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发了用生生产2-酮基-L-古龙酸流加发酵过程的在线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线检测和控制发酵温度,pH,DO,罐压等环境参数,并可控制糖液,碱液等补料的流加。经70m^3环隙气升式发酵拉萨市人的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品质好,便于操作,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糖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3.
对文题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案。使生产全程的创利为最高是优化目标,操作变量则是各罐批的流加发酵周期。各单罐罐批效益函数的在线估计是进行发酵周期优化控制的基础。实例证明,该优化方法能给生产厂家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它也适用于生产工艺与赤霉素发酵相类似的一般流加发酵,如抗生素生产过程等。  相似文献   

4.
2L搅拌发酵罐培养重组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L搅拌发酵罐中对一株表达α-淀粉酶的重组酵母进行了发酵工程研究,探讨了高密度培养条件下SCU2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产物诱导表达方法;确定了基本底物的分段流加策略,并建立了基于指数关系的脉冲流加方式,对菌体增殖和α-淀粉酶表达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溶解氧实验表明,改善通气状况亦对提高产物表达水平有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2-苯并噻唑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HBAD)作为酸硷指示剂及和某些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该试剂用做酸碱指示剂,其变色域为5.40(紫红)-7.00(纯兰),指示剂离解常数pK_(1n)。为6.70(20℃)。在滴定终点时,变色敏锐。用该试剂作为指示剂对H_2SO_4、NaOH和NH_3H_2O的含量进行丁滴定分析,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该试剂在适当的pH条件下可和Cu ̄(2+)和Ni ̄(2+)等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全容积16L的环隙气升式反应器内,进行了高浓度山梨糖流加发酵过程的研究。根据其发酵过程的特征,建立了流加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获得适合该过程的流加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使底物浓度动范围小于2g/L.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母液为基质对夫法酵母进行了间歇,恒速及变速流加发酵实验,建立了简单,数学模模型流加。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母液为基质培养夫法酵母生产胡萝卜素是可行的。同时,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夫法酵母的产量。当流加控制因子K=8.7*10^-4时,变速流加发酵比间歇发酵夫法酵母产量提高了58.4%。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碱石灰代替传统缩合剂氢氧化钡,恒压滴液漏斗代替Soxhlet提取器,改进了丙酮缩合生成4-甲基-4-羟基-2-戊酮的实验方法。后者在碘催化下脱水得4-甲基-3-戊烯-2-酮。当碱石灰为5g,I_2为5mg,缩合回流3~5h的最佳条件下,两步反应总收率为58%。该方法反应装置简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时间较短,收率中等,适于基础有机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容积16L的环隙气升式反应器内,进行了高浓度山梨糖流加发酵过程的研究。根据其发酵过程的特征,建立了流加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获得适合该过程的流加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使底物浓度的波动范围小于2g/L。  相似文献   

10.
以2-氯-5-氟-3H-4-嘧啶酮和相应的醇钠,在常压回流条件下反应,合成了2-烷氧基-5-氟-3H-4-嘧啶酮类化合物.该法具有操作方便,反应周期短,产品收率较高等优点.其中2-异丙氧基、2-异丁氧基、2-异戊氧基和2-(2’一乙基丁氧基)-5-氟-3H-4-嘧啶酮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果浆发酵生产苹果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探讨了果浆酿制苹果酒的生产工艺和成品品质,研究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糖度的变化。确定了果浆发酵苹果酒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制得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酒味浓郁,口感丰润,色泽金黄清亮,为今后苹果果浆发酵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一种小型低成本发酵过程集散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发酵设备的小型低成本集散控制系统 ,包括上位机、下位机、仪表和执行器等 上位机以DELPHI为开发平台 ,人机界面友好 ,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与下位机的实时通讯 ;下位机以AT89C5 2为核心 ,采用大屏幕中文液晶显示 ,并配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器 还介绍了温度、压力、流量、溶解氧、pH值、自动补料和消泡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生物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难以建模的问题,基于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NARMA)模型,设计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NN-NARMA)模型.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逼近NARMA模型中的映射关系,对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了二阶低通滤波,用变异率可调节的遗传算法优化了NARMA模型中的延时参数以及神经网络的输出滤波参数.应用该方法建立了生物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模型,该模型在上温、中温和下温的误差相对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减少了38 9%、13 5%和61 3%.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较好地解决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液态奶为原料,以卡地干酪青霉(Penicilliumcandidum)、娄地青霉(Penicilliumroquefo)和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elegans)为发酵菌种,通过测定发酵奶的游离脂肪酸(freefatacid,FFA)和游离氨基酸(freeaminoacid,FAA)含量,选出最佳发酵菌种为雅致放射毛霉.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雅致放射毛霉接种量(按孢子数计)1.94×10。mL,在29℃、95r/min下摇床培养4d,发酵奶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为4.28%和0.37%.为了加速发酵奶中风味物质的形成,继而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水解发酵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为1.5%,无水奶油添加量为12%;蛋白酶添加量为0.15%,大豆粉添加量为6%,经55℃酶解8h后发酵奶中的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脂解率分别为11.12%、1.12%和71.6%.在此条件下对水解产物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的霉菌发酵型奶酪粉水分含量9.71%,蛋白质含量为29.21%,粗脂肪含量27.23%,基本与进口奶酪粉接近(水分含量7.35%,蛋白质含量35.53%,粗脂肪含量24.91%).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玉米为原料酿制麸子酒的生产工艺 ,并对酒的主要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螺旋霉素(SPM)膜透析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膜透析法对SPM发酵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经透析向发酵液提供新鲜基质,稳定了铵离子、葡萄糖浓度。同时除去了部分产物,减轻了碳、氮代谢物调节作用及终产物反馈调节作用,减少了微生物生长及产物合成的不稳定性。当透析膜孔为3.0μm,开始透析时间为60h,发酵液与透析液体积之比为1时,SPM总产增加50%。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特色玫瑰香葡萄酒,以玫瑰香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酿造玫瑰香葡萄酒,探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玫瑰香葡萄酒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特色玫瑰香葡萄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靠野生酵母自然发酵,发酵温度为26℃,添加SO2,使SO2的质量浓度为60 mg/L,添加果胶酶,使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30 mg/L,葡萄酒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鸟苷发酵过程参数相关特性的研究,结合菌体形态变化规律和氨基酸的测定结果,发现过程后期发生的代谢流迁移。以此为基础实现了过程的优化,鸟苷水平提高了50%,达到28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具有磷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对模拟的食品发酵废水进行厌氧除磷工艺研究。通过向厌氧反应器投加前期筛选得到的磷酸盐还原菌进行污泥驯化、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食品发酵废水厌氧除磷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个周期的驯化,使投加菌株的污泥具有良好的生化和除磷性能,反应器出水CODCr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19.60mg/L和13.58mg/L,相应去除率分别为69.43%和20.95%。厌氧除磷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值为7、氮源为蛋白胨+NH4Cl+NaNO3,总磷质量浓度为17.5mg/L,总磷去除率可达37.96%,产生的PH3的磷含量占总磷去除量的24.61%。  相似文献   

20.
对链霉菌Men-myco-93-6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初始pH值6,添加5个玻璃珠,500 mL三角瓶中装液40 mL,在25℃,180 r/min摇床培养.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菌体生长和抑菌活性产物产生的影响后,选择影响较大的通气量在2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通气量与发酵罐的体积比由原来的1.2∶1变为1.4∶1.在发酵过程中抑菌活性产物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