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趣话山雀     
山雀,鸟纲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鸟类的统称。山雀是一种常见的鸟类,除南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外,几乎遍及全球。全世界共有山雀53种,我国有沼泽山雀、褐头山雀、歌山雀、白眉山雀、红腹山雀、煤山雀、黑冠山雀、黄腹山雀、褐冠山雀、大山雀、西域山雀、绿背山雀、黄颊山雀、台湾黄山雀、灰蓝山雀、黄胸山雀、杂色山雀共17种,其中白眉山雀、红腹山雀、黄腹山雀、台湾黄山雀为我国的特有种。山雀是一种小型鸟类,有着短而尖的锥形喙,羽翼短而圆,脚细而强健。它们夏季多栖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秋冬常集成小群到平原地带的林间,在耕作区或庭园中也…  相似文献   

2.
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珍禽褐马鸡的故乡。那里山青水秀,林茂花香,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美丽明珠。山雀科鸟类中有五个种类——银喉长尾山雀、褐头山雀、大山雀、煤山雀和黄腹山雀,都在那里安家落户。冬去春来,百鸟进入谈情说爱、生儿育女的繁殖季节。在庞泉沟97种繁殖鸟中,小小的山雀要算最痴情的早熟者。山谷里冰河依旧,林木灌丛仍然一派苍黄,可银喉长尾山雀已开始建造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两种山雀:沼泽山雀(parus palustnis)和长尾山雀(Aegiraloscaudau)在人工落叶松林中冬季捕食生态位和竞争作了观察。对两种鸟捕食生态位,共收集2284个数据。从观察的12个群得知,两种山雀是混合群中的常见种,为群的主体。两种山雀均在人工落叶松树的树冠部侧枝上取食。两种山雀在人工落叶松林中捕食生态位的宽度和重迭不同。沼泽山雀生态位宽度,从捕食高度看其宽度为3.49,长尾山雀为3.04;两者重迭为0.65。从捕食位置看,生态位宽度以长尾山雀较宽为2.29,沼泽山雀为2.16;两者重迭为0.789。因此,两种山雀在捕食位置上生态位重迭较大。捕食高度上,生态位重迭也在50%以上。两种山雀在资源利用上的重迭都在50%以上,必然会产生竞争。我们对此竞争和竞争强度作了测定,捕食高度上竞争较大,aj=0.6237,竞争强度 L=0.3430;捕食位置上竟争 a_(ij)=0.5321,竞争强度 L=0.2929。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巢口大小因素是否会影响人工巢箱对山雀类洞巢鸟的招引率,于2016年2~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口径3.5 cm和5.0 cm的巢箱进行双巢对比实验,并对山雀类的入住状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57组对比实验巢箱中有33组被山雀类利用,利用率为57.9%,每组中只有1个巢箱会被利用,未见双巢均被利用的情况;巢箱在同一悬挂点的上下位置对山雀类的选择并无显著性影响;山雀类对口径5.0 cm的人工巢箱具有明显偏爱(81.8%,P=0.000),杂色山雀(Parus varius)(P=0.001)和大山雀(P.major)(P=0.039)均倾向选择口径5.0 cm的大口箱,未发现沼泽山雀(P.palustris)入住,说明沼泽山雀不倾向选择使用这两种口径的巢箱.  相似文献   

5.
黑冠山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春天,到了繁殖季节,一群山雀分散成对子,每对鸟都会防御自己的领地,并在里面繁殖。与地位较低的雄鸟配对的雌性山雀,总是伺机钻入附近另一个地位较高的雄鸟的鸟巢。以便有机会把更高级的基因赋予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漫话大山雀     
当我们漫步林间,被眼前绚丽花草、婆娑翠柳、芳草萋萋、树木沉沉所陶碎的时候,"嗞嗞-嗞嗞黑"的尖锐细微而富于韵味叫声阵阵传来,给人一种欢愉,使人留连忘返.这是大山雀的鸣叫声.大山雀是山雀科山雀属的一员,它是一种十分常见、小巧玲珑、行动敏捷又不甚畏人的小型鸟类.头黑,体蓝灰,腹面白色,尾蓝灰.因头两侧具大形白斑,有时也称它白脸山雀.全世界有山雀46种,除南美洲、马达加斯加、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2004-2008年所悬挂的218个山雀类巢箱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山雀类巢箱的利用规律是:重复使用的巢箱以坡上的居多;箱口分布以北向或偏北向为主;巢箱树种的分布依次是紫椴、槐树、黑桦和槺椴.在其他变量的分析中,草本盖度、50 m内邻巢数量、箱口直径是主要影响山雀类巢箱使用频率的因子,其中草本盖度是很好的鸟类选择巢箱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白眉地鸫Siberian thrush、戴胜Upupa epops、大山雀Pa-rus major、绿背山雀P.monticolus、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灰斑鸠S.decaocto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数量少或不明显.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清晰可见.从佛法僧目、鸽形目和雀形目来看,鸟肝占体质量的比例呈减小的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的趋势.结果表明: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的肝脏与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9.
使用线粒体控制区(529bp)和核基因(9个微卫星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在中国大陆8个分布地的70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所有样本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共识别出10个单倍型,整体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76;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892.在线粒体水平上,杂色山雀中国大陆种群处于线粒体DNA多态性较低的范围内,遗传多样性较低.微卫星数据显示,70个样本在9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5~0.86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55±0.1720;8个分布地样本各自平均等位基因个数(K)在1.4±0.53~9.4±2.4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444±0.5270~0.808±0.192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167±0.1976~0.738±0.1634之间.在核基因水平上,杂色山雀中国大陆种群遗传信息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杂色山雀指名亚种8个分布地样本混杂在一起;样本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9,基因交流值为3.82.样本中的大部分变异是来自种群内且这种变异达到遗传分化的显著性水平,显示了中国大陆杂色山雀指名亚种8个分布地样本为一个地理种群.错配分布图以及中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杂色山雀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发生过扩张事件.对于中国大陆地区杂色山雀的保护,应该将其作为一个进化显著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沼泽山雀是一种广域分布物种,目前关于该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信息较少.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获得微卫星序列更加低廉、高效而逐渐被用于微卫星筛选当中.实验选取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沼泽山雀简化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共得到2.84M读长,共开发113 519个SLAF标签;利用MISA对所得的112 558条有效序列进行微卫星片段搜索,最终成功搜索出2 471个微卫星位点,总分布密度为870.07个/M.大量的微卫星位点为微卫星的进一步筛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沼泽山雀后续遗传学水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大山雀(Parusmajor)和沼泽山雀(P.palustris)巢地选择中17个生态因子作了比较研究,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知:两种山雀在9个环境因子中都以平均树高(y2)、中心上层植物盖度(y4)和树种多样性(y5)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山崔在8个洞因子中都以洞口短径(x2)、洞口内径(x5)和洞底短径(x8)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洞因子.在巢地选择中洞因子比环境因子相对重要(x2=26.22>13.99)两种山雀巢地选择中的区别是:3个主要环境因子中,大山雀与沼泽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3个洞因子中沼泽山雀与大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  相似文献   

12.
杂色山雀(P arus varius)为东亚特有鸟类、分布呈片段化.为了深入了解杂色山雀中国大陆各地理种群遗传水平现状,分析了杂色山雀8个地方种群49个样本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1143bp)和部分ND5基因序列(957 bp),所测样品全长共2.1 kb.结果显示:T、C、A、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5%、37.4%、28.9%、12.2%,A+T含量(50.4%)略高于G+C含量(49.6%);发现17个变异位点,其中单变异位点为7个,简约信息位点数为10个;检测到14个单倍型,8个地方种群共享一个单倍型(Hap-1),说明这个单倍型是个较古老的单倍型,也反映了这几个群体间的分化是不显著的.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22 3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8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663 83,总体上看,杂色山雀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五个种群的Nm值为5.282 21~17.33645,Fst值为0.002 07~0.086 47,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和TCS网络图进一步分析表明杂色山雀遗传多样性较低、基因交流非常频繁、种群间的分化不显著.中性检验显示偏离中性期望值,表明种群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过群体急速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3.
周放  孙仁杰  韩小静 《广西科学》2006,13(1):75+80-75,80
报道2003年7~8月和2004年5~12月在广西崇左、那坡、隆林等县观察到在广西鸟类未记录过的绿背山雀(P arusm onticolus)和黑头金翅雀(C ardu lis am bigu),并采集了标本,其中绿背山雀标本在2004年12月15日采于广西隆林县金钟山,黑头金翅雀标本在2004年5月6日采于广西隆林县大哄豹。采集的标本保存在广西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正寒冷的冬天要到了,黑熊准备冬眠,雪兔换上了一件又密又厚的毛外套……昆虫怎么过冬呢?你想知道的话,就跟山雀警长一起去巡逻吧。蝗虫妈妈产卵忙一只蝗虫挺着大大的肚子从草丛中蹦出来,朝一处向阳背风的田地蹦去。这家伙身上的颜色和枯草的颜色像极了,山雀警长差点没发现它。这只蝗虫蹦到田埂上,把鼓胀的腹部伸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有7种鸟类在上海市内首次被发现:楔尾鹱(Puffinus pacificus)、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栗头鹟莺(Seicercus castanicep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和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其中楔尾鹱和淡尾鹟莺为迷鸟,其他均为罕见旅鸟.楔尾鹱的出现推测为强台风"海葵"所致,杂色山雀系北方种群南扩,其它记录得益于上海地区近年定期开展的鸟类监测活动和日益壮大的观鸟群体.  相似文献   

16.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夏秋食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对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夏秋两季的鸟类食性集团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记录鸟类82种;其中夏季50种,秋季51种。该区夏秋季的鸟类群落均以虫食性鸟类为主,且均为24种。夏季取食集团的第1类群是山地灌木林取食集团,由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暗绿绣眼鸟、棕颈钩嘴鹛组成;秋季取食集团的第1类群为河滩灌木丛取食集团,由灰鹡鸰、淡眉柳莺、褐柳莺、暗绿绣眼鸟、黄喉鹀、喜鹊组成。  相似文献   

17.
正邻居熊猫大叔很富裕,仍然每天省吃俭用。小麻雀在他背后到处说:"熊猫大叔真吝啬,他的生活方式真让我无法接受!"后来,小麻雀因为手头拮据,向熊猫大叔借钱。熊猫大叔很不高兴地说:"你不是说我吝啬,说我的生活方式让你无法接受吗?"小麻雀一听,觉得不好意思,就灰溜溜地走了。远房亲戚山雀阿姨是一名歌唱家,每天都站在枝头练习唱歌。小麻雀又在她背后到处说:"山雀阿姨真讨厌,整天唱歌,让大家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8.
新来的医生     
<正>祸从天降,一群害虫进了榆树林,青虫啃咬树叶,天牛在树干里开凿隧道……老榆树对猴子说:"每年春天,你都来吃甜嫩的榆钱。现在,树林里鸟儿少,害虫越来越猖狂,请你帮帮忙,快去请医生。"猴子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坡,跑了好多路,见到了小山雀,向它求助。小山雀说:"猴哥哥,这里有好多野果,我不想回榆树林了。"猴子又去找附近的喜鹊帮忙,喜鹊说:"我在这里住久了,不愿去陌生的地方生活。"猴子无奈,垂头丧气地回到榆树林里,看见榆树病恹恹的模样,伤心地说:"榆树要死  相似文献   

19.
洞巢鸟是鸟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于2006和2007年夏季对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调查中共记录到15种洞巢鸟,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6种.研究结果表明,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和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有明显的种群数量优势,其次为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普通?(Sitta europaea)和大山雀(Parus major).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性指数为0.81.对小龙门林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公路两侧生境洞巢鸟多样性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一小熊有一个种植园。他在园里种了自己喜欢的樱桃树、玉米、向日葵等,还种了一些花草。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园里的植物都长得生机勃勃。一天,一只山雀飞过,发现了小熊的种植园,由衷地赞叹:"哇,好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