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大使本名拉穆鲁斯·布杜拉(Ramulus Budura)。1931年11月8日生于比霍尔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做过翻译和陪同,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本刊节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对罗明专访的部分蕈节,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2.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21):62-63
在第三次访问罗马尼亚期间,我有幸在罗明大使陪同下,拜会了罗马尼亚前总统扬·伊利埃斯库并且做了近两小时的访谈。22年前,罗马尼亚社会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齐奥塞斯库政权瞬间瓦解,国家一时陷于无政府状态。在这种危机时刻,伊利埃斯库领导救国阵线接管了政权。  相似文献   

3.
正罗明大使本名拉穆鲁斯·布杜拉(Ramuus Budura)。1931年11月8日生于比霍尔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做过翻译和陪同,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本刊节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对罗明专访的部分章节,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4.
正罗明大使本名拉穆鲁斯·布杜拉(Ramulus Budura)。1931年11月8日生于比霍尔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作过翻译和陪同,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11日下午,本刊记者在韩国驻华大使馆对韩国新任驻华大使权宁世先生进行了专访。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权宁世与记者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朴谨惠总统、中日韩自贸协定、他的成长经历等话题。世界博览:您来到中国已经半年,如何评价自己半年来任驻华大使的这份工作。权宁世:你应该已经知道我之前的一些经历,我之前是政治家,现在作为外交官,担任韩国驻华大使。这对韩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所以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我非常认真工作,我可以这么评价半年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徐波 《世界知识》2008,(22):4-4
那天,我来到灿荣办公室的时候,玉圣已经到了,灿荣正在接一个电话,一听就知道是在就美国大选接受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玉圣笑说,灿荣就是厚道,所以媒体也都愿意采访他。的确,我也有好多次在他办公室,都碰到有媒体要电话采访他。如果是比较简短的话题,他会暂时中断与我的谈话答复对方,如果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中泰建交三十周年(1975年7月1日),中国外交部委托北京大学于2005年6月30日举办了“中泰关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北京大学诗琳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承办了此次会议。14位历任泰国驻华大使、中国驻泰国大使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0至25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自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批准了关于1960—1965年国氏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年远景经济规划的指示,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大会是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彻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自1955年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罗马尼亚人民在以乔治岛—德治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工人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有历史意义的成就。罗马尼亚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一系列最重要的工业产品产值来说,五年计  相似文献   

9.
因为开国际特写记者会议和国际记者会议,我们在5月初来到了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中亲密的兄弟国家,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一个对它很少了解、很少感性知识的“外国”。在离开北京以前,刚好罗马尼亚经济展览会开幕,我马上去参观。从高塔般的石油钻探机、鲜红油漆的各式拖拉机,从许多精致漂亮的织物、日用品,使我知道它是一个工业很发达的国家。从图片上看到由罗马尼亚帮助我们建设的山东新汶热电站,具体地说明了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友谊。在参观的时候,我还和展览会上的一位罗马尼亚工作人员交谈了片刻,使我知道,此时他们国家的首都布加勒斯  相似文献   

10.
弟弟史迪夫和我年龄相差5岁。我在26岁时迁往纽约,当了一名体育新闻记者,而史迪夫则成为芝加哥一所小学的教师。我俩的关系一向比较紧张,几年前他不再与我讲话,却从不对我解释其中的原委。我几次试着接近他,他都回避了。“你们都只有一个同胞兄弟,应该成为很好的朋友。”父母时常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兄弟两个。一天,我与父母通电话。电话那端妈妈的声音有些异常。她告诉我,史迪夫开始接受化疗了。“化疗!”我一时愕然,“为什么?”三年前,史迪夫就被告知患了慢性肺炎,但不是恶性的。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病情严重恶化了。…  相似文献   

11.
1971年国庆节刚过,我们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仍沉浸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突然接到国内指示,通知我(当时驻捷使馆首席馆员)赴我驻罗马尼亚使馆听传达。听什么传达?谁也不知道,总感到国内有重要事情要通报使馆。在大使馆接到国内指示,正像是在战场上接到军令一样,丝毫都不能犹豫。10月13日一早,我便起床赶往布拉格机场,经匈牙利赴罗马尼亚。这是一架小型飞机,共有50多个座位,坐在我身旁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见我手持红皮护照,惊问:“你是外交官啊!”随后风趣地说:“我今天很荣幸,和外交官同乘一架飞机。”我问:“你是——”他急忙向我出示护照,告:“我是匈牙利人,工程师。”我说:“美丽的布达佩斯,我曾经去过。”他一听这话,感到高兴,遂向我们介绍匈牙利  相似文献   

12.
正1984年国庆节,作为北京大学四年级的大学生,我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的庆典。当时的我不知道,为了准备这次庆典,我国调整了一次重大的国防科技活动,而且,这次调整对我个人后来的人生轨迹具有重大影响。当时,邓稼先同志敏锐地观察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即将到来,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军控事务之外。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建议加快我国核试验步伐,与此相关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始推进军控研究。1990年,在中国即将"全面参与战略安全与军控进程"的时候,我幸运地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10,(3):35-35
2009年1月8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CCEES,PKU)”成立暨“中东欧研究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大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岩松教授,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博士、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霍姆斯基先生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等一些科研机构和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4.
 1 年前的某个冬夜,我在师伯申荷永教授的博客上看到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回忆。20 世纪90 年代初,他曾去北京大学拜访一位已处于隐居状态的老先生。对于这位年轻博士到来,这位耄耋老人激动地脱口而出:“竟然还有心理学界的人知道我活着!”老人的热忱出乎申的意料,“他在1949 年以后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或著作,但拿出了厚厚一包手稿要交给我。我知道那是他一生的心血,担心自己有负所托,所以我并没有接受。”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凭借他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无论是对徐光宪本人,还是对于他所在的北京大学,都是一件大事。他的学生——北京大学的黄春辉院士认为这个奖之所以颁给徐先生是在“奖励他的人品,奖励他的学问、他的为人、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缅怀张龙翔先生朱圣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北京,1008711996年10月24日,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人之一、我的老师、我们敬爱的张龙翔先生阖然与世长辞。他为我...  相似文献   

17.
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基·斯托伊卡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但是很早就成为罗马尼亚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1908年出生;1929年参加了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第二年就参加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他参加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先锋队伍的年代,正是罗马尼亚人民处于卡洛尔二世独裁下的年代。危机、外国的剥削、暴政,使罗马尼亚国内的阶级斗争异常尖锐。斯托伊卡当时就投身于革命暴风雨最激烈的场所。 1930年到1933年,斯托伊卡在格里维查铁路工场工作。正是这个工场的铁路工人群众,在1933年  相似文献   

18.
甲板上走出来的政治家特拉扬·伯塞斯库生于1951年。25岁时,他从罗马尼亚一所海洋学院的航行系毕业并且进入罗马尼亚海运公司,在三条远洋货轮或油轮上工作,当过三副、二副、大副,以后又当过11年的船长。虽然曾经负责过罗马尼亚商船安特卫普代表处的工作,但是,伯塞斯库真正走上政坛还是在罗马尼亚发生剧变的1989年。正是从这年开始,伯塞  相似文献   

19.
同邓小平和赵紫阳会晤 1975年10月;我作为联邦总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当时,毛泽东曾简洁地对我说:“我知道苏联将如何发展:将爆发一场战争。”我表示了异议。我虽然不想排除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但在西方保持足够的防御能力的情况下,我认为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大可能的。然而,毛坚持他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的理论。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赞成他的观点。几乎是我访问毛泽东10年之后,1984年9-10月,我第二次来到中国。这次,邓小平以回忆我们几年前的谈话作为开始会谈的引子。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突然直爽地说:“你当时不同意我们对形势的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26—27日,“2004年度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继2002年、2003年两次研讨会之后召开的针对拟南芥研究的第3次研讨会.与会的100多位代表来自国内从事拟南芥研究的各实验室,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到会致辞,21位代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