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迪生的大多数发明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重大改进而发明的.留声机则全然不同,这是爱迪生之前从未有人考虑过的.一次,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模板随着人的说话声而震动的现象,拿起一根短针做起了试验.试验结束后,爱迪生发现,人说话声音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相应产生不同颤动.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爱迪生极大的兴趣。他想:如果这种刻纹与人的声音相吻合,则人的声音不就能再现了吗?为此,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最后,他让盖着锡箔的圆筒沿水平方向转动,把装在振动膜上的划针压在圆筒上,人对振动膜大声讲话,划针就在锡箔上划下刻纹.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女性的声音听起来较男性的声音更清楚,而男性的声音则会让人出现幻听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近日,英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原来大脑在对待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反应的区域是不同的。这个发现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会产生幻听的现象。女性的声音刺激大脑的听觉区,而男性的声音则刺激大脑后部的逻辑思维区。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的不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译解。科学家对12位参试者的脑部活…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女性的声音听起来较男性的声音更清楚,而男性的声音则会让人出现幻听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近日,英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原来大脑在对待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反应的区域是不同的.这个发现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会产生幻听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1873年6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微弱的声音。这个意外的发现给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继续研究,终于发明了电话。这种在创造性劳动中偶有所得的现象通常被称作“机遇”。在人类创新的历史中,机遇不仅对一般创新活动非常重要,而且对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很有价值。据统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被认为…  相似文献   

5.
声波致冷     
世界上最独特的致冷机有可能很快就会问世。美国洛萨拉芒国立试验室正在研制的这种致冷机既不用压缩机,也不用马达,更没有各种复杂的管道。试验中的“冰箱”只是一根三英尺长的缸筒,里面叠置有一些矩形的玻璃纤维板。缸内充以氦气或其他气体,一端用挠性膜片封死。当膜片与磁铁、音圈和电线接上后,便构成了一微小的扬声器,将电磁振荡转变成膜片的迅速振动。物理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气体被压缩时温度升高,反之温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震动来传导声音到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  相似文献   

7.
男孩在13—15岁,女孩在14—16岁,一般最迟都不超过18岁,说话声音常变调,男孩尤其明显。他们说话声音嘶哑,粗浑,低沉,民间形容似"公鸭声"。医学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为青少年的"变声期"。青少年进入发育期后,喉部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尤以男生变化显著,其甲状软骨增大,喉结突出,声带增宽增长,使声带发音时的振动频率降  相似文献   

8.
, 《大自然探索》2012,(12):9-9
帕金森病(也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疾病。科学家最近发现,打一个简单的电话或许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侦测,这是因为在更严重的症状出现之前数年,追踪患者在话筒中声音的细微改变(包括震颤、呼吸及声音的其他虚弱表现).  相似文献   

9.
1873年6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微弱的声音.这个意外的发现给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继续研究,终于发明了电话.这种在创造性劳动中偶有所得的现象通常被称作"机遇".在人类创新的历史中,机遇不仅对一般创新活动非常重要,而且对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很有价值.据统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被认为是机遇发现的成果比例为:物理为3.4%(3:86)、化学为1.3%(1:77)、医学和生物学为5.1%(4:79).由此可见,在创新中不可忽视机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快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写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11.
用钢丝来贮存声音 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一架宛如电话般的机器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望。表演者拿起电话话筒介绍说:“女士们,先生们!这不是电话机,而是一架能贮存声音的机器……”正当大家半信半疑时,表演者将手柄摇了一圈,拿起电话听筒对着观众,随着就从听筒里传出表演者  相似文献   

12.
会说话的汽车、能回答问题的字典、能自己发声校对的打字机、能高声报时的炊事炉灶,能懂得人的声音的电视机、能和人进行对话的高保真度的成套电唱机组,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电子计算机……这些八十年代的电子新产品实在又使人耳目为之一新。也许再过五年,甚至连墙壁也要会发声说话了。美国德克萨斯仪表公司在今年五月制成了第一台供个人使用的能说话的电子计算机,并已在法国市场上开始出售。这种电子计算机相当于手提式打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中生存着千万种植物,在这个浩瀚的植物王国里,植物或植物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一些生理上的奇特现象历来被视为奥秘,而现在已渐为人知。 知觉和语言 科学家把植物对外界的感应,用微电波引导出来,再把微电波演绎成声音,从而发现了一些植物的新奇现象,茄子缺水时,会发出微弱的呻吟声;向日葵获得灌水与日照时,会发出欢悦的声音…… 近年来,植物学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现了植物的另一奇特现象:每当有凶杀案件在植物附近发生时,植物的“感觉器官”就可以记录下这一凶杀的全过程,成为鲜为人知的现场第一“目击者”。美国纽约一位植物学者曾用电波记录试  相似文献   

14.
听觉的真相     
近来,丈夫总是用手捂着耳朵,抱怨说:妻子说话声音太小,害得他听不清楚。妻子则抱怨丈夫不注意听自己说话。实际上,妻子说话的声音和以往一样,夫妇俩都意识到,作丈夫的听力不如以前了。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从1970年开始,听力下降的问题就明显地出现在45岁到64岁的人群之中。在美国2 800万人口中,有1/10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听力下降问题,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  相似文献   

15.
你也许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音乐室里练习唱歌,会感到声音很大,效果也很好,但一上台演出就感到声音小极了,特别是在广场演出,那怕你喊破了嗓子,声音仍是很不理想。而在充满水蒸气的浴室里洗澡时唱歌,你又突然发现你有一付非常浑厚的好嗓子。这就是声源发出的声,在各种不同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16.
韩良 《科学之友》2006,(11):32-33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一处莽莽群峰下的山沟里,空旷无人之地却蓦地响起了各种惊心动魄的声音: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马嘶声、马铃声,还有抬棺材的声音……这不是传说,也不是小说、电影里虚构的场景,而是在当代的中国,确实有一处出现这种神秘现象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在云  相似文献   

17.
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谁人不知爱迪生?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制成了点亮灯泡的直流供电系统,但直流供电系统不能远距离输送电,每隔一公里多就得装一台直流发电机,这给电厂和用户都带来不便。特斯拉经过六年的艰苦实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多相交流发电机。在爱迪生制成直流供  相似文献   

18.
水面新闻:小木船与航母“激情一吻”2004年7月22日晚,波斯湾,美海军第5舰队的“肯尼迪”号航母正在进行夜间训练。舰长斯夸尔斯每次夜训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下属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这个时候,航母本身的大型光源全部关闭,肉眼无法发现目标,光学探测器也很难发挥作用,是事故的多发时段。想到这里,他再一次拿起送话器,命令水面搜索雷达加强警戒。放下送话器,斯夸尔斯舰长的心才稍稍放松:有驱逐舰、护卫舰护驾,还有小艇来回逡巡,谅那些恐怖分子也近不了前。22时整,甲板上传来一阵喧哗,一架训练归来的舰载机请求降落,甲板上的人员开始忙碌了起…  相似文献   

19.
历史     
03.101876年3月10日,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首次成功通过电话线传输声音,人类从此进入了电话时代。当天,贝尔在实验室中不小心碰翻了硫酸并溅到了自己的衣服上,于是他大声召唤自己的助手沃森:"沃森先生,快来,我需要您!"这就成为人类经电话线传输的第一句话。除了电话外,贝尔在光通信、航空等领域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发明电话后,他于  相似文献   

20.
秋光 《科学之友》2006,(7):68-69
牙齿电话使用手机的人多少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手机一丢再丢,或者开会时忽然铃声大作等等。2位英国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牙齿电话”,有望解决这些麻烦。这种体型小巧的装置主要由2部分构成——振动装置和无线接收器。接收器可接收从收音机或移动电话传来的数字信号。声音信息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