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几部重要的词典都没有“旅游”词条。有人说,它是现代汉语中旅行与游览的并称。“旅”从甲骨文看,为旗下两人为伍在行进(见附图一①),从商代铜器铭文和周代铜器铭文看,很明显那时可凭车代步了(见附图——②③),但无论徒步或乘车都与行走、外出有关。《易·旅疏》云:“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为旅。”“游”从甲骨文看,其形象为旗下有人张臂跳跃(见附图二①),从商代铜器铭文和周代铜器铭文看,很明显,人的形象都有自由挥臂的活跃姿态,活动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郳又称作小邾,为周代附庸小国,由于先秦文献记载过于简略,长期以来,有关郳国都邑确切地望以及历史概况一直扑朔迷离.综合最新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记载,对郳国都邑,郳君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这是对文学的性质和特点的精辟见解。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刻划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高低,作用的大小,乃取决于对人物形象刻划得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在小说创作中,要特别重视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作者运用何种手法描写人物,都应当有自己的创造性。不过,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家,在人物描写方面所运用的手法,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下面,谈谈常见的小说人物描写的一些手法: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物形象、人物取名、细节描写三方面剖析了小说<药>,认为该文具有如下特色:人物形象寄寓丰富的社会内涵;人物命名寓意深刻;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文博院收藏了一组编号为WYSD02的铭文石鼎,数量为9个,规模依次递减,当为周代最高统治者所使用的一种列鼎。这组有铭文石质鼎的面世,对于研究鼎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周代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外现代文学女性心理描写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描写历来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外现代文学作品女性心理手法的探讨,来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以及中国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擅长描写人物,在写作中善于捕捉人物的鲜明特征,以幽默讽刺、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让人产生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此外,在描写人物时,他还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巧妙地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具体生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具体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9.
《傅抱石传》是我国当代传记作家胡志亮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一生,在塑造传主形象上,作者用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一是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展示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心理描写窥探人物性格;三是通过典型性事件凸显人物品格;四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近三四十年战国文字研究进入空前繁盛时期,很多文字的释读有了定论。对学术界在燕文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按铜器铭文、兵器铭文、玺印、货币、陶文等不同载体依次作一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刻划 ,使读者了解叶圣陶作品中塑造典型最成功的是灰色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所运用的方法是现实主义。在描写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讽刺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刻画了一个自私、苟且、利己主义的典型 ,并且认识潘先生性格的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原因 ,指出 2 0世纪 2 0年代军阀混战对社会的破坏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司马迁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显示出了空前的创造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归纳和概括了《史记》的具体的写人艺术手法,指出这些手法是使文学作品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应学习和借签。  相似文献   

13.
唐代律赋中取材于史传类典籍的一些赋作具有故事情节描写,这些描写受到律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和更富有故事性,律赋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原有题材进行渲染和加工,使其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心灵辩证法”的艺术大师,同时他亦是描绘人物肖像的世界级大师。所谓肖像描写,就是“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人物外在形态的各个方面的特点”,①如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饰物、表情、仪态、风度、习惯动作等。肖像描写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人物相对静止时的描写,也有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其他人物的眼光或叙述来描写;有工笔画式的细致刻画,亦有粗线条式的勾勒……。但是,肖像描写不是单纯为描写肖像而描写肖像,而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黄梅 《科技信息》2010,(23):I0330-I0330
通过"范进中举",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以客观的态度,以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并进行合理的夸张,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茅盾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近年来,茅盾小说的艺术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以人物刻画为例,就已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个性化的语言等方面的不少论述。但是,关于茅盾小说人物刻画的对比艺术,却很少有人提及。这里,笔者对这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翻开茅盾的小说,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茅盾先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描写,异中求同,将相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刻画,同中求异,甚至将同一个人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以其性格的不同作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完整具体。一、同一阶层人物的对比茅盾的小说中,同一阶层的人物是颇  相似文献   

17.
《诗经》以诗歌的形式 ,对一百四十多种植物进行了描写与歌咏 ,从中反映了周人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表现了周民在农业、纺织、绿化、医药等领域所达到的水平。再现了周代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它还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为系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显示出了周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本文主要探讨周代社会的夫妻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妮 《科技信息》2009,(9):256-256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文章主题,是许多小说所采用的写作技能。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精心刻画人物形象可以达到揭示主题思想的目的。因为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塑造人物形象是为揭示主题思想服务的,它是刻画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如何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诗经》以诗歌的形式,对一百四十多种植物进行了描写与歌咏,从中反映了周人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表现了周民在农业、纺织、绿化、医药等领域所达到的水平.再现了周代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