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矿体和古器物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分布检验,表明此类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从而可运用统计分析法来分析古器物的矿料产地,使数据处理从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分析,文中指出数理统计分析法在科技考古的数据处理中具有有遍意义,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技术史上的重要器物.人们对它的注意和学术研究还不算久远,但多家说法值得辨析;较为详尽梳理相关文献有利于深入研究;对若干文献的新诠释能增进对于这种器物的深入理解.作为一种文物被中香炉目前的存世情况基本明朗,对其做较系统综述可以展示这一器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程度.由此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如至今未发现出土的宋代被中香炉.借助于宋史研究结论可以解决这一疑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客观存在,高校隐性文化主要以其暗示性、潜隐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器物如校园建筑、园林、广场、道路等,图文如校训、板报等,语言包括“怎么说”与“说什么”等均能体现一所高校的隐性校园文化;在此三个方面进行有意识地建构和生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与塑型。  相似文献   

4.
虎钮锌于作为巴人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鄂、湘、渝、黔巴族地区,时代多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功能及埋藏方式均与战争和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晓婷 《科技信息》2008,(4):189-189
设计美学(Design Aesthetics)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关学问题的应用关学学科。设计关学作为美学中一个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也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以设计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来界定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大多着重在器物考古、器物文化象征符号探索以及地方政府保护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对于乡土文化自觉普适性的形成以及新媒体、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运作中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困境,也是一种机遇。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推力,新媒体作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两者的相互作用拓宽了非遗传承保护路径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直观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六朝时玄学盛行,士人们崇尚清谈,而作为助谈之器物的麈尾在清淡中充分体现了玄学家们崇尚虚无、力主玄远的精神,成了六朝士人重要的一种装饰和标志。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出土的众多历史文物中,有一类精美绝伦、精雕细镂、玲珑剔透被称之为博山炉和熏炉的铜、陶器物。  相似文献   

9.
合浦县文昌塔汉墓群出土青铜鐎壶通体矿化,残缺严重.前人曾用不当材料修复器物,可能加速器物劣化,为免隐患,对器物重新修复.在遵循文物修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改进现有修复技术,在薄壁脆弱汉代青铜器修复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民俗器物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个性。文章以西藏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的民俗器物为研究对象,揭示民俗器物定名的科学规律,展现藏族民俗器物在每一段历史生活中的价值,为进一步对藏族民俗器物进行分类与定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活之器     
正在物质的海洋中,李若帆想要找到一片陆地,能让我们顺利靠岸,暂时结束疲惫的审美之旅。如今的世界,物品前所未有的丰富,前所未有的廉价,从大型商场,街边小店再到网络,几乎你想要的都能买到。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器物?什么是美的器物?什么样的器物能够成为心之家园?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最健康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雕刻时光和失物招领的创始人李若帆的新书《装得下生活的器物》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物质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民族很早就开始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器物,随着各民族文化特征的逐渐形成,各民族的桦树皮器在造型上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创造了融民族性、地域性为一体的桦树皮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桦树皮文化与陶器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反映着狩猎文化、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关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4.
蒋璐璐 《科技信息》2011,(36):297-298
1、成型方式与造型特征 1.1以手工为主的成型方式 相对于现代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下产品的理性、严谨、冷漠,民间陶瓷的手工艺成型方式赋予了其更多的情感。民间匠师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和对泥土、自然的热爱在反复的实践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给予了器物鲜活的生命感。人手乃自然之造化,手与精神相联系,手是有生命的,手随心移,匠师将自身的情感通过双手贯穿到器物上,  相似文献   

15.
中山国铜器的造型,除了受中原青铜文化影响,与北方青铜文化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山国出土青铜器大致可分成三类:中原风格的器物、独具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器物、混合了中原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器物。在纹饰上,鲜虞人的游牧情结、狩猎习俗以及对动物的喜好在青铜器纹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器物·图文·语言——论高校隐性文化的建构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客观存在,高校隐性文化主要以其暗示性、潜隐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器物如校园建筑、园林、广场、道路等,图文如校训、板报等,语言包括“怎么说”与“说什么”等均能体现一所高校的隐性校园文化;在此三个方面进行有意识地建构和生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与塑型。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一处早期蜀文化古遗址群,在七十余年的发掘历史中,先后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出土的具有音乐声学性能的器物,与战国时期蜀乐器和商代乐器之间有相似之处,并表现出蜀音乐文化自身的特征。通过考证与分析研究,这些器物的乐器功能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维新思潮是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早期-成熟时期-衰落时期,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化的三次选择中,维新思潮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推进中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祝铭 《西藏大学学报》2022,(1):83-90+102
拉萨大昭寺中心佛殿二层松赞干布殿内供奉一件大型鎏金银壶,该银壶一经发现就备受学界关注,先后有十数位学者针对这件器物撰文研究,内容涉及银壶的风格、产地、年代等方面。由于该器物原件一直未公开展出,一些研究是基于照片或复制品展开的。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这件器物,文章对银壶的形制、纹样及细节部分进行介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对这件器物进行讨论,认为银壶与吐蕃时期典型金银器的制作传统有明显差别,其在造型、工艺、纹饰题材等方面均显示出与古代伊朗艺术的密切联系,在银壶的装饰纹样中还包含若干来自敦煌的因素,其理想的制作地点可能是敦煌地区,制作的时间大致处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期之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古建遗存、传世典籍、文书器物、传统技艺等因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避免的印人人们的脑海之中。为适应新时期文物法制建设的需求,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同时以科技引领文物法制化事业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文物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