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用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li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宋、明文武科举均盛,《水浒》中却少见科举文化的渗透,数百人物中只有6人跟科举相关;《三国演义》每写人物的拜师求学,赞颂文士的出众文才、非凡见解,《水浒》则很少有斯文气息。鉴此,文章认为《水浒》的最早定稿蓝本当出于科举衰落、斯文扫地的元代,且出自不甚精通文史、未曾进过科场的下层人士之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列强环伺,朝廷腐朽。生逢其时的黄遵宪,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天下,器识不凡,他反对封建经学,主张学以致用,对于八股应试之作不屑而无奈,为了取得施展抱负的社会身份,他辗转赴试,然却三战三败。28岁时(1876年)终于科举出仕,遂偕同何如璋东渡日本,成为中国第一位驻日使馆参赞,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6.
1895—1898年的维新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要求废除八股、变革科举、大力兴办各类学堂等教育改革的主张及措施是这次运动最大的成果之一。地处边远山区的贵州在维新思想影响下,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极大地推进了贵州文化教育近代化的...  相似文献   

7.
科举挫折、仕途坎坷,使赵翼对科举场、官场、名利场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对皇权由归依走向背离。他的经历、心态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诗歌颇得江山之助,多写苍生之苦,具有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汤显祖和八股文的关系,大致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参加八股科举的经历;八股文在思想内容上的创新,八股文的影响,写作八股文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读写分离说     
我们主张语文教学中读写分开,各成体系.其理由如次:一、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育目的——科举应试的产物,其实质是读作手段,写为目的.这一原则对于一篇文章定终身的科举来说当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它抹杀了阅读的独立地位.使之沦为写作的婢女,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今天的语文测试虽然打破了一篇文章定终身的框子,但作文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从理论上说,读写结合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井重,互为因果的,但在实践上,走的仍是读为写服务的老路,阅读依然是写作的婢女!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最好的证据.一是  相似文献   

10.
沈军 《科技信息》2011,(22):32-32,35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位独具风采的女性形象。她抛弃一切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却失败,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她的悲剧的命运结局令人扼腕。本文旨在分析安娜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她善良、坚强,封建社会严酷的现实使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蒙受奇冤。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以求沉冤昭雪。她的呼唤尽管微弱,却让我们穿越时空,认识到了历史本质的一面。她的悲剧命运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青春,如同自然界的春天,是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它充满生机,充满阳光,充满欢快,充满幻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青春倾洒大量笔墨,(当然也不乏惜春之墨).有位当代著名作家就写过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盛赞青春之美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四百多年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认为八股举业并未限制明人的诗赋创作,八股文讲究骈偶对仗的声律要求,客观上对明代音韵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红得发紫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带有古典美感的女子,这些女子或美丽,或精明,但无一例外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女人显得那么的悲惨和凄凉,她们在人生旅程中充满了挫败感。《倾城之恋》主人公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女性,她由最初女性意识觉醒到抗争再到最终不得不面对虚伪婚姻,演绎了完整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唐英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其诗作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其心真而正,语清而雅,写物画景,记事抒怀,诸多内容均以抒发性情见长。其诗有如人生传记。虽其未曾科举,却因耳儒目染与善学上进至此,可见其求学之勤,心志之坚;也可见中原传统文化影响之深,感召之力。  相似文献   

16.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亲情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使得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情。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对这些伟大的爱进行了讴歌、颂扬。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其代表作《高老头》一书中论述的却是一个“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的人间惨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台湾著名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是一位"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能手",其散文语言不仅富有古典美、色彩美、音乐美,而且充满强烈鲜明的动感,形成一种扑面而来、让人印象至深的动态美。她特别讲究动词的运用,其动词不仅用得精、巧,并且动量足、气势丰沛。此外,她大量运用拟喻,并配合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静态的外在之形,更令自然之物充满张扬饱满的生命精神,散发出独特的动感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四百多年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认为八股举业并未限制明人的诗赋创作,八股文讲究骈偶对仗的声律要求,客观上对明代音韵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同为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从二者的讽刺视角来看,前者主要针对儒林科场进行尖锐的讽刺,后者则更多对官场丑行作了有力批判,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清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干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干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