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也日新月异。其中,虚拟实践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实践方式,越来越凸显出与现实实践不同的特征,从而引起人的主体性的震荡。本文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剖析虚拟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并针对性地提出建构人的主体性的路径,试图加深人们对虚拟实践的理解,促进人们在虚拟实践中正确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从实践活动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来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尺度,实践主体的自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互为前提,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再现。  相似文献   

3.
人的品质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性特征,个人在其行为整体中所展示的素质、人品和价值意义.实践活动中人的品质呈现社会性、稳定性、实践性以及价值性特质.人的行为是指人自觉地、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过程中人的行为呈现目的性、社会性、矛盾性以及相对性特质.人的品质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确证并生成人的品质,二者呈现辩证的结构生态.  相似文献   

4.
“人是什么”之谜一直是中外哲学家们求索的基本问题之一。马克思哲学诞生之前的旧哲学对之也不乏真知灼见 ,却始终未抓住人的根本。马克思实践哲学所阐明的科学实践观为我们把握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笔者认为 ,只有用实践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 ,合理地阐释人之为人的终级根据 ;人的形成不仅是自然界演化的结果 ,更是与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同构而互定的过程 ;人的独特生命气质就是自由自觉活动即实践。因此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自觉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实践活动,理应主动推进人的生存型态的发展.近一个世纪来,人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生存型态的变革.从当代的现实情况出发,将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长发展作为其归旨,努力促进当代人的革命,人的转型,这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正在全球兴起的国际化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器,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现代科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随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先验的思维方式,它从外在的力量出发去理解人的发展,因此,就无法真正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置于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中去考察。当今生态思维方式又将人的发展放在整体视角下考察,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自觉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实践活动,理应主动推进人的生存型态的发展。近一个世纪来,人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生存型态的变革。从当代的现实情况出发,将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长发展作为其归旨,努力促进当代人的革命,人的转型,这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正在全球兴起的国际化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前只看到社会关系对人的决定性,片面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忽视人的主体创造性.事实上,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互动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制约着人的活动及其才能的发挥;人的实践活动又在不断改变着社会关系的状况.社会关系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静电探人的原理,根据实际探测分析了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理,并把人体目标作为点电荷,与阻隔介质和空气组成一个整体系统. 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对人体目标进行隔物探测. 利用镜像法研究了人体目标在多种介质结构中电场的分布,获得目标所在空间电势的计算表达式,建立了两种静电隔物探人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根据计算得出阻隔介质的厚度和介电常数与探测距离成反比,根据模型和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最大探测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幅流风机在地铁列车中对乘员人体热舒适影响.以应用新型幅流风机B型地铁车厢乘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加载Stolwijk人体生理温度调节模型结合气流不舒适指标、Berkeley热舒适评价模型对车厢乘员人体热舒适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准确性,分析了车厢空调送风温度为20℃时,加载幅流风机对乘员人体微环境和各指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频率扰动场函数工况乘员各指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幅流风机可提高车厢流场流速和均匀度,改善车厢内气流组织,优化人体微环境热流场.加载幅流风机后,乘员整体热感觉降低了7.3%、热舒适升高了0.76%.一定范围内,随着扰动频率的升高人体热舒适下降,最优扰动场函数频率为2.75次/min.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结构系统水平振动问题,建立了人-结构水平振动试验平台;在结构轻质低基频情况下,研究了人-结构系统水平振动特性。试验表明:当人自然站在结构上时,前后向人体使结构的基频降低,但与重量相当的质量块-结构系统相比,降低幅度相对较小;左右向人体既可以使结构基频降低,也可以使结构基频升高;前后向人体对结构基频的影响量大于左右向人体对结构基频的影响量;质量块对结构的振型阻尼比影响很小,人体能显著增大结构振型阻尼比;但前后向人体贡献的阻尼比左右向人体贡献的阻尼大。在水平向,自然站立的人不能当做质量块。  相似文献   

13.
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人体、动物实验基础上,对有可能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重要生理参数进行探讨.人体热反应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和主观感觉同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自主性体温调节活动影响的生理参数如人体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新陈代谢率、脑电波、肌电、排汗率与人体热舒适具有较好的生理相关性,并且在人体处于热舒适与不舒适状态时差异显著,具备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生理基础;平均皮肤温度反映热舒适程度的灵敏性较高,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且其测量与计算较为简单,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客观指标来评价稳态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深刻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遗产,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下列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异化的扬弃是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变革自然,推动社会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主体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人们的实践活动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张振河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01-101,1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体育竞赛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竞争意识,会影响到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有利于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人体生物力学及洪水对人体的作用力,将人体静止失稳分成倾覆失稳和滑移失稳两种形式,推导出人在洪水中两种临界失稳满足的方程,对人体失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Lagrange方法在仅考虑一个广义坐标下推导了人在洪水中正常行走满足的微分方程,应用高阶RungeKutta法求解其数值解,并对人在洪水中正常行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人体静止临界失稳及洪水中正常行走的水深和流速值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确定人在洪水中失稳和正常行走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周敏 《科技信息》2010,(24):198-198
本文从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室内空间形态、尺寸、色彩、材料、光线、气味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然光等环境生态设计的新理念,以供室内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生的与传染病以及生物安全相关事件,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在人造生命方面的安全风险,提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重构、重建、重塑人类与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关于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从生命起源与协同进化的角度考虑,提出需要正视微生物本身应有的生存空间与生存逻辑,辩证分析并重构人与病毒、人与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从人菌共生、人菌共赢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善人体共生微生态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以及认识、思维的主体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性,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又是内在统一的体现于人的活动中。因此,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便是以劳动为基础,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的各种属性和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