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郁达夫与王任叔神交至久,但谋面为晚;早在二十年代初期,郁达夫对王任叔就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他们的见面,则在抗日烽火的异国南洋。不知什么原因,在一九二六年大革命时的广州,在三十年代初的左联,他们都有机会相识而没有会面。可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王任叔那时的思想已与二十年代初大有发展,对于郁达夫已不如二十年代初那么合拍了。但是,这也并不是说,王任叔对郁达夫情谊不深,恰恰相反,他们曾经有过一段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1.别名部分根据奉化大堰王氏宗谱及王任叔档案辑成。2.笔名部分根据王任叔同志生前所辑孤岛时期著文目录、老同志的确凿回忆及笔者搜集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部分抗战时期的佚文等有关资料辑成。3.别名按使用时间的先后排列。4.笔名按笔划的多少排列。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王欣荣的《王任叔别名笔名考录》(载1986年《杭州师院学报》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和曾健戎、刘耀华合编的《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重庆出版社1986年8月版,以下简称曾著)。二者对王任叔的偌多笔名作了整理和考录,其成绩是令人欣喜的。但出现若干疏误,这里作一考正,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但丁     
<正> 晚清时期,我国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但未引入意大利文学,鲁迅是在日本留学时接触到意大利文学的。但丁可能是鲁迅最早提到的意大利作家。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指出:“英人加勒尔日(Th·carIyIe),得昭明之声,洋洋乎歌心意而生者,为国民之首义。意太利分崩矣,然实一统也,彼生但丁(Dante Alighieri),彼有意语。大俄罗斯之扎尔,有兵刀炮火,政治之上,能辖大区,行大业。然奈何无声?中或有大物,而甚为大也暗……迨兵刃炮火,无不腐蚀,而但丁之声依然。有但丁者统一,而无声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绝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唐诗作出过很高的评价,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利用了唐诗资源.受唐诗的影响,鲁迅写了很多无题诗,用唐诗作典故丰富了自己旧体诗的语言,并继承了唐诗中杜甫诗的史诗性.大量唐诗的引用和化用还增强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论述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关系。叙述了鲁迅从二、三十年代译介和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到鲁迅早期创作受契诃诃夫影响的情况;比较了两位作家在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中相类似的东西,指出鲁迅早期的创作虽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师承关系,但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战斗性远远超出了契诃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浙江吴兴南浔镇,有一处著名的藏书楼,称为“嘉业堂”,它的历史不算很长,据创办“嘉业堂”的刘承干(翰怡)(1881——1963)自述其藏书经过:“宣统庚戊(一九一○年)南洋劝业会开会于金陵,瑰货骈集,人争趋之,余独步状元境各书肆,遍览群书,兼两载归,越日,书贾携书来售者踵至,自时即有志聚书”。(见《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刘承干是吴兴  相似文献   

8.
9.
鲁迅与梅花     
鲁迅先生一生热爱花木,尤其喜爱迎风斗雪独步早春的梅花.梅是属于蔷薇科的一种落叶的小乔木,我国植梅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里已有"终南有何?有条有梅","山有佳卉,候粟候梅"的诗句.梅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勇敢使者,还在"悬崖百丈冰"的时节,它就向人们"把春来报"了,由于梅花具有浓而不艳,冷而不淡的独特清幽,几千年来,一直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宋代诗人陈亮吟咏道:"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与鲁迅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确立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地位。茅盾比鲁迅小15岁,但也早在50年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祝贺他50寿辰时就首次称他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1981年,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又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赞誉“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是鲁迅最接近的一个同伴”(史沫特莱语),他和鲁迅在新文学运动中结成了最亲密的战友。早在1921年他们就开始了书信往来。当时茅盾任制、说月报》主编,为了借外国的进步文…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1月20日,鲁迅在给江绍原的一封信中写道:“……英美的作品我少看,也不大喜欢。”鲁迅一生共翻译了10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近300万字,可他却从未翻译过一部(篇)英国文学作品。只有一次,他参与过英国文学的翻译。那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周作人翻译...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在他光辉的几十年战斗生涯中,始终对儿童文学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密切的注视。他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实践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创作和译著。重温鲁迅有关儿童文学的珍贵遗言,我们深深体会到,尽管是处在风雨如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岁月里,鲁迅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指出了宽阔的道路和光明的方向。尽管时间相隔已有四十余年,但鲁迅对儿童文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精辟见解,至今仍具有十分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征与鲁迅     
胡征是我国革命文艺运动中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挚着地学习鲁迅作品,进而研究鲁迅诗歌,无论创作还是思想,都受到鲁迅深刻的影响。学习、研究与追随鲁迅,是胡征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6.
鲁迅自幼喜欢自然科学。他的有关科学的论著,始终燃烧着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并为他后来的思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藤野     
鲁迅与藤野先生跨越国界的情谊,是中日友好交往的丰碑,是时代的标志,给中日人民以及中日文化的广泛深入交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中年鲁迅心境、意识渗透于小说创作中,由此而形成其小说浓烈鲜明的理性色彩,它成为鲁迅小说中年人特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新世界的闯将。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一直怀着巨大的革命热情,向青少年做着科学普及工作。1903年,他在科学小说《月界旅行.辩言》中说,通过科学普及,更要青年"获一斑知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鲁迅生活在风雨如磐的旧时代,但他高举科学普及的火把,力图用科学的真理照亮愚昧的暗夜。在对待有些人把神话做为儿童读物的问题上,他说:"在我认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接受更多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深的教育,学识不再进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这里,鲁迅把科学知识看成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手段。而当时的社会教育情况却十分糟糕。因此,鲁迅更感到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的必要。鲁迅幼年时期,正是"旧学"统治时代。学童们除了在私塾里学些封建八股教条之外,只能看一些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之类的启蒙画本。至于处于民族危亡水深火热中的贫苦劳动者的子弟更无从谈到接受教育了。这些读物中"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端,牛头马面布满地下"《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