溶液然后降温冷却,使锌呈含F和Cl很低的复盐析出,然后回收。以株冶集团锌烟尘为试料,对浸出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和硫酸铵浓度显著影响锌的浸出率;最佳浸出条件是:液固比为16?1,硫酸铵浓度为4.0 mol/L,pH值为5.5,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按渣含锌计算的浸出率达到85.16%。  相似文献   

14.
配合时域介电谱方法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硫酸三甘肽(TGS)的铁电相变过程进行了测量,发现正电子寿命谱有两个较强的成份和一个很弱的成份,后者相应于正电子偶素,各分量在相变点附近很窄的温区出现奇异性质,对其起因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Ⅱ)的行为,试验表明,钯(Ⅱ)与SCN^-形成的Pd(SCN)4^2-i很容易被萃取到乙醇相中,当溶液中硫酸铵、硫氰酸铵、无水乙醇浓度分别为0.3g/mL、0.02g/mL、0.30mL/mL,pH=3.0时,能使钯(Ⅱ)的萃取率达到100%,Al(Ⅲ)、Mn(Ⅱ)、Fe(Ⅱ)、U(Ⅵ)、Ni(Ⅱ)、V(Ⅴ)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钯(Ⅱ)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pH电位滴定法同时测定H2SO4和(NH4)2SO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元线性回归法应用于pH电位滴定中,提出了H2SO4和(NH4)2SO4混合液中各组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原理,讨论了回归方程及最佳实验条件。对合成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铵—乙醇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Bi(Ⅲ)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Ⅲ)与I-及CTMAB+缔合生成BiI63-(CTMAB+)3,该三元缔合物能够很好地被乙醇相萃取.通过控制pH值,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8.
对35℃条件下K2SO4-(NH4)2SO4-H2O三元体系的相平衡进行了测定,并绘制了等温相图,结果表明,该体系是一个含有(H,NH3)2SO4固溶体的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提高固溶体中K2SO4含量的方案,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NH4)2SO4浸取轻烧氧化镁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轻烧氧化镁浸取过程的最优控制参数,采用硫酸铵作为浸取剂,考察了浸取体系温度、硫酸铵初始浓度以及轻烧氧化镁颗粒粒度对浸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得到了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浸取剂初始浓度和固体反应颗粒粒度范围内,该浸取反应过程符合Crank-Kinstelin-Browhetein模型; 表观反应活化能为 57.41 kJ/mol, 属表面化学反应控制类型.当硫酸铵与氧化镁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时,反应过程逐渐由Crank-Kin-stelin-Browhetein模型向减缩核模型过渡.当轻烧氧化镁颗粒初始粒度较大时,浸取反应过程也呈现上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毗啶吸附红外光谱、程序升温分解(TPD)和差热分析(DTA)等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用浸渍法制得的(NH_4)_2SO_4-ZrO_2样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结果与其催化性能作了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低于573K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均不断增大,到573K时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都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活性也最大。超过573K时,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均降低,此时反应活性也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