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54头麦洼牦牛和19头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牦牛和犏牛的α乳清蛋白均呈BB型.β乳球蛋白在犏牛中为AB型,在牦牛中A型β乳球蛋白(βLg)在凝胶上染色通常极弱.另外,在7头处于干乳期犏牛的乳腺分泌物中,有5头其A型βLg的电泳迁移率显著快于其它犏牛的A型βLg,而其B型βLg则慢于牦牛和其它犏牛的B型βLg.牦牛和犏牛的β酪蛋白以A1A1型为主,αs1酪蛋白以BB型为主.试验还观察到犏牛的A型αs1酪蛋白电泳迁移率快于牦牛的A型αs1酪蛋白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应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对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对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获得了19个蛋白质,其中有3种分子伴侣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并可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为进一步分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4.
SAMD12是新近发现的SAM结构域家族成员.为进一步探究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实验从健康成年牦牛(n=10)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常规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SAMD1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牦牛和犏牛睾丸中SAMD12基因mRNA水平.结果本实验克隆获得了牦牛SAMD12基因的3种变异体,分别命名为v715、v779和v852.v715与普通牛5号变异体完全对应;v779含SAM结构域但与普通牛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SAMD12基因的新变异体类型;v852无结构域部分可能不表现活性.定量PCR结果显示:SAMD12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其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SAMD12是新近发现的SAM结构域家族成员.为进一步探究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实验从健康成年牦牛(n=10)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常规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SAMD1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牦牛和犏牛睾丸中SAMD12基因mRNA水平.结果本实验克隆获得了牦牛SAMD12基因的3种变异体,分别命名为v715、v779和v852.v715与普通牛5号变异体完全对应;v779含SAM结构域但与普通牛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SAMD12基因的新变异体类型;v852无结构域部分可能不表现活性.定量PCR结果显示:SAMD12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其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应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 对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对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 获得了19个蛋白质, 其中有3种分子伴侣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 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 并可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 为进一步分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LGR4和ZNF281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分子,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这两个基因在牦牛及其杂交后代睾丸中的表达.从成年牦牛(n=10)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LGR4和ZNF28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睾丸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中LGR4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而ZNF281基因在牦牛睾丸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性不育犏牛(P 0. 01),差异达4. 7倍.推测ZNF281在犏牛睾丸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实施暖季肥育对提高耗牛产肉的确切作用,于1991年进行了暖季肥育的重复试验,对补饲添加剂组,埋植增重剂组与对照组3.5岁耗牛的胴体指标和产肉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和研究,三组耗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4.51%、43.29%和79.41%;51.17%、39.61%和77.37%;51.85%、40.75%和78.49%。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分别为53.22厘米 ̄2、53.86厘米 ̄2和49.41厘米 ̄2;1:4.27,1:3.68和1:3.90。结果表明,放牧肥育并补饲添加剂对提高产肉性能和改善胴体结构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是改进耗牛肉用性能较为有效的措施,试验结果为高寒牧区对牦牛进行短期育肥和麦洼耗牛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现代化养猪,根据猪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从当前养猪生产实际出发,采用当地常用饲料,按精、粗、青料一定比例配成低营养水平、简单的配合饲料对肉猪进行肥育试验,以探索肉猪生长快,增肉率高,饲养期短,饲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广的饲料配方,应用于现代化科学养猪生产,满足人民需要。为此,我们于77年12月至79年1月进行了第一次试验;78年6月至79年4月进行了第二次(重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合甘孜藏自治州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牦牛与普通牛的杂交组合,1977~1982年在石渠县国营牧场进行了多组合比较试验。一、试验点概况石渠县国营牧场位于川西北草地西北  相似文献   

11.
诱导牦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殖激素处理诱导牦牛同期发情 ,结果表明 :LRH -A3 +PMSG和PG -CL +FSH处理的试验母牦牛 96h以内的发情率分别达 83 3 3 %和 73 3 3 %,极显著地高于未处理的对照牛(2 0 0 0 %) (P <0 0 1 ) ,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不同繁殖类型母牦牛外周血浆P4和 1 7β -E2 含量的测定结果 :牙日玛母牦牛外周血浆P4 和 1 7β -E2 的含量略高于青麻和干巴母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前言牦牛是西南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经济资源,近年对牦牛的杂交改良,提高经济性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繁殖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如人工授精成本高,受胎率不稳定(15~60%范围),繁活力低(15—30%)等因素。限制了牦改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国很注意发展毛肉兼用茨盖半细毛养羊业。茨盖羊最成功地结合有羊毛和肉产量均高的生产性能。组织集约肥育和培育幼畜是提高羊肉产量的途径之一。乌克兰“阿斯卡尼亚—诺瓦”畜牧科学研究所,从养羊业产品生产实验室技术,深入研究新技术培育茨盖幼龄羊,规定羔羊从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由于长期受分布地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作用,牦牛仍处于生产性能较低的原始品种状态。母牦牛一般3—4岁开始配种,每年集中在7—9月发情,其营养好坏,对发情与否的影响很大。据调查,1979年全省牦牛的繁活率为40.7%,(皇城公社1979年牦牛的繁活率为51%,)多数产犊母牦牛当年不发情,一般母牦牛为二年一产,繁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16.
水解羽毛粉替代进口鱼粉饲养肉鸡和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00只21—63日龄肉鸡和32头20—50kg生长肥育猪生长试验表明,用水解羽毛粉替代肉鸡日粮中50%、75%的秘鲁鱼粉时,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不变;用水解羽毛粉替代生长肥育猪日粮中50%、75%、100%的秘鲁鱼粉时,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亦不变。用水解羽毛粉替代秘鲁鱼粉生产肉鸡和生长肥育猪日粮,每吨可降低费用60元,同时应适当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冬季在川西北草原发生牛焦虫病的流行,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血红蛋白尿、高热、贫血、消瘦、眼结膜苍白黄染等,镜检发现了焦虫体.此次牦牛焦虫病的流行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今后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8.
探索意大利黑玉米在景德镇市的生物学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