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1月7日,缅甸顺利举行了20年来的第一次大选。2011年3月30日,缅甸新总统吴登盛宣誓就职。与此同时,在缅甸执政22年之久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1997年11月以前为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也宣告解散。在新财政年度开始的4月1日,缅甸新政府正式运行。尽管许多西方媒体批评缅甸新政府是“换汤不换药”,但是缅甸政治的变化不容否定,这是不以人们的喜好和看法为转移的,缅甸事实上已经走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30日,缅甸新任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部长宣誓就职,与此同时民盟也宣布了14个省/邦的行政长官名单。4月1日,缅甸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开始全面履职,这标志着民盟与巩发党之间的政权移交全部顺利完成,缅甸进入了民盟主政的时代。缅甸联邦政府由总统、副总统、联邦各部部长、联邦总检察长和政府办公厅主任组成,其中政府办公厅主任只是一个正局级岗位,但在缅甸新任总统办公室关于联邦政府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瞭望东盟     
没人否定民主是个好东两,换句话说,在人类历电的发腱长河中,民主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因此,缅甸在2010年11月重新举行大选,军人在2011年3月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点的民选政府,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在缅甸开展深入的政冶、经济改革,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缅甸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的大选,这是缅甸政冶转型能否软着陆的关键。人们自然希望缅甸成为一个民主、自由、发达的国家,但是近期泰国政局的发展,不由得让笔者对东南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正缅甸议会批准政府与民族武装签署的全国停火协议缅甸联邦议会2015年12月8日批准通过缅甸政府与八支民族武装之前签署的全国停火协议。缅甸全国停火协议于2015年10月15日在内比都签署,缅甸总统吴登盛、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以及八支民族武装组织领导人签字。根据这份全国停火协议,双方应在60天内草拟一份政治框架协议并在90天内启动政治对话。缅甸为此成立了由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三方代表组成的共同和平对话  相似文献   

5.
"分而治之"政策是英国占领缅甸时期所采取的殖民统治政策,该政策在历史上给缅甸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缅甸前政府统治时期又是一个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并日益激化的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与"分而治之"政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以"分而治之"政策的历史危害及造成前政府统治时期一系列政策决策失误为线索,来探讨双方的关系。指明"分而治之"政策作为旧殖民主义的产物仍是缅甸民族问题和平解决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3,(3):8-8
缅甸“第一届开发合作论坛”于1月19日在其首都内比都举行。论坛由缅甸总统吴登盛主持.会上他介绍了一个内容广泛的缅甸”经济与社会改革框架”.它不仅包含有至2030年的远期目标.也有未来三年内完成的短期目标。其中.缅甸政府在“框架”中承诺,将加大资源开发领域的透明度.政府将公布从石油、天然气与煤矿中获得的收益,在缅运营的矿产公司也要向社会公开其中标金额。  相似文献   

7.
王军 《世界博览》2013,(3):49-51,48
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身为佛教徒的吴登盛只是缅甸军方的"傀儡",推行民主措施不过是在为民主政府"装点门面"。不可否认的是,吴登盛已经带领缅甸开始新的纪元。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深处,Kyonku村的景象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水牛在稻田中犁地,身着纱笼的妇女们抽着烟袋,拍打着飞舞的蚊子。数十年前,与缅甸军政府交战的克伦族武装就在这一带山区活动。今天,这些民族武装已经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村庄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17~21日,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主席、国务资政、外交部长兼总统府部长昂山素季率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与2015年6月昂山素季的首次访华相比,这次国内媒体的报道以及某些专家的评论总体上比较理性、客观。事实上,昂山素季访华对中缅关系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首先,中国领导人与缅甸新政府领导人之间将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高层沟通机制。缅甸民盟政府上台执政之后,其主要领导人的出访顺序对于缅甸而言,是外交政策与外  相似文献   

9.
10月15日,美国高级政府代表团访问缅甸,其成员包括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陆军总司令维尔钦斯基中将、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辛格、驻缅甸大使米歇尔和数名来自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土安全部及美国国际开发总署的高级官员.而在此行之前,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就派出了四位东南亚问题专家走访缅甸,在他们提交的《缅甸之行报告》中建议:加强与缅甸军队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23):74-75
缅甸军政府的民主线路图,让人联想到孙中山设计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论。  相似文献   

11.
任南蛉 《世界博览》2014,(23):22-25
在这一探寻过程中,缅甸人民需要的是务实的态度,及在推进"民主路线图七步"计划实施与政治发展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缅甸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缅甸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其贫穷,而是因为其长期的军政府统治及由此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的制裁。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大选与2011年现任政府执政后,缅甸得到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而原因仍然是政冶问题,缅甸在政治发展方面取得的实质性成就使西方国家开始对缅甸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2.
4月下旬,东盟外长们曾聚集在印尼巴厘岛,像一群泄气的数学家一样,绞尽脑汁地去尝试解决“缅甸难题”。结果,仍未得到一个好答案。外长们掌握了难题的哪些已知条件呢?A.缅甸民主路线图遥遥无期,昂山素季仍在软禁之中。美国、欧盟继续向缅甸实施尚未见效的制裁政策。布什、希拉克指责缅甸与民主正途背道而驰,且是快马加鞭。B.缅甸军政府将首都迁往内陆山区的彬马那,似乎就此缩起来与世隔绝。C.缅甸去年在东盟的劝说下放弃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资格。今年又冷淡接待东盟派出的缅甸问题特使——马来西亚外长赛哈密。缅甸与东盟渐行渐远。D.缅甸…  相似文献   

13.
邹春萌 《世界知识》2014,(11):73-73
<正>不可否认,2011年3月缅甸民选政府上台后,我国与缅甸的关系面临198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在经贸合作领域,以密松电站被搁置为标志,我国在缅甸的投资普遍受到批评,并被过度政治化,缅甸国内对我国企业在其军政府时期签署的投资项目要求重新谈判或重新评估的呼声很强烈。与此同时,我国对缅甸的投资连续骤降,从2010/2011财年的80多亿美元锐减至2012/2013财年的4亿多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民盟政府正式上台,缅甸由此进入民盟执政时期,至今已逾10个月。回顾民盟主政下的经济发展,缅甸民众未免感到失望。缅甸经济发展并未出现民众所期望的景象,即在民盟的带领下经济步入更快更好的发展轨道。相反,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更不能与上年同期相比。缅甸经济发展为何止步,未来经济趋势如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孔鹏 《世界知识》2020,(8):30-31
缅甸现行宪法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2008)》,在前军政府主导下,历经15年讨论,于2008年起草完成,并于同年5月经全民公决通过。根据新宪法,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大选,代表军方利益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赢得选举。2011年,军政府正式向巩发党政府移交权力,缅甸完成政体转型。  相似文献   

16.
布什总统夫人劳拉对缅甸局势非常关心。不久前她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呼吁缅甸军政府建立民主制度,甚至一度将电话打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正相比于希拉里疑似"老年痴呆",昂山素季对美国的访问在很大程度上被舆论所忽视。然而对于中国来说,缅甸在美中之间的摇摆却是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在缅甸的利益,而且涉及整个亚太格局的变动。在昂山素季把第一次访问定在中国之后,她对美国的出访,就带有强烈的平衡色彩。一方面,昂山素季能够结束软禁、重返政坛,与美国对缅甸军政府长期制裁围堵密不可分。素季领导的民盟要在缅甸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没人否定民主是个好东西,换句话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主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因此,缅甸在2010年11月重新举行大选,军人在2011年3月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民选政府,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在缅甸开展深入的政治、经济改革,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缅甸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的大选,这是缅甸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自缅甸民盟政府2016年3月底执政以来,外界对缅国内民众的反应及民盟面临的挑战十分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缅甸各界的态度和认识,2016年12月18日至27日,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与缅甸研究院相关人员赴缅甸进行了为期10天的田野调查,行程包括曼德勒、马圭、若开、仰光等多个省份,走访了10余个城市、20余个村寨,以拜访、座谈、随机采访等形式访问了缅甸学者、官员、商人等社会精英以及司机、商贩、保安、码头  相似文献   

20.
<正>缅甸自2010年实行政治转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向缅输出软实力,以期影响和控制缅甸的政治发展走向。帮助缅甸进行顶层设计。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上台之后,西方国家在每个重要领域都为缅甸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如日本协助缅甸设计和改造金融法律规章体系、邮政业务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高检法系统,并在运营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帮助。挪威提供850万美元帮助缅甸修改其1984年制订的《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