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的一件新铺龙头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和新铺龙属另外两种的标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该标本以下特征与其他新铺龙类似:上下颌咬合时头骨侧视呈直角三角形;齿骨前部由于弯曲形成一个平台;前颌骨末端形成明显的凹缘;鼻骨向后延伸至离外鼻孔较远处;前颌骨内侧突向后延伸至外鼻孔之后。因此将其归入新铺龙属。但其与其他两种存在以下明显区别:成年个体明显较大;前颌骨末端的牙齿倒伏方向向后;前颌骨参与了外鼻孔的形成;没有翼骨齿;前额骨与鼻骨接触;齿骨后端和上颌骨没有牙齿。由于标本保存不完整,重要的颅区骨骼和头后骨骼特征无法鉴定,因此暂将其归入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地区晚三叠世法郎组瓦窑段下部的鱼龙标本保存完整、精美,对它们准确而详细的描述将对研究鱼龙类分类、演化和完善其演化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中大型鱼龙已有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Typicusichthyosaurus tsaihuae、Guanlingsaurus liangae、Cymbospondylus asiaticus、Panjiangsaurus epicharis等5个命名。在野外调查、室内修理、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补充、修正了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的描述,并认为Cymbospondylus asiaticus和Panjiangsaurus epicharis应为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
贵州晚三叠世关岭鱼龙的原始尾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地层中的两件关岭鱼龙属标本的观察、测量,并与早侏罗世鱼龙标本对比研究,发现晚三叠世的关岭鱼龙尾椎中部存在一定数量形态发生变化的侧视呈梯形的椎体,已经具有了传统观点认为只在侏罗纪和白垩纪鱼龙中出现的尾弯,弯角为15°左右(侏罗纪鱼龙尾弯弯角可达60°).这一衍生性状的出现表明晚三叠...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地区晚三叠世法郎组瓦窑段下部的鱼龙标本保存完整、精美,对它们准确而详细的描述将对研究鱼龙类分类、演化和完善其演化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其中大型鱼龙已有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Typicusichthyosaurus tsaihuae、Guanlingsaurus liangae、Cymbospondylus asiaticus、Panjiangsaurus epicharis等5个命名。在野外调查、室内修理、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补充、修正了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的描述,并认为Cymbospondylus asiaticus和Panjiangsaurus epicharis应为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
日本晚三叠世生物群及与中国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切进行华南东部上三叠统分阶研究,在中国国家基金委的资助下,我们系统调查了中日有关地层,进行了初步对比。本文先介绍对日本晚三叠世生物群的划分和对比研究结果。日本在地质构造上大致分为:西南日本区(分为外带和内带)、关东地区、东北日本区及北海道。晚三叠世地层集中分布于西南区的外带和内带,在关东地区和东北日本区较为零星;北海道仅个别点见及。以往,日本的晚三叠世生 相似文献
6.
王运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
该文描述的菊石采自川西北龙门山地区的马鞍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黄莲桥剖面上三叠统汉旺组及汉旺青岩沟剖面的汉旺组。文中描述的菊石有4属7种,其中新种5个,它们是Protrachyceras acanthus sp.nov.,Protrachyceras deprati (Mansuy),protrachyceras aberrans sp. nov.,Pro-trachyceras tongkouensis sp.nov.,Trachyceras acanthus sp.nov.,Anatomites tongkouensis sp.nov.,Discotropites plinii (Mojs.)。 相似文献
7.
严家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赣东北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形成于受武夷,怀玉和江南山地所限制的咸水、半咸水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古地理演化、沉积环境明显控制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吐鲁番一哈密盆地台北凹陷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的地层特征和孢粉组合.方法 利用该区4口钻井52块岩心样品进行孢粉化石分析、鉴定、统计和比较.结果 鉴定出孢粉化石5l属56种;建立了黄山街组Aratrisporites-Apiculatisporites-Piceites组合和郝家沟组Osmundacidites-Aratri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结论 台北凹陷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西晚三叠世聚煤盆地发育特征的详细分析,提出了这种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作用,它是在压扭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产生次拉张力所形成的一种断陷盆地.这种作用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火山物质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火山物质的沉积地质背景和分布特征人手,通过岩石化学组分分析,系统探讨了火山物质与油气成藏条件之间的关系.认为火山物质主要形成于盆地初始发展和持续拗陷阶段,分布在长7、长6和长4 5油组中,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玻屑凝灰岩为主,赋存状态有火山岩碎屑颗粒和沉凝灰岩薄层两种方式.盆内延长组火山物质与东缘铜川组火山喷发凝灰岩具有相同的沉积特点,说明物源来自盆地东部吕梁山方向.成岩中,位于湖盆中心长7油组烃源岩之上大范围沉积的火山物质加速了有效烃源岩的形成,火山物质的易溶和蚀变有利于次生孔隙形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气候变迁及古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纬度为北纬31.03°,比现在所处的纬度35.10°偏南4°多,推测晚三叠世时鄂尔多斯湖盆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繁盛,能够形成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利用泥岩B,Sr,Ba元素测试结果及Sr,Ba质量分数比值法,以及岩石碳酸盐岩胶结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长8期-长6期湖盆是一个淡水湖盆,长8期-长7期-长6期湖盆水体范围与深度经历了收缩-扩大-收缩的过程,纵向上构成了储层-烃源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从湖盆演化的特征上论证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油气勘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赣中乐平地区沿沟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地层的牙形石动物群,列出了牙形石的各个形态属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根据特征牙形石分子的地层分布,将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牙形石带,分别是:Clarkina changxingensis-Cl.deflecta-Cl.subcarinata组合带;Hindeodus latidentatus带和Hindeodus parvus带.鉴于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Hindeodus属种的牙形石分子的Pa分子成为界定种之间的主要标志特征,本文描述了两个重要牙形石种即Hindeodus latidentatus和Hindeodus parvus的Pa分子,并探讨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演化关系;此外,还指出这些保存完美的Pa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对盆地东、南邻区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同期地层的野外实测以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的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相类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周缘中晚三叠世的岩性粒度变化、地层厚度及地层上下接触关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具有一致性;沉积相带演化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讲,从邻区向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过渡变化符合瓦尔特相律,符合中晚三叠世华北板块构造的演化背景。研究后认为,中晚三叠世,周缘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应属同一个大型沉积盆地,这将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向东部和南部延伸,包括了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盆地。该研究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最大湖泛泥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层序中最大湖泛泥岩的分布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便更好地进行油气田勘探。方法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测井、岩心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及地球化学资料,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最大湖泛泥岩的分布受湖盆底部形态的控制呈现区域性变化,该套湖泛泥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中最好的一套优质烃源岩。结论最大湖泛泥岩的展布对油气运移和富集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四川广元晚三叠世诺利克期的Lepidopteris鳞羊齿属的三种新种。植物体可见两次羽状复叶,枝茎上盖满了不规则泡肿状鳞片。小羽片对生或亚对生。叶表皮细胞多边形,细胞壁一般较直或微弯,气孔器公布于叶背(下)面较密集。广元的标本外部形态及表皮细胞、气孔器等特征与已知鳞羊齿属各种十分相似。但叶表皮具有一种长卵形特殊构造,位于中脉两侧呈羽状排列。这种特殊构造是与鳞羊齿属已知种特征最为突出的区别。本文还对产出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南部21个泥岩样品中的钒(V)、镓(Ga)、锶(Sr)、硼(B)、镍(Ni)、铷(Rb)、钡(Ba)和 钙(Ca)的质量分数 w 进行了分析,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分析了反映沉积环境的 w(B)、w(B)/w(Ga)、w(Sr)/w(Ba)和w(V)/(w(V)+w(Ni))值,结果显示:1)晚三叠世盆地南部的南召和五里川地区可能与盆地本部不连通,该地区可能是山间半咸水的闭塞断陷湖盆;2)南部是陆相淡水、淡水-微咸水的陆相沉积环境;3)古沉积环境水体是缺氧的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内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北部,其产状严格受康西瓦结合带控制,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16.48±0.62)Ma,为早中生代印支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REE含量为(113.9~191.55)×10~(-6),LREE含量为(104.96~172.09)×10~(-6),HREE含量为(8.94~19.4)×10~(-6)。轻稀土元素较为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岩石相对富集Rb、Ba、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和HREE等高场强元素。晚三叠侵入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准铝-过铝质花岗岩S型和I型花岗岩;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晚三叠世西昆仑地区已进入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区内侵入岩是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羌塘块体腹地中—晚三叠世图地层的87块样品(9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退磁实验,以探究羌塘地块的运动学过程与古—新特提斯洋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组火山岩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菊花山组灰岩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赤铁矿。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除低温(场)分量之外,还获得了一中—高温(场)分量,通过与北羌塘块体已有的古地磁数据对比,推测该分量可能为早白垩世时期的重磁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具有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坡向南倾斜,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的位置,沉积盆地中心位于大田-龙岩-永定一带,具有北、南两个方向的物质来源.闽西南晚古生代古生物有特提斯域亲缘分子,早三叠世溪口组是被动大陆边缘最后的海相沉积,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在时间和地质特征等方面非常相似.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闽西南海域可能是古特提斯海域的一个分支,它的构造演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古特提斯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