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无公害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无公害果品,已成为大多数果农的共识.然而,诸多有害物质极大地影响了果品的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对外出口方面.现对生产无公害果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学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37-38,41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学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5):26-27,34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事关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民心事业。4年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6):17-18
建立豫生4号甘蓝品种实用、可靠的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立10亩高产样板田15个,30亩a亩产达到5300公斤;在甘蓝生产区示范应用豫生4号10万亩,比一股生产田增产15%以上;建立豫生4号优质高产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单产在50公斤以上,比现有方法提高20%;繁育应用杂交良种1万公斤,研究建立杂交种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商品菜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8):29-35
(1)属于高新技术.先进技术.能够改进产品性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生产替代进口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设备.新材料项目; (2)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能提高产品档次,开拓新市场,扩大产品外销,增加出口创汇项目; (3)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项目; (4)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的工业化生产项目,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5)温泉地热科学开发利用项目; (6)符合国家导向的其它高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钾肥资源十分短缺的问题,该项目研制出了无公害枸溶性矿物钾肥——“绿村”钾镁肥,并介绍了该项目的创新点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最后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等产品的面市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无污染”的食品,满足了人们健康消费的需求。但这些同是“无污染”的食品,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对此作以介绍。“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生态农业”的产物。1972年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规定了有机农业组织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和守则,明确规定只有符合下列最基本特征才能作为“有机食品”: ①整个企业的所有生产项目都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即不能一部分生产项目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而另外的生产项目按常规方式进行;②在作物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氮肥、其他易水溶的肥料、化学植保药剂和化学贮藏剂;③在畜牧业中禁止使用激素和其他人工增产剂,依据畜禽种类规定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买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还不得使用虐待牲畜禽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展“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绿色食品”是我国创造的概念,它是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农业部农垦局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认证的食品,具有一般只强调安全标准的“无污染”食品所不具有的特征,即“环境与经济”双重利益。“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①原料生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平符合允许标准;②原料作物的栽培和家畜、家禽的饲养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化肥、农药、植物调节剂等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和兽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安全使用标准;③最终的产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这就是国外现在强调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绿色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地的生态环境到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到加工、包装、贮运的要求在某些方面高于我国普通食品的要求(目前我国普通食品仅为对终产品的卫生要求)。“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据称其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我国农业行政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出台的行业标准。目前,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供应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因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和农药、兽药残留不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针对这一现状,农业部依据所制定的农业生产规范(包括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与养殖加工水质、农药使用规范、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等)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原料应该符合的农业行业标准,即“无公害食品”。该标准在某些安全性指标上低于目前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如茶叶中铅允许限量国家标准为2μg/kg,而“无公害食品”为5μg/kg),于2001年9月30日由农业部颁布,2001年10月1日实施;由有关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强制性执行,不符合这一农业行业标准的生产者会受到查处,就是说,上市的食品均应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由上可知,尽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都强调食品的“无污染、安全无害”的特性,但它们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遵循的标准来说,由高到低依次应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而不是仅仅几年内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与“绿色食品”的根本区别为:① “绿色食品”是根据我国自己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的,而“有机食品”要根据IFOAM的生产、加工标准进行(具有国际性);②我国的“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而“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均是农业部的有关部门认定的食品,但生产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绿色食品”是农业部事业单位(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使用“商标标识”方法认定,企业志愿参加认定的食品(这同有机食品的认证相似),而“无公害食品”是农业行政部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食品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该“无毒、无害”。“无公害食品”是目前我国不得已而为之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将来在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或国际食品法典)为依据,因为按国家法律规定行业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后者是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上考虑充足的安全系数,更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机食品”的产量远小于“绿色食品”,且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大众对食物供应的要求,不适合我国国情。“绿色食品” 遵循了国际上提倡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比我国目前仅对终产品进行卫生要求的普通食品更能保证食品的“无公害”或“无污染”等食品安全性要求,应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昭通市花椒种植业发展迅速,但椒农普遍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导致树势早衰,病虫危害严重,椒林产量低、质量差。笔者经多年的研究,总结并提出适合本地区青花椒丰产栽培及病虫无公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供昭通花椒产区椒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库区柑桔产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1BA604A04)、"加工柑桔优质高产低成本生产及皮渣无公害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4BA604A03)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相似文献   

11.
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而成的“无公害苹果化学疏花技术”于2004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围绕无公害水产品和猪肉的清洁生产等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议题,借助生态保健型鱼用和猪用配合饲料推广应用,通过维护养殖动物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有效控制养殖鱼类与生猪因肠道病原菌引起的腹泻,有效提高养殖动物消化吸收的功能,改善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提高养殖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9-70
该项目围绕陕西柑橘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采收与储藏、商品化处理、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柑橘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良种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产地商品化处理、深加工技术研究、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研究,建立柑橘标准化生产体系、果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柑橘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解决了制约陕西柑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了陕西柑橘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该成果曾获2012年度汉中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在保护地黄瓜,番茄、芹菜等蔬菜安全生产上,应用以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土壤消毒、生物和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蔬菜综合集成技术管理与农民常规管理比较,产量提高20%,亩增经济效益1043元,肥料成本下降22%,减少农药用量45%,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85%以上,蔬菜产品质量达无公害蔬菜标准.  相似文献   

15.
种带病原菌是结球甘蓝苗期病害的主要诱因。采用PDA培养基检测结球甘蓝种带真菌,发现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是结球甘蓝种带优势菌,并直接引发苗期黑斑病;选用7种化合物,研究了在离体或活体条件下对黑斑病原的抑制作用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结球甘蓝种传黑斑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早春反季节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在我国栽培面积大,总产量高,消费量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种植目标朝着多用途、多类型、多熟性方向发展,特别是种植反季节栽培的春、夏季补淡品种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环境意识的加强,使人们对无公害优质高产蔬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种植者会越来越重视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种植,并接受和采用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以获得经济效益。现将早春反季节大白菜和娃娃菜优质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35-36
一、主要技术内容 农药残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全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而造成食物中毒事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出口创汇,破坏环境与生态平衡.该降解菌剂,在水稻、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喷洒过农药1~2天后再喷洒,通过增加生物量让微生物产生更多的酶类,迅速降解土壤与植株中的农药残留来降低或消除稻米、蔬菜或瓜果中的农药残留,且不影响药效与作物产量,生产出无公害大米、蔬菜和瓜果.  相似文献   

18.
菌类蔬菜:各种作物秸秆在接入不同食用菌菌种后,生产出各类食用菌的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被国际上公认为健康食品。有关人士预言,未来的餐桌消费将是“无菌不成食”,因此市场前景极好。薄片蔬菜:将鲜菜制成糊状,加入调料和黏结剂,干燥后经轧制而成,形如名片,风味独特,可以做休闲食品。脆片蔬菜:在真空低温条件下将蔬菜油炸脱水而成。这不但保持了蔬菜原有色彩和营养,而且具有诱人的风味和酥脆的口感。芽苗蔬菜:采用工厂化方法生产,具有无公害、生长快、质脆嫩、风味佳、易消化的特点。如香椿芽、花生芽、豌豆苗、萝卜苗以及蒜苗等。辛辣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4,(19):59-59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立项背景是基于我国多年来靠传统养猪,成本高效益低,生产性能差,产品质量低劣,缺乏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 根据环境条件及投人品(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对生猪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各种组织增长、沉积速度不同的技术原理,通过一系列试验、优选,研制出一套综合性无公害现代生产技术,使其生长期由传统的10个月缩短为5个月,料肉比由4.05:1提高到3:1,日增重由304克增加到691克,屠宰率、瘦肉率分别达到74%和64%以上,提高5和18个百分点,病死率降低15.8个百分点(1.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4-65,68
贵州处低纬度高原山区,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种植季节的多样性,四季均可发展马铃薯种植;实现全年鲜薯上市,加之,贵州大气、土壤和水的污染程度低,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基地.贵州省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3 ~ 2005年)》、《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2003 ~ 2010年)》等文件,明确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长期以来,贵州省马铃薯增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测、扩繁、供应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均有待建立和完善;种薯市场比较混乱,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加工率、商品率、比较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贵州省优势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子,项目组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与应用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